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吐槽日常(清穿)(803)
事情闹大了,自然而然传入了宝音耳中,关键还是杭州这个地方。
宝音陷入沉思,杭州啊,当年她随皇帝南巡的时候可是指点过杭州的官员将旅游业发展起来,怎么这是养肥了鱼准备开杀了吗?
她在上面,经常发表鼓励经商的发言,怎么到地方都变成他们要磨刀霍霍待宰的肥羊?
是觉得人口多了,杀了一群肥羊,再鼓励年轻人创业,待养肥了再杀一批吗?
“那小吏是何身份?”
“那崔姓小吏本是落榜童生,多年前买了一个差事,主要是负责查不法商贩一事。”
宝音点头,“此事闹出的舆论太大,需要安定民心,否则杭州良好的经商环境势必遭到影响,让巡抚下江南,查询官员勒索商人钱财一事,若有冤案应彻查,绝不允许有破家县令此等官员存在。”
“至于那崔姓小吏且免职等待调查,若是有贪污受贿情况,按律法惩治,相应情况安排记者追踪报道。”
“是。”
这件事的出现让宝音关心起各地情况来,这些年商业是发展起来了,各种牛鬼蛇神也冒头了。
吃拿还是小事,整人的手段多着呢。
她想叹气,不知道自己这样做是对是错,但是有一点底层的日子确实好过不少,至于社会上的种种不公,她得想一想。
有时候真恨不得生出一把火将这个世道给烧一遍,若是有□□那就更好了,敢有小心思的都揪出来批判,在她有生之年装也得装老实了。
京城很快组建了巡抚队伍,这次就是下江南查贪腐,冤案。
前往江南的队伍出发,第二支队伍再次组建中,宝音意识到这事应该找年轻人,年轻人还没有被社会打磨圆滑,满身正义,有什么那是真敢说真敢做,队伍里还是得有这样一批人,圆滑的官油子,她不是很信任。
之后一个月里,她又陆陆续续组建了几支巡视队伍,分派不同的省。
到了来年的年初一个重大消息传来,广东的某个地方拒绝调查,巡视组前往要求查账的时候,地方官员不仅把账本给烧了,还打死打伤了七八个组员。
消息传入宝音耳中时,她都不敢相信听见了什么。
紧接着就传出皇帝龙颜大怒的消息。
“真真是胆大妄为,这天下还没有哪个敢朝巡抚下手!”
巡抚代表什么?
那是皇帝巡视天下的眼睛,动了那就是跟朝廷做对,是反贼!
宝音一进门就听见皇帝的暴怒,一应臣子跪着,听皇帝喷洒着毒液。
宝音走进来道:“既然软的不吃,那就派遣大军围城,也不用查账了,此地所有官员都缉拿回京!”
第350章
城内人心惶惶, 前几日未封城,不对,是刚起火时就有大户拖着一家老小跑了出去, 听说是坐船迁徙海外了。
普通百姓根本不知道情况,也就是突然发现某家仆人乱起来,再打探才知道主家跑了。
普通人还没反应过来, 这城就被围了,一时间城内人心惶惶,各种流言蜚语四起。
有说城内出现了反贼, 朝廷封城是为了捉拿反贼, 有说是发现了前朝的皇族。
总之各种流言徘徊,无人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
城内衙门内, 一众官员全都垂头丧气地坐着, 连一点声音都没有发出。
无论官职大小, 此刻都一样等着受死。
“我就说吧, 当初就应该将人拿下, 要不是张大人您非得护着你那小舅子,也不至于令他不知天高地厚, 连朝廷派来的女官都敢调戏, 调戏不成还下死手。”
这下子大家全得赔上了。
“区区一女子, 谁能知道朝廷会大动干戈。”
“区区一女子?人家是上面朝廷派来, 代表的是朝廷!您那小舅子平日里欺负良家妇女也就罢了, 竟然找死看上了皇后派过来的人,真当所有女人都是那么好惹的?”
“说这话又有何用?如今大家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好歹得想个出路,哪怕不能保全自己,家人还是得顾忌。”
“跑什么?没听说人上了船都被揪下来, 如今没有那张牌子可出不了海,又不像是以前一个人一条船就能出海。”
一群人在吵吵嚷嚷,全然不知城门已经打开,旗兵已经开门进来,正朝着衙门这边来了,不是没有想要通风报信的,全都在衙门口被人给逮着了。
衙门大门被人一开,没有人敢抵抗,全都束手就擒。
那一众聚在一起商议的也被全员拿下,没有人敢反抗,因为知道反抗的结果。
不反抗死的是自己,家人还有条活路,敢反抗一家人一起进监狱团聚。
***
京城内小事不断,大事只有一件,所有人都盯着立储一事,似乎不见结果誓不罢休。
也不是不能明白,皇帝都临近花甲了,人生已经进入倒数,说不定哪个时间就没了。
有一个稳定的继承人对国家好对朝廷好,对所有人都好。
马上立下,省得被迫站队,关键是司马家的教训还在史书上摆着呢。
皇帝成天被缠着,总有官员请求立储。
这天还是如此,皇帝将人喊到院子里的正殿,挨个问所有人推举的人选。
话音一落,突然又觉得不妥,“等等,不用当场说,自己写下举荐的皇子,再签下自个儿名字。”
召唤人给大臣们发纸,王公大臣、宗室,连皇子们都分了一张。
皇帝抬了下手,“写吧,不许交头接耳,不许串联,就写你们心中认为可带领大清走向强盛的皇子,等会儿朕让人收上来,保证只有你和朕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