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凤鸣朝(277)

“呵,哈哈哈……”褚啸崖打破了窒息般的阒静,他一边嗤笑,一边踏着军靴走向新科进士的席位。“谁说书生无一用,能鲤鱼跃龙门的人,果然胆识过人。”

褚啸崖站定在白衣与素服之间,声缓而沉:“方才说‘狂悖武夫’的,是哪个?”

虽是如此问,褚啸崖一对锐利的鹰眸已经锁在胤奚的脸上。

胤奚掌心那只琉璃杯,哪怕是女子一怒也能捏碎,然而这名白衣榜首却慢慢松开了紧扣的指节,完好无损地放下酒杯。

他站起身。

胤奚冲着褚啸崖的脸重复:“狂、悖、武、夫。”

嘶,坐得离胤奚最近的工部侍郎倒抽一口冷气,人快要厥过去了。那可是屠万人筑京观的大司马,状元郎一介书生,他怎么敢贴脸挑衅他!

“——学生不才,昔日听伪朝胡子如此称呼大司马。”胤奚瞥向褚啸崖按上剑柄的手,不急不徐地接着说,“学生闻听后,曾为大司马深感不忿,大司马有功于朝,岂容外敌如此侮蔑?然今日,听得大司马区区数语,又不禁生疑,难到伪朝也有识人之辈?”

胤奚拂动双袖向朱墀上高揖,猛然提高声量:“今夜陛下设宴,款待群臣,大司马带剑晏至,昂首不拜,是为狂!谢中丞同有大功于朝野,策利国民,绝非寻常女子,大司马却出口冲撞,言语轻浮,是为悖!”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功再高,也是‘臣子’。”胤奚迎着褚啸崖怒张的瞳仁,眸光冷桀,锋芒毕露,“陛下的臣子,陛下能容得下,又安有护不得的道理?”

他从前迈不进这道朱殿高槛,也见识不到,有多少衣冠楚楚的男人对女郎明里暗里的凝视。今日这场夜宴上,有人攀附她,有人忌惮她,有人偷觑她,还有人觊觎她……画舟独处?内殿独留?赐婚?国事?呸!胤奚眼里黑澜深涌,这些人凭什么拿女郎的名声与婚姻当作权力的博弈?

他既然在此,就要替她辩一辩。

这张秾丽绝伦的脸,这份慷慨敢言的风骨,顷刻间占据了所有人的视野。

挽郎出身的胤氏子从前气势不显,是因为他甘愿做一道影子,衬托谢澜安的日月之明。但当他想要展露锋芒,谁也遮不住他的光采。

目光越过一个个脸上仿佛叩着面具,成了哑巴泥胎的臣卿,胤奚与谢澜安目光相接。

他满腹的激忿忽又化为酸楚的心疼。

在他心里至高无上的人,凭什么要受这种窝囊气?

旁观的人不知胤奚心中所想,满朝文武,无一人敢正面驳斥大司马,听见状元郎掷地有声的护主之辞,不禁在心头道了声:好肝胆!

陈勍的脸色,却并未因胤奚解围而变得多好。

恰恰因为解围的是他,皇帝心底更觉不舒服。

楚清鸢的拳心紧了又松,不动声色地望向纵容胤奚在高殿上随心而为的谢澜安。

他看见她舒坦地饮了口酒,甚至还惬意地笑了一笑。

针扎般的疼痛一下下刺着楚清鸢的太阳穴,他的记忆回到三天前那场雪里。

当时他正处在祖坟被掘的崩溃中,眼前却出现一幅不属于现世的画面。

那是阳春三月的玄武湖畔,一位英丽韶秀的小公子从湖光山色中走来,一步步到了他面前。

与现实中发生在斯羽园的情形不同,小公子接过了他自荐的文章,眼里闪过惊艳之色。

春光映入小公子的剑眉星目,耀眼得让人难忘。

那是年十九,着华裳,未及弱冠的谢澜安。

“这曲《行路难》的难奏之处,关要在转折之音。”幻境推衍,又变成了谢府养鹤台前的庭院。谢澜安俯身按着他的手指,鬓发挨在他颊边,手把手教他抚琴。

她犹然是男子的装扮,声音低沉,唯眼明如星。

她谆谆说:“文章写得好,还不够,金陵名士无不喜清谈说玄,抚琴对弈。你若好学,我便一样样教你。”

“清鸢便是昔日见过郎主抚琴,如见天人,方生追随之心。”

楚清鸢听见幻境中的那个自己,如此回答。

谢澜安自幼听多了夸奖,不过淡淡一笑。那对清窈的眉眼仿佛秦淮河上的月色,人间自热闹人间的,她却亘古冷清。

次日敲登闻鼓时,楚清鸢心里还在回想幻境中谢澜安的音容笑貌。

他不敢信那些画面是真的,也不敢断言是假的。孔圣人尚且说:敬鬼神而远之。既敬鬼神,又焉知没有此等玄妙之事?

否则,如何解释他无师自通了琴技,又恰恰是那曲《行路难》。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心非木石岂无感,酌酒以自宽。*

为何世族出身衣食无忧的谢澜安,会钟爱此等萧索的诗句?——因为在楚清鸢所见的另一段前尘中,谢澜安隐藏着身份之秘,并未换回女子身。

她是以谢氏郎主的身份收的他。

所以,跟随谢澜安的人,本该是他……

胤奚而今的位置,也本该属于他!

这便解释通了为何他每次见到谢娘子,都感觉心生波澜,难以——

“好个伶牙俐齿!”褚啸崖的一声沉喝惊断楚清鸢的思绪。

楚清鸢余光只见褚啸崖按着剑向邻座跨前一步,杀意凛然。

长殿另一头的谢澜安立即道:“御林军何在!”

她声音方落,殿外响起一阵甲戈碰撞的喧声,其中有殿前侍卫首领的呼喝:“府兵何敢在禁中亮刀,立即缴械,否则以谋反论处!”

皇帝心头微颤,反应过来戟指褚啸崖:“尔敢带兵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