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吐槽日常(清穿)(814)
后者明显做不到,现在不搞定这件事,到清末民族矛盾更大。
比如太平天国可是将南边的满族给屠戮干净了。
满族为什么愿意给洋人赔款?
还不是满族眼里的大敌是那边的汉人,洋人只要钱,汉人可是要革他们的命!
清末可就只有京城和东北满人,后来清朝没了京城的满人也有大部分跑东北去了。
再说新式的枪炮,汽车的出现,原来的马上骑兵可以陆续淘汰了。
满汉通婚这事办成了,八旗制度基本上也差不多崩溃了,这是个缓慢过程,需要温水煮青蛙。
“早前不是有人建议扩建城池吗?内城墙看着扒了,允许一部分旗人转民人。”
旗人虽然享受的福利比民人多,但制约也多。
这几年宝音连续砍了不少福利,主要是内务府养不起,一部分旗人谋不到差事,也有一部分吃空饷,生活贫困的也不少。
吃空饷的事宝音心里有数,这个在哪个时代都杜绝不了。
还有些人拿到的钱只有六七成,满人是铁饭碗,铁饭碗可有砸的时候,后世的工人铁饭碗也没见有端稳过的。
后世的国营企业破产,合同工清退,都证明了这一点。
前些年满人死命地生,这几年人口涨不上去也有这个原因,生出来国家不养不就觉得亏了。
倒是汉人噗噗往外生。
穷人生、富人生,中间有点家底又不多的反而生不了几个,生了也养不活。
还是婴儿存活率上涨的原因。
她默认吃空饷,也是逼一批旗转民。
“这样,给个税收政策,鼓励满汉通婚,每年收入有一定免税额度,如何?”
这个时候的免税政策是跟土地挂钩,国家主要财政收入是地税,现在在朝商税转变,商业税已经成为财政收入大头。
国库年入七千万两银子的商业税收,今年预计有过亿,皇帝表示国库账面上从未有过如此富裕的银子。
因为银子多,他出手也大方了,时不时免去几个省的欠银。
“免税?”
“这个要如何免?”
不跟土地挂钩,怎么免税?
宝音笑:“这还不简单,只要符合满汉通婚政策都可以免去人丁税,一对夫妻所生孩子均在免人丁税范围内。”
人丁税就是人头税,不是免了,而是定额了。
皇帝闻言看她,“你是想废掉人丁税吗?”
一对符合条件的夫妇生下的孩子免人丁税,那些孩子跟其他人成婚也在免税范围内,几代下来天下怕是很少有符合缴纳人丁税的人了。
[这不是民族矛盾迫在眉睫吗?]
都宣传了很久满汉一家亲,不管什么民族都是华夏人。
这效果一点也不明显。
还得出个大招了。
皇帝忽略过这个话题,说起去木兰围场的事,言语里都是将朝廷交给他。
他现在给皇子们画大饼,为了不暴露光明正大牌匾上的名字是谁,干脆一个不留都带走。
不,也还是留了五六七三位皇子。
满汉融合这事这些年一直是国策,只是之前讲究自愿,效果不太好,满人多是娶或纳汉人女人,皇帝自己带头了,满女嫁到汉人家的还真不多。
就算有那可是汉军旗。
上层和底层之间还是有鸿沟的,接下来当然是政策上引导。
商量完这个正常只限定夫妻,而不是妾后,宝音又说起了出海的事。
“今年有一艘大船从天津港出发,可有什么话要带过去的?”
皇帝沉默后道:“吃穿和用的都送过去,再将他二人身边用惯的奴才也一道送过去。”
长叹一口气后道:“让人给他们多拍些照片带回来。”
得嘞,这是默认让两人脱离立储风波。
大概也没人能想到夺嫡这事第一个出局的会是皇太子,也对,皇太子不出局也没有后来的九龙夺嫡。
宝音拍拍他的肩膀,算是安抚他了,等人一走就骂了一声“该!”
男人嘴里说着心疼儿子,说到底还是没想到放开手中的权力。
权力到死都不会放手。
不过也能明白,一放手那成别人手里任宰割的肉了,就算宝音自己也不会放弃。
留了三两只小猫,皇帝一拍屁股带着一大群人离京了。
说是将朝政交给了她,实际上政治中心早跟着他转移了。
她都快成了他手里的一把刀了,就看她这个刀先磨断,还是刀的主人先老死。
大部队开着汽车走,相关大部队分成了两批,一批早走先去承德,后一批随驾,这几年出的汽车都被皇家和一大批皇亲给包揽了。
大部队前脚离开京城,后脚宝音便喊了刑部的官员。
“水师打下了新占之地,未来发配宁古塔的人该发放这里,另外整理一批犯人,不准拿银子免除刑罚,牢中除死刑犯以外的犯人全部送去新占之地……”
刑部侍郎大惊,“这流放万里刑罚是否太过?”
宝音冷眼看他,“那些是罪犯,罪犯只是换个地方受罚,哪里算是发配?往后只要敢犯罪,除死刑以外都要送去海外受刑。”
“若其家人问起就说本地监狱放不下,转移外地监狱,待刑满释放自是可以坐船回来。”
刑部侍郎抹着汗说是。
实际上能被关进监狱的那都是刺头,真送走了对当地治安也好。
宝音可不想再来一次严打,还是让洋人去尝试一下农民起义的滋味。
她摸着下巴,距离美国建国不到百年,她多塞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进去,胤礽他们能分裂也就罢,不能也得占块地盘,这钉子她非得钉下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