关灯
护眼
字体:

贵妃吐槽日常(清穿)(674)

作者:玄北 阅读记录

皇帝已经换了一张,随口道:“行程被泄露出去了,只能提前出发了。”

好吧,她也不是不能理解,安全更重要。

“太子不会也在这班车上吧?”

她记得两江总督府的那几个小美女都还在那,没有要走的迹象。

皇帝放下了手中的电报,“不,他坐下一班车。”

说完若有所思,“有人来报,黄宗羲在三月就跑来了江宁,一直躲在浦口,火车通行后坐了第一班车去了京城。”

宝音意外,“应该是偷偷去,他这样有名望的人想要光明正大过去,怕是你都得出面迎接。”

“我只是在思考他进京的意思,按照他本人的想法绝对不可能为我效劳。”

不然连修明史都推脱了,只派了儿子和弟子,还自带干粮那种,一副跟朝廷撇清关系的架势。

皇帝这是大度不在意,要是换成雍正瞧瞧,直接给你穿小鞋,连祖坟都给你撅了。

宝音伸手拿过了那张电报,上面就一行字,她想了想道:“京城那边能吸引他的事情不多,会不会为大学而来?”

怎么想,这类教育大家也只会被教育所吸引。

皇帝突然露出了微笑,“我以为头一个冒头的会是孔家,没想到连黄宗羲都被引出来了。”

孔家?

宝音很不屑想,[那个投降世家吗?]

来江南前就有人表请皇帝登泰山祭孔庙。

泰山那神格都被拉下来了,谁愿意去?

至于祭孔庙,被宝音给拦住了。

祭祀孔圣人没问题,只是不能祭祀孔家的圣人,孔圣人是全天下读书人的圣人,山东孔家有多远滚多远。

这次皇家科技大学成立,本来以为孔家会站出来,没想到屁都没放一个。

宝音更加不屑了,不过是一群软骨头。

学派之争,本来以为是你死我活,孔家为儒家门面应该带头抵抗才对。

结果表现出来的却是你惹到我算是踢到软柿子了,真是让人不知道该怎么应对。

“孔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牌匾。”

皇帝将话题又转移到黄宗羲身上,“既然人到了京城,就安排人会会他。”

宝音来了精神,“我来吧。”

[我对这个人可是很好奇,活着的大儒,说什么也要见识一下。]

大儒,后世可没有的稀罕物种,听说只有走出了自己的道,才能被称为大儒。

说实话,她也想跟对方讨论一下,对方坚持的理论是不是君主立宪制,若不是,在他那里,君主不过问,又该如何管理国家,总不能学宋朝那套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

还是说他那套理论已经进化到只保留士大夫,将皇帝给踢出局了?

火车启动,宝音因心里有了念想巴不得火车跑快点。

三天后火车顺利抵达京城,一众人下车,提前得到消息的九门提督已经将车站清场。

这次南巡算是圆满结束,来时行程匆忙,回时只用了三天、不确切是两天一夜,一路摇摇晃晃,却没有颠簸。

显然皇帝对这次体验不错。

一回宫就召集王公大臣和六部官员筹备着将铁路修满整个帝国。

“下一条就外蒙古,横纵两条,将外蒙内蒙全部串联起来!”

第277章

在圣驾回归前几日, 一对看着普普通通的“父子”从东门外的车站下车进入了京城。

拿的是江宁府的路引,来意是跑商。

这样的人在近日并不出众,除了这对父子年龄实在有点大以外, 毕竟也没有哪个五十左右的儿子扶着年迈老父亲大老远进京跑商。

江宁通往京城的车站未开通前,沿途多地的商人都暂缓了进京行程,都指望着乘坐火车进京。

有些还提前准备了比较娇贵的货物, 就为了进京城赚上那么一笔。

京城富贵人多,又极喜好稀罕之物,这些人都等着抢头茬。

火车通行的第二天, 各地车站正式向外放票, 还闹出了超发票的笑话,最后这超发的部分只能改成站票挤上了车。

当然有钱人提前买了卧铺, 虽然狭小空间要挤上五六个人, 但好歹有个能躺着的地方, 比坐着站着硬熬好多了。

黄宗羲和弟子开头是错估了大活儿对火车的热情, 根本没买到票, 别说隔天的,火车票都卖到半个月后了, 谁能想到江宁这般热闹就是一堆人等着火车开通。

后来还是他弟子去找了人才弄来两张卧铺, 怎么挤上火车黄宗羲都不敢回想了, 他从来没有觉得江南人多, 这回是体验到了。

拿着路引二人就这么进了京城, 本来是准备入住会馆,结果到了那一块,两人就被一座占地规模极大的会馆给惊住了。

来来往往的客商都往哪里进,黄宗羲二话不说跟着走,被他弟子给拦住。

“等等老师, 我先问一下这是何处?”

黄宗羲纳闷,“这还用问吗?”

他指着房顶那块醒目招牌,“不是写着北京会馆四个大字?”

弟子瞠目结舌,“这里是会馆?”

要说是哪个西洋教堂他也信啊,实在是太高了,比城墙还要高。

他很纳闷,“会馆能建这么高吗?都超规格了。”

会馆前面是大块水泥平地,左右两边都有石灰画的标记线,左边线内停放着不少自行车,右边是牛马车,前方还有临时站台。

这时来了一辆马车,车卸下,马被拉着绕到后面巷子里。

弟子回过神来,就见自家老师已经走远了,他赶紧追了上去。

两人走进红木双开门内,里面大厅非常宽阔,沿着墙壁摆放着不少座椅,有三三两两客商汇聚在一起谈话。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