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雪日当归(42)

作者:乘以成 阅读记录

“哭什么?”他怎么也没想到盛雪会哭,印证了,反倒手足无措起来。

“我没哭。”盛雪嘴硬。

林旭东抬手抹掉她滚落得更厉害的泪珠,顺着她的话说:“嗯,你没哭。”

盛雪抬眼看他。

倏然对视。

有人跌入暗夜的旋涡。

【作者有话要说】

依然是爱东哥的一天T_T

第23章 回首岁月里(一)

翌日清晨, 盛雪前往电视台。

车是她提前一天预约的,准时准点在滑雪场外等候。

她习惯坐在车后座,车内很安静, 开着暖气,她不断地翻阅着手上的文档,那些文字早已烂熟于心。

到达电视台后, 她马不停蹄地前往配音。

视频时长是两个小时, 她的解说词占了一半的时间, 视频里的内容全部都是她看过的, 其中有一段,是她特别推荐放上去的。

那一段,放在节目尾声的精彩集锦中。

这期节目主科普, 大部分内容是死板的介绍, 这些介绍从冬季两项的组成,到项目的类别,再到比赛规则,全部都是盛雪在深夜一字一句敲上去的。

个人赛、短距离赛、集体出发、追逐赛、接力及混合接力, 这些项目的规则盛雪可以倒背如流。

整期节目的视频,可以算是近八年各个大赛的集锦, 随便拿出一个片段, 盛雪都能说出它是哪年的哪场比赛, 冠亚季军分别是谁。

除了那些珍稀的, 她此前不曾了解过的视频。

盛雪坐在麦前, 试音结束后对外比了一个“OK”的姿势。

“冬季两项又称雪地上的战争, 起源于挪威, 于1960年在美国斯阔谷加入冬奥会。该项运动在国内最初是在解放军滑雪队展开, 在1980年才被正式列为全国滑雪比赛项目。”

“赛前, 选手们都有在靶位上用纸靶校枪的机会,时间为45分钟。开始于第一名选手出发前1小时,结束于出发前至少5分钟。在IBU(国际冬季两项联盟)赛事中,集体出发、接力及追逐等比赛的校枪时间会相对短一些,但至少有30分钟,结束于出发前15分钟。”

“在IBU比赛中,个人赛及短距离出发方式为单个出发,间隔时间为30s,超短距离间隔时间为15秒。集体出发和接力赛的出发方式为同时出发,追逐赛没有标准间隔时间,是根据落后于资格赛冠军的时间来定。”

“当一名选手想要超越另一名选手时,会喊‘Track’,被超越的选手在听到信号时,需要让出超越选手前方雪道。但此条规则不适用于离终点或交接区最后50m滑段。”

盛雪在配音的时候,不自觉的想到林旭东。

想他在雪中迎风滑雪的背影,想他在靶场射击时的侧脸,想他在月光下无比渴望赢的眼神。

她一边想着,一边看着眼前配音画面播放。

渐渐地,视频里那些意气风发的主角都变成林旭东,她看着他冲破终点线,登上领奖台,身披国旗举起奖杯,那是属于胜利者的荣耀,他是王者。

“这就是冬季两项。”

盛雪念下最后一个字,倏然把耳机摘掉,紧抿着双唇,抬头看着天花板,快速眨着眼睛。

房间里传来询问声:“盛雪老师,还好吗?”

盛雪快速调整,转身挤出一个笑容,往外走:“挺好的,就是太久没录这么长的音了。”

确实很长,不间断地说,她中途就没有停下来过,一鼓作气完成,且完成率超高。

录音师对她竖大拇指,夸她很棒。

盛雪从录音棚出来又去补镜头,几个很短的镜头,介绍一下本期内容,中间讲解和最后的总结。

她按照稿子录完,最后加了一段自己的话:“冬季两项是一个非常值得大家关注的滑雪项目,每一个冬季两项运动员,都是藏在角落的宝石,是被乌云遮住的星星,他们一直闪着光,等着乌云褪去,等着人们寻觅。请记住他们,他们值得。”

最后的镜头,逐渐拉远,拍她的全身。

她穿着一身得体的浅白色西装,脚踩细高跟,化了妆,妆感细腻不张扬,不过肩的短发被扎在脑后,相较于平日里的柔和,增添几分干练。

如果此时给她一个近镜头,放大她所有细节,会发现她眼圈微红,垂放在两边的手,紧攥着衣边。

导演宣布今天的录制完成,走到盛雪身边拍了拍她的肩,说,表现得不错。

盛雪微笑着说,应该的。

她完成最后的工作交接,确定没有其他的事情,便启程返回滑雪场。

来的时候天光大亮,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每一片土地上。

返回的时候,窗外是灰蒙蒙的一片,半道下起雨,淅淅沥沥打在窗户上,瞬间模糊了视线。

盛雪想起昨晚,在林间,也下起了雨,夹着雪子,打在脸上、肩上、手臂上,落在一切它可及的地方。

谈话被打断,甚至没有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反应,雨势就变得越来越大。

林旭东第一时间拉着她往最近的可以躲雨的地方跑,他一手绕过她的身后,虚搭在她的肩上,一手挡在她的额前。他们每跑几步,她就会感觉到肩上似有若无的触碰,她就忍不住多看他几眼。

林旭东带着盛雪进了打蜡房,这里是运动员在滑雪前给滑雪板打蜡的专用房,和盛雪想象中的不太一样。

专业器具摆放整齐,还有休息的座位。

李旭东让她坐着,自己转身,往最里层的隔层翻找,没一会儿,他拿出一条崭新的毛巾递给她:“擦一擦,别感冒了。”

盛雪接过毛巾,说了声谢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