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和魔法师男友成功奔现后(131)

作者: 绛鸦 阅读记录

“嗯?怎么回事?”

“和'外交'方向有些关系。”黄金点到为止,并未再深入说下去。

艾黎也不是啥都不懂的人,只要仔细想想,就能明白这事背后牵扯的关系。

帝国的前宫廷魔法师在北境的地盘试图刺杀来自佩拉诺亚的大魔法师,却失手死在了枫叶镇,偏偏还留下了一个弟子活着,而这个弟子作为帝国的贵族不仅没有给老师报仇的打算,还准备前往佩拉诺亚。

梅森的事情的确会有些难办。

“能处理吗?”艾黎看向黄金。

“多尼尔神父是个滥好人,他肯定会很愿意站在神殿的立场上,帮一帮这个可怜的小孩。”黄金胸有成竹地笑道:“艾黎小姐安心休息就好,后续的事情,就交给我来处理吧。”

第60章

黄金说的没错, 艾黎的确很疲惫。

不仅仅是身体上过度消耗,更多的是精神上带来的重重打击。

所以,她选择了默认黄金的安排, 完全没有管后面的事情该如何处理, 安心地在枫叶镇的教会睡了一个大觉。

多尼尔给她安排的住所,恰巧还是当初爱丽丝住过的那间独栋房屋,相比其余的宿舍楼要安静得多,对艾黎来说再好不过了。

或许是故地重游的关系,艾黎做了一晚上的梦。

说梦大概有些不准确,应该说,她用了一晚上的时间,看了一出充满了背叛、血腥、逃亡和阴谋交织而成的'故事'。

说来也巧, 这段记忆的主角, 还是她的两个'熟人'。

其一,圣女爱丽丝。其二,卡纳瑞的黄鹂鸟。

只不过是在那场不知道是谁的记忆构造的故事里,她们一个是黄金帝国皇室年纪最小所以受尽宠爱的三公主,一个是叛逆大胆为爱私奔的二公主。

剧情很简单, 幸福和谐的皇帝一家有三个视若珍宝的公主。可某一日, 虎视眈眈的逆贼血洗了皇室, 杀死了国王和皇后。

温柔端庄的大公主竟然主动选择委身叛徒,让他借由自己这个'傀儡'顺理成章接管了黄金帝国的事物。古灵精怪的二公主则闯入国库,带着皇室的重宝消失不见。而一无所知的三公主遭受拷问之后,被网开一面送到了神殿,成为了造福贵族的'圣女'。

如果说,这个故事的前半段主人公是三位公主各自精彩的人生。那么后半段,则是那位窃走国宝逃离皇宫的二公主,在外颠沛流离的人生轨迹。

她在奔逃的路上,失去了所有。守护她的骑士,忠诚的侍女,高贵的身份以及所有的钱财……

可怜的二公主被猎犬和乌鸦追得毫无喘息的机会,直到她进入了黯月城。

仿佛低劣电影因为素材不够只能使用的不成熟剪辑方式来跳过重要剧情。这段记忆倏然变得非常模糊,时间线甚至直接跳跃到了很多年后的某一天,那位满心复仇的二公主摇身一变,成了卡纳瑞最新推出的歌者黄鹂鸟。

在夜幕的烛火下,改头换面的公主殿下为自己的复仇制定了一个绝妙的计划。

如果圣女爱丽丝被帝国逼得死在了枫叶镇,并且爆发出了深渊侵蚀毁灭了这座小小的城镇,那么隐藏在其中的那位传说中最神秘的法神冕下,会不会因此恼羞成怒去找帝国要个说法?

更进一步来说,就算枫叶镇被那位冕下保住,可神殿的圣女死在了他的地盘,神殿之人必定会抓住机会纠缠不休。那么,这位冕下会不会由此恼怒引起一切的罪魁祸首呢?

再比如,那位神秘的法神冕下实在不想暴露自己的身份,于是两件事都选择忍气吞声。偏偏这个时候,又有一个不知死活的帝国宫廷魔法师主动来找死?

如果这些都不够,那么……黄鹂鸟,或者说玛莉菈,她还有最后一个杀手锏。

那条,引起大公叛乱,姐妹反目,她被追杀至一无所有的项链。假如,所有人都知道,那条项链落入了法神冕下的手里呢?

黄金大公,到底会不会为了它,主动挑衅翡翠高塔。

作为从上帝视角窥探到了这段记忆的艾黎,就像是用了一整晚的梦,看完了一出由黄鹂鸟的内心独白构筑的精彩表演。

于是,她醒来后,第一时间掏出了那个从黄鹂鸟手里接过来的项链。

原本平平无奇甚至有些做工粗糙的项链,此刻正静静的散发着一股柔和的光芒,给人一种非常安宁的感觉。

但艾黎倒吸了一口冷气,因为这玩意散发出来的气息实在是太熟悉了。

“哎呀,果然察觉到了吗?”

一声如羽毛版轻盈的叹息声,飘荡在这间朴素简陋的房间里。

与此同时,阳光透过窗户洒进屋中的桌子上,驱散了椅子边的黑暗。一位有着俊美外貌的金发少年姿态闲散地坐在桌边的阳光之下,笑眯眯地和艾黎挥了挥手。

“早上好呀,乌洛波洛斯的未婚妻女士。我叫尼尔忒亚,当然,你也可以和这个世界的其余人一样,叫我光之圣灵。”

和艾瑟瑞拉及海涅维尔不一样,尼尔忒亚不仅有着完整的人类形态,周身散发着的气息也不带任何侵略感。

艾黎看了看手中的项链,又看了看那位如阳光一般温暖的少年,默默地起了身。

“找我什么事?”

“哇,你好冷淡。”尼尔忒亚托着腮,笑道:“明明大家都说你很温柔来着。”

“大家是谁?”

“你知道的,我的母亲和妹妹,还有那些无处不在的小家伙们。”尼尔忒亚面上笑容不变,只是夸张的耸了耸肩。

“大家对你赞不绝口,一直和我说乌洛波洛斯是个幸运的家伙,竟然能找到愿意和他携手一生的温柔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