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凤鸣朝(154)

出嫁十几年后重回故乡,阮碧罗素面郁然地立在渡口,恍惚向四方的天望了几望,冷风不住地吹掀她身上的薄缎斗篷,弱似难禁。

阮厚雄看着心疼,想说什么,又想起她从前行径,最终叹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其余护卫鱼贯而下,阮厚雄别人没留意,只在胤奚那张分外白皙俊昳的脸晃过眼帘时,顿了一顿。

但眼下不是说话的地儿,阮厚雄给外甥女挡着风口,“走吧,有什么话回家再说,知道你要来,母亲早早便让府里准备齐了。”

随后他压低声音,“那些人你想不想接见,自己拿主意吧。”

谢澜安下船时便看见了,这渡口上除了阮家来接船的人,不远处还叉手站着几拨人,看上去是吴中几个大世家的管事者,男女皆有,男人便是长史詹事,女人便是管家娘子。

这是要看她官衣佩印,还是梳髻常服。若是前者,便由长史们代家主前来拜见,若是后者,管家娘子们便可以代主母向她送上一份见面礼,怎么着都不失礼。

想得真周到。

至于那些坐镇宗族的世家主,自然不会第一日便亲身前来列队拜见她。都是些自恃身份的名公,哪里会轻易向她这年轻女子低头呢。

谢澜安扫过一眼便收回视线,“我今日是探望外祖母,恐老人家等急了,不相干的人便不见了。”

阮厚雄一听便明白了,吩咐带来的管事去与那些人接洽,让他们哪来哪回。

船上还有谢澜安给阮家上下备的见面礼,她请舅父派人搬下来,一行人便弃船上车,驶往阮家。

虽然大玄疆域统称江左,钱唐宅邸的建筑风格与金陵又有不同,少飞檐梁藻的浮华,而重黛瓦粉壁的清致。

马车的鸾铃声停在阮氏阀阅之前。谢澜安下车,便见阮府朱漆铜环的中门大开着,府阶下,立着不少家人仆婢躬首迎接。

中门开,是迎贵宾的大礼。然谢澜安自诩是晚辈登门,只走了左侧门扇。

回来探亲带刀佩剑也不成规矩,所以谢澜安将一应武卫皆留在府外,文士仅止在外院休歇。

胤奚和楚堂、靳长庭等几人留在二院,他注视着女郎走进内院的身影,心里默算着此地与内院的距离,和谢府上房到幽篁馆的距离孰近孰远。

他可以见不到女郎,但不可以比三进庭院的距离更远了。

谢澜安一路随着阮厚雄父子,去外祖母所居的上房,眼前但见亭台幽致,楼榭雅美,老人家的院子里喜种一些苍松劲柏,松盖过檐,古意虬然。

谢澜安过庭走上木柞门廊,入室,先觉一片暖香扑面,扫去了身上冬初的寒气。

门口的使女口称“表姑娘”,神情恭敬而好奇,这声惊动了屏风内,响起一片环佩之声。

老夫人的屋里早聚集了阖府亲眷,一屋子广袖博带的男男女女,闻声皆回头。

谢澜安修静从容地绕过屏风,阮家众人入目便见一名英丽无方的女子,颀长的身段上罩着雪青云纹斗篷,露出一截白玉腰带,斗篷系带之上的玉颈修长优美,眉极长而翠,眸极亮而漆。

然她令人眼前一亮处还不止于此,而是此女容秀,骨秀,神更秀。她通身的脱俗凌表之气,压得满室一时噤声。

谢澜安眼里所见,是正坐在上首红木云母榻中的老夫人。

老人身穿松色织锦罩裼,头戴真珠抹额,背靠倚枕,一双慈祥的眼睛,正带些急切地朝这边看来。

谢澜安两岁之前被母亲带回来探亲的事,早已不记得,她唯一记得的,却是死后魂魄飘荡至外祖母的灵堂,不见慈容只见棺椁的一幕。

再对比眼前这慈蔼的老人,阴阳交割于心,谢澜安心头触动,撩袍跪在老夫人身前。

“不肖外孙女澜安,拜请外祖母福安,多年未曾在外祖母膝前尽孝,澜安之罪!”

她声音一出,寂静的室宇又像活了过来,几个站在后头,比谢澜安年纪小些的闺中女娘子,惊奇地注视这位威名赫赫的表姐。

尹老夫人早已一叠声地唤她起身,自己拄杖而起,伸过手拉住谢澜安的手,往自己怀里搂,泪眼婆娑地说:“好孩子,好囡囡,你那狠心肝的母亲坑苦你了!快来让阿婆看一看……”

尹氏膝下这些儿女,她最疼的便是小女儿阮碧罗。

这些年与金陵音信不通,老夫人口中埋怨,心里的记挂却一年深似一年。自从得知澜安是个女娘,老夫人的心更疼惜得无以复加,今日总算把孩子盼来,怎无一场好哭!

阮碧罗自从踏入府邸,眼见昔年之景,母族之人,神色都木然无感。直到听见母亲说“狠心肝”三字,也流下泪来,不禁泣咽道:“阿娘……”

老夫人哭得更大声,“你还记得我是你的娘!这么些年、这么些年……”娘俩个抱头哭了一场,满室恻然。

上了年岁的老人家最忌大喜大悲,谢澜安看了痛哭的母亲一眼,扶着老人道:“我们回来看您是可喜的事,外祖母不要过悲。”

她声音低低的,在一片凄恻声中格外沉敛冷静。

阮厚雄夫妇也连忙开口劝解,好不容易止住老夫人的哭声。那身着荷叶色绫装,头戴步摇的妇人拉过谢澜安的手,用帕子揩了揩泪,露出笑意对谢澜安道:

“澜安,一路舟车累坏了吧,我是你的大舅母,”又指着身旁一对中年夫妇,“这是你二舅、二舅母,”又指着身后一名头戴五兵佩,面容与阮碧罗有五分相似,却更丰腴华雅的妇人,“这是你姨母,听说你来,特意从姑孰赶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