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吐槽日常(清穿)(786)
从踏上豪华的大游轮以四贝勒为首的皇子们神色就不对劲了,皇孙们还未反应过来,不住夸赞这船好。
邮轮确实好,大大的邮轮仿佛海上行宫一样,相比之下圣驾那浩浩荡荡的队伍在这个邮轮面前都显得小家子气。
两广总督为他们购买的都是最贵的票,每人分到一间大房间,连身边的侍从都是二等票,两人一间的那种。
可能是初来海上适应不了船上的起伏,一群人晕船难受,直接躺在房间里。
只偶尔透过小小的窗户看向外面的大海。
深夜时是把帘子拉上,幽深的海水深夜看起来像是能吞噬人灵魂的深渊。
在海上跟内陆坐船完全是两种体验,曾经感受到长江的湍急的四贝勒也没有想到自己在海上会晕船。
是的,没错,晕船最严重的就是他。
他也不敢吃所谓的晕车药,吃了就昏睡过去,对一切都失去了掌控。
就这样强忍着,终邮轮开进了新加坡的港口。
站在甲板上看着港口耸立的一座座高楼大厦,四贝勒紧掐住了自己掌心,他神色凝滞。
或者说不只是他,这次过来的龙子龙孙早没有了之前的放松,全都心里敲响了警钟。
这样的高楼,往来的人群和电车,还有港口那密密麻麻的船只。
若是四贝勒知道未来,此刻的感受或许就是大清末年皇族前往西方发达国家所看到的场景。
这恰恰就是宝音想要他们看到的。
对于大清的改革,宝音是带着克制的,因为局限约束太多。
但是在新加坡不需要,这是一块任由她涂抹的画板,二十多年心血将这个地方改头换面,无限接近她心目中的那个未来。
此刻呈现在所有人面前的就是一座魔幻城市,也是被东西方公认为海上明月的城市。
这个城市先进文明,是西方所幻想的城市,这个城市富裕公正,是沿海百姓冒着海难风险也要偷渡过来的城市。
看着那熟悉的中文,听着那陌生的粤语闽语,四贝勒心中的警惕到达了顶峰。
没有人催促他们出发,所有人都不约而同选择在新加坡逗留。
乘坐电梯,站在高达二十多层高的高楼上,四贝勒冷静地看着这一切,似乎将一切都看在眼里,等到回京如实禀报。
同时他心里有个疑惑,这个港口离广州并不算远,两广官员不可能没有听说过,怎么就没有人上报过呢?
这样一个地方存在,肉眼可见对大清具有强大威胁,怎么就没有人提起过?
京城里总是讨论江南的富裕,可是江南跟这里比,又差了些什么。
四贝勒说不出来,其实是工业化带来的威慑,是降维打击。
虽然不明白,心中还是多了危机。
抵达新加坡的第十六日,因旅行证件到期的缘故,他们不得不出发,这次将分散前往不同国家。
或许是因为新加坡提高了他们对南洋国家的期待值,等船只靠岸,感受到咸湿的海风,再看破烂的港口,顿时生出失望情绪。
南洋跟大清的破烂渡口也没有区别,看来新加坡只是例外。
***
皇帝不在京,皇子们也跟着出去了,京城变得安静许多,确切地说是官员变得谨慎了,谁不知道当今皇后是个爱折腾的?
偏偏皇帝带走了太子,留下了皇后,要是将皇后带走,留下太子该多好?
宝音没空搭理下面人的小心思,先敲打敲打京城以及周边的治安问题。
接着开始琢磨起隔壁倭国。
按照历史记载,倭国今年年底富士山火山会喷发,那么派去那边的人得找个理由调回来。
这时间还不能早也不能晚。
早了,丢下的产业和地盘会被人惦记,这是肯定的,说不定再回去已经转几道手了。
要是晚了,为了那点资产将人命赔过去不合适。
看了一下岛国的地图,宝音放下心来,幸好那边开放的港口都处于南面,跟富士山有一段距离,其实富士山就算爆发,对南面影响也不大。
至于火山爆发期间,皇帝想要做什么,她可就不管了。
这样想还是不放心,宝音干脆让人在十月份退到琉球。
虽然在宫里,宝音还是时刻能接到圣驾到的消息。
报纸也会报道帝王行踪,当然是离开那个地方很久之后,窥视帝踪是大罪,离开之后报道帝王爱民如子行为,自然是另一回事。
有时候看着新闻,再看看手里拿到的密折叠,宝音都会陷入怀疑,这报纸上到底是谁觍着脸写出这样不要脸的文字。
看来官媒统一口径不是后世专属,报纸才出来二十多年,朝廷已经玩得炉火纯青。
四月份帝王相关的报道突然从报纸上消失,消失了近一个月时间。
五月份报纸再次登报,皇帝已经从山东跑到了宁波,还搞了阅军。
当然这个阅军阅的是水军,某些嗅觉灵敏的人自然是嗅到了异常。
实际上自收回台湾后,水军已经被搁置,属于不受重视的军属。
后来水军主要工作变成了剿走私船,再之后还接了南洋的私活来赚取军费养兵。
就是南洋海域发生冲突,海军收到商船的孝敬,雄赳赳气昂昂跑去给人找场子。
一来二去开辟了一条财路活得很是滋润。
上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下面就领会了疯狂开展业务。
谁能想到搁置了二十来年,又阅起了军,这说明什么?
说明用兵的时机又到了。
皇帝这次阅军,脸色其实没看出什么,阅军之后,便将大皇子和十四皇子留下练兵,之后出现在了宁波的船舶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