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贵妃吐槽日常(清穿)(78)

作者:玄北 阅读记录

天冷后,宝音搬到暖阁住,也不爱让宫女太监们守着冷冰冰的宫殿,一个个年纪都不大,干脆赶去小厨房烤火取暖去了。

“格格!”蓝玉吸了吸鼻子,眼睛亮的惊人,“那件事已经办成了,接下来该怎么做?”

宝音很不耐烦朝廷办事拖拖拉拉,一件官司今日踢给刑部,明日踢给大理寺,后日又退给内阁,转眼就渺无音讯了。

各个衙门既然推来推去,那就不要怪她出绝招了。

“传话的人安排了吗?”

“有,寺庙借住了不少穷秀才,只是帮着说几句话,又不影响名声,愿意的有不少。”

宝音闭目思索,觉得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宜早不宜迟,明日吧。”

***

这日是个好天气,难得阴云散去出了太阳。

京城各个主道开始忙碌起来,官府拉徭役来铲除城内的积雪,避免雪化后城内出现内涝。

正阳门前的大街上,各个商铺都出了人将自家店门口的积雪铲出去,方便服役人员将雪拉走。

日头高照,街上人组建多起来,没人注意到一对穿着破破烂烂的母女走到正阳门前,然后在守门士兵眼皮底下脱鞋抽打门口的石狮子。

一下一下,声音回荡在士兵耳中,看门的士兵头一次碰见这种事,一时没反应过来阻止。

周围忙着铲雪的人都停下手里的活看了过来,然后就见抽了几下石狮子的年长女人举着一张纸跪下来,声音凄厉喊道:“我有冤情,求青天大老爷给条活路!”

宛平县衙。

知县王养濂套上厚棉服和师爷匆匆往外走。

师爷给他介绍情况。

“是一对母女打正阳门前石狮子鸣冤,守门士兵头一次遇见这种事,还是听周围百姓说起才明白,人已经押送到县衙了。”

“明府这事闹得很大,正赶上清理积雪,目睹的百姓太多了,压不下去。”

王养濂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

民间百姓只知道击鼓鸣冤,却不知道衙门前的鼓那是紧急情况下召集衙役用的,百姓私自去敲不管多大冤情,肯定要治个扰乱公堂秩序的罪名。

先打再审理案件。

要是跪午门、长安门叩阍或是拦御驾喊冤,那就得最好边关充军准备。

几种选择下,正阳门打狮子鸣冤付出的代价最小。

衙门也就稍作惩罚,案子还是要接。

快到前衙门时,王养濂脚步慢下来,脸上带着思索,“易工,你说这背后是否有人教唆?”

普通百姓可不知道打石狮子鸣冤这个法子。

师爷摇了摇头,“属下猜不透,明府先审问,若是背后有人,想来很快就知道对方的目的。”

王养濂也是同样想法。

“先打二十大板!”

王养濂做上大堂,在诸多过来看热闹的百姓目光下,先丢了二十支白头签将人打了一顿。

没多久两母女挨完打相互搀扶着进来。

王养濂一拍惊堂木,“尔等有何冤屈要告?”

年长妇人扑通跪下,“求青天大老爷奴家做主,赏奴家一条活路!”

栅栏外百姓指指点点。

王养濂又拍了一下木头,“公堂不许吵闹!”

他一脸严肃看向堂下,“你二人是何身份,路引何在,有何冤屈要诉?”

年长妇人拽住年少的女儿跪在地上道:“奴家崔氏,夫家姓刘,夫君为新城知县刘永和,康熙十八年地震,我夫君赈灾时不幸感染瘟疫病逝。”

“之后奴家便带了女儿扶棺回济南安葬……”

说到这里她失声痛哭道:“谁料这一回去就入了魔窟。”

“先是族中长辈以办丧事为由举办宴席,足足吃了两个月,奴家夫君迟迟未能入葬,族中长辈几次推脱,不久便有催债的人上门,原来族中长辈以办丧事为由借了印子钱,利滚利奴家还不起,被抢走了所有积蓄……”

“祖宅也被族里以夫君无子为由夺走,奴家和女儿身无分文被赶出家门,还背着债,最后被催债人带去做暗娼偿还欠债……”

崔氏哭得撕心裂肺,“奴家不明白奴家做错了什么,千里迢迢来京城,就是想青天大老爷给奴家和女儿指一条生路!”

栅栏外百姓声音消失,偌大衙门只听见妇人伤心到极点的声音。

围观人群中,几名年轻书生一脸怒气,正所谓刀不砍自己身上不觉得疼。

他们是知道民间有吃绝户这种陋习,可也以为仅限于寻常民户家。

要知道眼前这可是一县之主的家眷!

他们这些秀才举人未来派官很大可能也是外派从知县做起,知县被吃绝户令他们狠狠代入了。

他们想到要是自己死后,妻女也是被这般对待,怕是恨不得从阎王殿爬回来!

王养濂扫了一眼大堂外,有不少人跟着眼红了,大概是共情了妇人悲催境遇。

“崔氏,你既是官员家眷该知诬告可是要受到严惩!”

崔氏抹了一把眼泪,“奴家要是诬告,奴家不得好死!”

“你可有证据呈上?”

“有,奴家有借钱的折子,担保人是夫君的族叔!”

师爷接过折子专交给王养濂。

“如此恶行,天理难容,你为官员女眷,为何不上告当地衙门?”

“回青天大老爷,那要债的是知府小舅子,奴家岂敢去告?”

她伏地痛哭道:“求青天大老爷给奴家母女指明一条活路!”

***

“气煞我也!”

福建会馆,一名正打算外出的学子看到两名同窗一脸怒气踹了一旁的墙壁,不由好奇问。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