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吐槽日常(清穿)(776)
以前中原的棉花多是用来做布料,纸钞票一直未能换代,而是每年发行没有回收市面上流通的纸币也是这个原因。
正是因为第二代流通的太长了才会给了某些人可乘之机,制作出假/钞牟利。
其实第三代早几年就设计出来了,只是没有足够的储备,没办法一次性替代掉市面上流通的旧货币。
银行在有条不紊的兑换新币,潮水退去,谁在裸游就很明显了。
京城关于假/钞报案特别多,都是两年来存了一批假/钞还没来得及花出去的,按照时间来算京城才有可能是假/钞出现的源头。
京城?眼皮底下?
这个结果不能说意外,只能说还在意料之中。
案件交给常宁盯着了,宝音只有一个要求将涉案人员全部翻出来。
***
八月份皇帝回京了,赶回来的倒是好,正是凉爽的时候,深刻怀疑是不想夏日赶路,特意入秋了才回来。
皇帝回归,一众皇子们也回来了,难得大阿哥也从前线回来了。
皇帝回归后先过问了假/钞案,随后开始对阿哥们封赏,也就是赐爵。
宝音看着坐在对面的人,深切觉得他有收集癖好。
[嫔妃是凑在一起升,怎么皇子们也这样?]
皇帝正在写阿哥们的爵位,这次是不打算一次到位。
写到一半听她在心里嘀咕,不由抬头看了她一眼。
“老大老三封郡王,老四老五一直到老八封贝勒,下面的小九小十封贝子如何?”
宝音起身走过去,就看到他在阿哥名下方写好了爵位。
“怎么只给大阿哥和三阿哥封郡王,四阿哥还去西藏,还不能得一个郡王爵位?”
皇帝盯着她看了片刻,“去西藏是为谁办差?”
宝音不说话了,好吧,帮她做了不少事。
“胤禛这次功劳不足以封郡王,封了他胤祺该如何安置?”
宝音没话说了,又看看下面,“七阿哥立的功只封一个贝勒,可惜了。”
“八阿哥可是在苦寒之地待了许久,也只得了一贝勒爵位?”
皇帝放下笔,“前面哥哥都是贝勒,他们两个小的有什么可惜?”
说来说去最得利的是大阿哥,明明犯错,只是稍微弥补一番,就得了个郡王爵位。
不过也对,大阿哥可是皇帝第一个立住的阿哥,在他心里地位本就不同,除了太子,怕也就大阿哥能占点分量。
至于后面的阿哥,基本上都没付出什么感情。
皇帝懒得搭理她在心里的揣测,定下爵位后就命人送去礼部,让礼部派遣官员去宣旨。
“你去哪?”
看着她潇洒起身往外走,皇帝忍不住叫住她。
宝音回头看了他一眼,摸了摸长了一点的头发。
[修修头发去。]
“都已经够短了,可不准再短了!”
最近京城都流行短发,一问还是皇后起的这个头,好家伙想说理都没处说去,不知多少人来找他告状了。
宝音吐槽,“男人能剪,女人为什么不能剪,还有性别歧视吗?”
她往外走,“我有剪头发的自由!”
等走出乾清宫,宝音脚步放慢了,低声吩咐人,“派人走一趟毓庆宫,将太子妃请过来。”
太子妃来得倒是不慢,进来后先行礼。
宝音忙喊她坐下,“马上就是中秋节了,皇上刚回宫,皇子们也有喜事,今年的中秋大概会大办,你这边有什么章程?”
太子妃好奇地问,“弟弟们有何喜事?”
宝音笑眯眯地将封爵的事说了,这会儿太子妃显然还没收到音儿。
她沉默片刻,“母后有什么安排?”
宝音当没看到她的为难之色,“今年打算大办一场,不如两西华门外的那块地方收拾出来,摆上戏台子,宫里宫外也方便,宫内实在是挪不出地方。”
太子妃点头,“母后想得周到。”
“行,回头我让人拿牌子给你,你来安置。”
太子妃退下,回到毓庆宫就将消息告诉了太子。
太子还在处理政务,等收到消息后,只让人回太子妃说他已经知道了。
乾清宫这边没瞒着,送去礼部的旨意也没有遮遮掩掩,这转头该得到消息的已经得到消息了。
圣旨不是当场就下,好歹得准备一下,礼部这边安排官员,仪仗队,还得通知皇子那边,香案等等都得备上,哪天去哪个吉时抵达都是有讲究。
总之该得到消息的都得到消息了。
等太子回宫,太子妃说起了这件事。
“您说母后特意跟我说这事是有意还是无意?”
太子脱下鞋子,“你是觉得皇额娘是在跟孤卖好?”
太子妃沉默后笑着道:“母后又没有子嗣,也不见跟哪位阿哥特别亲近。”
要说跟四阿哥亲近,可跟八阿哥的福晋处得也不错。
太子“哼”了一声,“那你是想多了,根本不了解皇额娘的为人。”
小时候还有这个想法,长大后就不这么想了。
“皇额娘没有子嗣不是她不能生,是她不想生,她不是自愿进宫,是被汗阿玛硬逼着进宫,真翻起脸来连汗阿玛面子都不给。”
“你只看她表面和和气气,跟你们这些小辈表现得和蔼可亲,却不知道她的手段。”
皇太子想到她第一次发脾气,弄得京城物价飞涨的事,摇摇头,“她和汗阿玛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两人吵吵闹闹这么多年不可能分开。”
“也别觉得孤是太子,她就得巴着孤,孤这个太子说不定还没有她在汗阿玛心中地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