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之改变大佬早死的剧情(47)

作者: 年华未央 阅读记录

原来是江城首富家的大少爷,怪不得不缺钱,张口闭口都是赔钱的。

但是既然是首富家的少爷,为什么开的车这么普通?

吴管家说道:“他的车借给朋友了,今天开的车不是他的。”

沈明珠放下唐博轩的资料,问道:“有查出他来京城做什么吗?”

吴管家:“他是为了昌盛的招标会来的。”

沈明珠蹙眉:“招标会?”

吴管家解释道:“下个月昌盛要举办一场招标会,昌盛旗下有一块地用于建筑房屋住宅小区,已经规划好了,附近的学校和医院还有大型商场都很完善,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这块地小区建好后,预估会在两年内销售一空。”

沈明珠对昌盛这个公司有点印象,专门做房地产开发的,背后的东家正是袁家。

袁家在房地产开发这一块属于龙头企业,几乎每一块地的开发背后多多少少都有点袁家的影子。

在书中这个时间节点原身正沉浸在订婚的喜悦中,并没有关注过外面的情况,书中也没有写,所以沈明珠并不知道昌盛下个月有招标会,也不知道作为书中男主的陈景有没有去过。

但如果是大型的招标会,尤其是开发这一块一看就知道会赚钱的地,以陈景的性子想必一定会去凑热闹的。

这么看来,唐博轩来京城是有目的的,而撞上她的车也是因为意外。

唐家既是首富,在当地名声又极好,那肯定是做了对当地有利的事情,才让当地的百姓对唐家有好感。

明面上唐博轩这次来京城,是为了昌盛旗下这块将要开发的住宅区地皮,并不是无缘无故来的京城。

看上去一点问题都没有。

第41章 霍晏承登门

车被追尾这件事,吴管家都是跟交警联系的,并没有和唐博轩联系过。

这件事看上去似乎就这么平静的过去了。

可是没过几天,沈家就收到了昌盛送过来的招标会的请柬。

沈明珠将请柬拿在手上把玩了几下,脸上露出了几分感兴趣的神色,她转头看向吴管家说道:“好端端的,怎么给沈家送请柬来了?”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样的招标会通常都是需要申请,主办方同意了才会发出请柬吧?”

“我既没有申请,也没有想过要去参加这个招标会,昌盛为什么会给沈家送请柬?”

吴管家:“昌盛来送请柬的时候我问过,说是除了沈家之外,霍家和颜家都送去了请柬,三大世家参加是不需要申请走流程的。”

“哦?这么好?”

“那以前也这样吗?”

沈明珠不置可否的问道。

吴管家开口道:“以前也有过几个特例,三大世家的确有时候在某一件事上是有特权的。”

沈明珠垂眸看向手上红底烫金的请柬,问道:“那吴管家你说我应不应该去?”

吴管家微微低头低声道:“这个主要看小姐对这块地感不感兴趣,若是感兴趣自然可以去看看,若是没兴趣那便不去。”

沈明珠轻笑一声,转手将请柬放到了桌上,吴管家泡了一杯参茶递到沈明珠的手边,没有再询问沈明珠对这件事的决定。

沈明珠端起茶杯喝了两口,心念数转后,开口道:“昌盛那边先不回话,就让他们以为沈家不去就行了。”

吴管家头低的更低了:“是。”

之前沈明珠在拍卖会上拍下来的城郊地皮,年前就已经开始动工了,这个项目是沈家和霍家一起合作的,而沈明珠做惯了甩手掌柜,只有需要她亲自签字的文件送过来她才会看两眼。

平日里很少会去关注那块地现在是什么情况,似乎是把一切都交给了霍家定夺。

当然沈氏的人也不是吃白饭的,这明显干成是一项大项目获得的利润丰厚,肯定是铆足了劲也要干出一番样子来的。

再加上背后还有霍晏承看着,沈明珠那就更加放心了,当真是一次都没有去看过。

她不去,霍晏承也没提。

直到这次昌盛送来请柬,沈明珠才恍然想起城郊那块地皮来,而之所以想起这块地皮,也是因为她养了几个月的艺人导演和编剧都该出来干活了。

总不能一直被她养着,再这样下去再好的才艺也要被养废了。

很快沈明珠便勾选了几个项目,不管是采访还是综艺或是电视台的年会,她让这些人分批出去参加了。

趁早打出名气,将来等娱乐城建好,只会事半功倍。

这一日,沈明珠一边坐在桥上晒太阳一边钓鱼的时候,吴管家过来说有客来访。

一问是谁,没有想到竟然是霍晏承。

沈明珠都惊了下,这位可从来没有登过沈宅的大门,怎么今天过来了?

难道是看她这么清闲觉得吃亏了,来给她找事做的?

沈明珠怀着这样的忐忑情绪来到了前院大厅,她一眼就看到了坐在沙发上的男人,他的眉心微蹙不知在想些什么,一段日子没见,似乎这个男人的气势越发的迫人了。

听到脚步声霍晏承抬起头转眼看过来,先是目光上下看了她一眼,然后才说道:“听说你前几天出车祸了?”

沈明珠在对面的沙发上坐下,闻言不由一笑,将一路上的忐忑压了下去,说道:“车祸倒不至于,只是车尾小小的剐蹭,已经处理好了。”

霍晏承却问道:“那天出门为什么不带保镖?”

如果带了保镖,哪怕剐蹭了车,也不会是沈明珠乘坐的车。

沈明珠三言两语解释了那天的情况,最后说道:“我回来之后特意让吴管家去查了,那开车的人是江城首富唐家的大少爷,是来参加昌盛的招标会的,明面上并不是刻意撞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