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吐槽日常(清穿)(834)
不大一会儿十四从屋内冲出来了,出来后看到宝音和新帝,步伐变慢走过来行礼。
“拜见太上皇后,拜见皇上。”
宝音点头,语气很亲近,“十四回来了,路上可遇见好玩的事?”
十四皇子低头,“看了不一样的人和景,皇额娘,请原谅儿臣先行告退,儿臣想去探望一下额娘。”
宝音笑着点头,“快去吧,你额娘盼着你回来,往后你们兄弟要同心协力。”
十四皇子低着头退下。
宝音看了一眼没作声的新帝,然后领着他回去。
屋内太上皇脸色颇为复杂,见两人进来很快收敛了神色,“老四过来了。”
新帝一开口就是为十四道歉。
太上皇摆手,“那小子我不比你了解,行了,你要是没事就回宫吧,没事也别过来打扰我们。”
新帝见状退下了。
屋内平静下来。
[十四闹了?]
自家老子趁着自己不在家偷偷把家分了,十四会闹大致都能预料到。
太上皇冷哼一声,“随他闹去,十四是老四亲弟弟,总不能亏待他。”
宝音也没有多问这件事,事情已经成定局,十四再闹又能怎么样?又不是小孩分糖果,闹一闹就能推大人的分配不公。
“不是说去山东吗?先去泰山逛逛?”
她可是知道皇帝跑过泰山都是在周边走走,可没有上去。
眼下卸去了皇帝那层身份,自然不需要顾及那么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虽然不容易也没那么简单。
皇帝起先嫌热不愿意出门,不过在十四当众下了新帝面子,闹了几场后意识到自己在京城就是十四他们最硬的靠山,思索后答应了宝音的提议。
老夫妻二人领着五十多个人坐着汽车离开了京城。
第一站是唐山。
唐山这地方对于他来说不同寻常,这里埋着他的皇祖母、父母和嫡母。
第一站祭拜亲人,或许是担心日后没有机会再过来,一行人在这里停留了三天。
三天后才启程前往泰山。
大清通往各个省的官道都修了水泥路,一部分是朝廷朝政拨款,一部分是地方税款,当然这些款项是不够修起这么大的交通路线,所以每个出入口都有收费的地方,官道的收费用来偿还从银行的贷款和本金。
还有一些省的道路有地方富商参与,就是按照资金投入来享受道路分红,一般来说只要王朝不灭,这个钱就能源源不断收下去。
这样的工程还有许多,都是将一些士绅跟国家工程强行绑定。
这个政策目前看不出来后果,如是大清灭了,好歹这些工程还能够留下,当然两百年后这些工程能剩下多少就不知道了,最起码遍地的水库可以留下。
这两年兴建起了修水库建发电站,再将电卖给朝廷。
水库是库库的修,看不出来好坏,不过北方也确实缓解了用水困难。
南水北调工程是属于新帝的政绩,他要是能干成就干,干不了之后的国力也没办法支持。
宝音自己的财产全都储存起来有自己的打算。
她也没有几次推进科技的想法,留点基础,超越国外一百年就足够了,往后她也管不了,能推进就推进,推进不了,自有人推翻这个王朝。
官道走起来还算顺畅,汽车开起来开开停停,再避让别的车,不算慢也不算很快。
到了泰山,一行人入住酒店。
如今名山大川附近都开始开发旅游,大部分人穷,总有富人存在,这些人总是要拉出来消费,不消费哪有税,财富如何流动起来?
泰山这地方也修整过,一些崎岖的山道都改造过,难走山道也安装了水泥钢筋栏杆。
在泰山他们就跟寻常游客一样,走走停停,看看某处风景,也自有人帮他们拍照。
山上住了一个月,皇帝留下了不少诗,然后心满意足前往下一个地方。
看完山后自然是要看海,尝试过赶海后,坐着游轮海上冲浪海钓,海边住了半个月赶上了台风,真是世界末日一般,看着外面的黑云,和狂啸的大风,留诗三首。
宝音不爱看他的诗,一来是欣赏不来,二来嘛,现代人看到诗就反射性想做阅读理解,脑壳子疼。
台风过后,城池一片狼藉,百姓见惯不怪的走出来收拾残局。
倒塌的树木拦路,经过三四日才清理干净。
获得是大海变化太过无常,内陆的人很难不产生畏惧,这次之后他们行程转向内陆,沿着黄河往洛阳方向走。
一来是他想看看如今的黄河水道,黄河他修了半生,好歹看看如今状况如何。
黄河两岸都种了树,河南本就是平原,一望无际的平原,到河岸边还是有大量农田。
两人看了都不由皱眉,黄河水流湍急会冲掉河边的泥土,贴着黄河种地是方便,可田地是没办法固土,按照当初制定的政策,沿河岸一里内是需要造林,不允许开垦良田。
这就是违反了当初制定的政策。
宝音本来是想找人问罪,被他拦住了,“传讯给老四,让他处理吧。”
察觉到当初制定的政策出现了变故,他们在周边停留了两人,又继续往上游走。
之后发现的状况都发送电报传达进京。
抵达开封也没见消息传来,不过宝音还是收到消息,新帝派了钦差私自调查。
这种地方糊弄中央的事哪怕后世都没少了,那样信息发达的时代,不还地方在山上铺假草皮来糊弄卫星,还有人在地里种白菜来骗取农业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