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艾米的农场[种田](118)

作者: 梦游树 阅读记录

不等她开口,加百列又说:“见你一面真的很难,艾米。我等了你很久,你都没有来餐厅。”

艾米只好又说了一遍自己的农场事务繁忙,最后保证:“我以后会多来看你的,真的。”

“多来看我?”加百列说,“怎么说得像探望空巢老人。”

“好像真的有一点。”艾米也忍不住笑了。

两人相对而坐,开始享用午餐。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们身上,仿佛为他们披上一层金色的纱衣。

艾米先品尝了海鲜焗饭。

金黄的米饭上铺满了鲜嫩的海鲜,芝士在高温下融化,拉起长长的丝,香气四溢。

吃光一碗焗饭之后,艾米又吃了一份蔬菜杂烩。

新鲜的蔬菜搭配着特制的酱料,清爽可口。

她边吃边好奇地问:“你是不是很少以顾客的身份坐在这里吃东西?”

加百列拿起手帕擦了擦唇角,动作优雅,“我必须承认,这种时刻很少。”

“那我很荣幸。”艾米说。

午餐过后,两人又聊了一会儿琳达生日以及摩根的相关话题。艾米抬头看了一眼墙上的钟表,想到自己还有其他事情要做——她的养牛计划还没开始呢。

“加百列,谢谢你的招待。不过我得走了,农场里还有事情要做。”

加百列没有马上回答,只是深深凝视着艾米的眼睛,最终他无奈地轻笑:“好吧,每次都是……”

艾米疑惑地看着他:“每次都是什么?”

加百列的目光依然温柔:“没什么,你快去吧,别因为我耽误时间。”

艾米心中虽然有些疑惑,但也没有多想。

“那么,再见,加百列——你放心,我会经常来看你的。”

不出意外,过不了几天她就会再次来找加百列——对方的生日也在夏季,就在几天之后,而她还不知道加百列最喜欢的东西是什么。

她是不会放过加百列的。

不过那是以后要做的事。时间不等人,她得抓紧时间去找南茜了。

和加百列告别之后,艾米再次踏上旅程。

加百列站在餐厅门口,目送她的身影渐渐走远。

很快,艾米来到了南茜的海边牧场。

成群的牛羊正排着队从畜棚走出,在海边悠闲地散步,而牧场的主人南茜就站在围栏旁边,注视她她亲手养大的牛羊。

“下午好,南茜。”艾米凑到对方身边,“猜猜我要做什么。”

南茜看她一眼:“养新的小动物?”

这下艾米是真的有点惊讶。

她还以为南茜会询问她出海钓鱼的事,没想到一下子就猜中了她的真实来意。

“没错……我确实想为农场添加一名新成员。你是怎么知道的?”

“猜的。”南茜语气淡淡,“这次打算养什么动物?”

艾米毫不犹豫:“奶牛。”

她需要一只小奶牛为她提供奶酪。

“好啊。”南茜带她来到奶牛畜棚,“你可以来看看这几头小牛,它们都很健康。”

艾米一一看了过去。

畜棚里,奶牛们的皮毛短而光滑,颜色黑白相间,白色的部分像冬日初雪,黑色的斑块则仿佛白纸上一块块黑色的颜料。

奶牛们的眼睛大而明亮,宛如清澈的湖水,深邃中透着温和与好奇,耳朵不时转动,像是在捕捉着牧场里的每道声响。

食槽旁边,几头奶牛幼崽正悠闲地吃草。它们低下头,用宽厚湿润的嘴唇轻轻衔住干草,不紧不慢地咀嚼着,发出细声细气的“哞哞” 声。

这些奶牛幼崽成功吸引了艾米的目光。

她在这些幼崽中仔细挑选着,最后把目光落在一只可爱的幼崽身上。

这只奶牛长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是奶牛群中唯一注意到她的小奶牛,感受到艾米的目光,好奇地和她对视。

“就是它了。”艾米问旁边的南茜,“这只小牛要多少钱?”

第49章

“1000金。”南茜答道。

听到价格, 艾米心中快速进行了一番盘算:鸭崽500金,奶牛幼崽1000金,一只奶牛幼崽相当于两只小鸭子……非常合理的价格换算, 完全在她的承受范围之内。

而且按照个头来算,奶牛甚至更便宜一些。

艾米点点头:“成交。”

她和南茜说着话,眼神却没有离开那只被她选中的毛色光亮、眼睛灵动的奶牛幼崽——艾米给它起名为贝蒂。

小家伙完全不害怕她,睁着大大的眼睛和她对视,仿佛也在打量自己未来的新主人。

“它好像很喜欢你。”南茜看着这一幕说道。

艾米说:“贝蒂和我可是双向奔赴。”

然而,买下奶牛幼崽还没多久,艾米陷入沉思,自言自语道:“这么个小家伙,要怎么把它运回农场呢?”

奶牛幼崽虽然被称为“幼崽”,体积大小仍然相当可观,至少她的自行车筐盛放不下。

南茜似乎早有预料,走上前拍了拍艾米的肩膀说:“动物也可以邮寄, 只需要两天就能直接送到你的农场。”

“动物也能邮寄?”艾米长大了嘴巴, “这样会不会对它们造成伤害?”

南茜语气笃定:“当然不会。”

艾米拍了拍自己的脑门,反应过来:这里是游戏世界,发生什么都有可能,邮寄一台大型冰箱都只是小事一桩,更别提一只小小的奶牛幼崽了。

她皱着的眉头舒展开来,脸上重新绽放出笑容, “太好了,南茜,你真是帮了我的大忙。” *

两人顺利地完成了这笔交易。

“两天之后,贝蒂就会来到你的农场。”南茜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情,提醒她道, “对了,就像鸭子需要鸭舍一样,养奶牛也得先有个畜棚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