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贵妃吐槽日常(清穿)(676)

作者:玄北 阅读记录

他和老师是隐姓埋名过来,只有江宁的少数人知晓,这还是他拜托弄到车票泄露出去的。

怎么这么快就有人发现他们师徒下落了,难道是江宁那边漏了口风?

他不解地接过了信封,从里面取出了一张请柬,请柬里还夹着一封盖着印的信。

看到印章他脸色大变,直接抬起衣摆往楼上跑。

“老师……”

黄宗羲正拿着书坐在窗边观看,他戴着一个老花眼镜,书是附近书馆借来的。

来了京城他才知道眼镜还有那么多道道,换上适合他度数的眼睛,他的视力再次恢复清晰。

原来离不开的眼镜顿时不香了。

和所有读书人一样,一进入菜市口那家大型书馆他就走不动路了,这里各类书籍都有,他甚至看到了《永乐大典》缩减过的内容。

更不要说各种翻译过来的西洋知识,进入这里只觉得进入了所有爱书人的天堂。

就比如黄宗羲此时手中拿着这本书,名字叫《天演论》,看得他是如遭雷击。

薄薄的一本书全是救国真理,可惜太迟了,他的家国已经没了。

“老师……”

黄宗羲合上了书,转头就看见弟子一副慌张模样。

“出什么事了?”

弟子递过来一封请柬和一张薄薄的入校证明。

“您看,是宫廷的印章,是不是那里知道您进京了?”

第278章

“慌什么?”

一大把年纪了还被老师训斥, 弟子脸也有点红。

他低声下气道:“是弟子的错,这不是没料到消息漏这么早吗?”

黄宗羲撇过脸去,摘下眼镜避开弟子揉了下眼镜, 又将眼镜给戴了回去。

“看清楚是养心殿印章……”他面露惊讶。

“竟然不是乾清宫?”

外界人对宫墙内充满幻想,无知的百姓会幻想皇帝老爷每日吃的都是白面大馍,用来锄地的锄头也是金子做的。

有点认识的人知道宫里的贵人吃的是山珍海味, 穿的是绫罗绸缎。

这些是对宫墙内主动幻想,更多的人连宫里有哪些宫殿都不知,宫殿里住着哪些人更不知。

黄宗羲是知道宫里那座乾清宫是帝王居所, 对于这养心殿却了解不多。

不过既然是宫里送过来的, 那就意味着宫里已经有人知道他在经常,甚至很清楚他的落脚地。

弟子突然暴怒出声:“老师, 这请柬竟然邀请您去旁听, 可真是大言不惭!”

这天下任何一家书院也不敢请一位大儒去旁听, 最多是指教, 还得是好言好语。

什么叫旁听?这分明是觉得自己学识超过了老师。

弟子气得在屋内踱步, “老师,还是回江南吧, 这地方根本就不适合您来。”

黄宗羲盯着那张纸看来片刻, “上面不是说了旁听师者教学, 请我斧正吗?”

弟子赶紧凑过去, 一看还真是。

“这写请柬之人怕是没文化。”他有些尴尬辩解。

这宫里文人是一代不如一代, 果然都是奔着一官半职来的。

“老师可要去?”

黄宗羲放下了请柬和信。

“去,怎么不去。”

他也想见识一下这冠上了势必要替代儒学的新学是什么样子。

***

皇家科学院坐落在西郊,有专门往那边去的马车,坐马车出了西直门再继续走,约莫半个时辰就能看到一片荒地中的突兀工地。

学校大门在南面, 从东面看过去,只有几栋单薄的楼房屹立着,后面一大块堆满了泥沙钢材等材料。

马车转而到了正门,从正门看学校非常气派,门口树立着一大块太湖石,石头上用朱红色颜料描绘着三个大字——大学城。

带人过来参观的知客有些自豪地跟众人介绍:“这是晋商徐家献出了太湖石,只为祝贺这边的学子入学。”

黄宗羲被弟子搀扶着,看到了三个大字下方的印章。

他摸了摸胡须,又看看巨石后气派的学校,“难道是建立一座全是大学的新城?”

这手笔可真是大,京城里的果子间也才几进院落,哪里比得上这边如此大的规模?

知客指着里面介绍道:“进了这扇石门,就是各个大学的正门了,这里不是只有皇家科技大学,还有北京医科大学,专门研究各种疾病原理和治愈办法。”

“打个比方,以前都怕感染风寒,现在去城里隔上一二里路就有一家药房,那里都是中成药,跟店员描述一下症状就给你拿药……”

有明显江南口音的人疑惑道:“这药能随便乱吃吗?不是说一人一帖药吗?”

“那是药量问题,这边的药是你吃着觉得好些了可以断掉,觉得没治好继续吃,吃不出问题,主要是杀死身体里的什么病菌,跟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不是一个套路。”

“哦,对了,按照人家的说法是治标,表面症状消失了,其他的让身体自己慢慢恢复。”

“是不是听起来没咱们老祖宗那套好?”

不少人点头。

知客自己也点头,“我也觉得咱们老祖宗传来的那套好,可问题是名医难遇,庸医太多。”

他自嘲道:“我们这样的人一辈子能遇见几个名医?还不如先把表症治好了,免得越拖越严重,到最后无药可医。”

这话说得实在是在理。

有钱人能四处寻找名医,贫苦百姓一辈子都没离开过出生地,上哪去找名医?生病了只能硬抗,祈祷自己痊愈,等病重了再送医往往已经来不及了。

有时候淋一场雨就能让一个家散了。

有人低声道:“其实我是听说这里能痈症才过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