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弃阴湿表兄后/染指皎月(137)+番外
一瞬间,刚起的食欲也没有了,悻悻然放下筷子,起身离桌。
谢砚一把将人揽进了怀里,“好好用午膳,其他都依你就是了。”
姜云婵心底亮堂了些,舀了一勺鱼肉喂进口中。
鱼肉鲜嫩,入口即化,连一根小刺都没有。
姜云婵没再生出呕吐感,又接连吃了几口。
从谢砚的角度俯视下去,正见姑娘粉颊一鼓一鼓的,那碟鱼肉便被她一点点嘬进了嘴巴里。
跟兔儿吃草似的。
谢砚眉目染了笑,忍不住在她酒窝处轻轻一啄,“好吃吗?”
姜云婵敛眸,点了点头。
“那晚上再让姑苏的厨子做一份,并着八宝饭一起送过来?”谢砚声音极柔,想哄着她多吃点。
姜云婵其实没太大兴趣,她现在只想见薛三娘,敷衍地点了点头,“可以让薛三娘过来了么?”
“那你别绣太久,仔细眼睛疼。”谢砚揉了揉她的脑袋,起身唤人去了。
等谢砚离开禅房,背影走远,姜云婵紧张地将竹纹绣样再次取出来,摩挲着绣样背后一行字迹极小的诗。
那是爹娘定情的小诗,为什么会写在绣样背后?
薛三娘和爹娘是不是有什么关系?
她怀着忐忑的心情,坐立不安等了一炷香的功夫。
薛三娘推门进来了,环望身后无人,试探地唤了声,“皎皎?”
许是太久未曾听到这般慈爱的称呼。
姜云婵望着眼前陌生的人,莫名亲切,鼻头一酸,“你是?”
薛三娘关上门,走到姜云婵身边,撸起衣袖,露出手腕上的齿痕伤疤。
姜云婵瞳孔微缩,细细辨认她的模样,幼时的记忆涌入脑海,“你是……薛姨母?”
眼前的薛三娘正是娘亲的闺中密友。
当初薛三娘家中遇难,投奔娘亲,在姜府住过三年。
那个时候姜云婵正是三五岁最调皮的年纪,一次与薛三娘置气,在她手上咬了好深一串牙印。
后来薛三娘嫁人,爹娘还为她准备了丰厚的嫁妆。
再之后,姜府就出了事,两方再无音讯。
“乖皎皎,没曾想你在这里受苦。”薛三娘瞧着病恹恹的姜云婵,也忍不住鼻头一酸,“若是你爹娘还在,姑娘怎么也是富甲一方的闺阁千金,如今却要……”
薛三娘在侯府待了三个月,自然知道姜云婵和谢砚之间的事。
不由唏嘘:“当初听闻你爹娘被马匪杀死后,我便回了姜家绣坊,想着找寻你的下落,谁能想到你在定阳侯府?”
“所以,姨母来侯府做绣娘是为了我?”姜云婵小心翼翼地问,她不敢笃定这世上还有一个亲人一直牵挂着她。
薛三娘却笑意和蔼,抹去她眼角上的水痕,“当然了,傻孩子。”
当时在金陵,薛三娘与姜云婵交锋两次,就觉得她有故人之姿。
但那时姜云婵用的是旁人户帖,薛三娘也无法辨别她的真实身份。
直到后来,定阳侯世子、今科状元陆续出现在江南,薛三娘才确认了她的身份,于是以绣娘之名进了侯府。
可惜的是,这三个月姜云婵一直被关着,无从相见。
薛三娘只得以绣样传递信息,却不想又惹出这么大的祸端。
“是姨母对不住你,也对不住你爹娘。”
提到爹娘,姜云婵眉头愁绪更重,摇了摇头,“最对不起爹娘的是我,当初我就不该投靠侯府……”
“傻姑娘,当初你哪有别的选择?如今,又哪由得你做主?”薛三娘坐到姜云婵身边,与她双手交握,“父辈的恩怨,与你无关呐。”
“可是……那些事发生了,就是发生了。”姜云婵垂着头,声音越来越弱。
姜云婵的爹娘因侯府而死,姜云婵却与侯府继承人日日夜夜同榻而眠。
换谁能轻易过得了心里那个坎儿呢?
薛三娘沉默了许久,一边抚着姜云婵后背,一边缓声道:“皎皎可听过老侯爷谢如松和你娘的事?”
姜云婵摇了摇头:“娘亲从未提起过这个人。”
“你娘和谢如松当初也是一对恩爱眷侣呢!”
薛三娘少时与姜云婵的娘纪婉比邻而居,亲眼目睹过两个人的故事。
当初谢如松还不是什么定阳侯,不过是个有些才华的穷书生。
纪婉做女红供他读书科考,他给纪婉下聘说要娶她为妻。
后来谢如松中了探花,街坊邻居都以为纪婉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可是谢如松迟迟不归,纪婉担心他,便孤身去京城寻他。
可她风尘仆仆赶到京都时,谢如松正与国公府嫡女赏灯会。
纪婉当即跟谢如松提了解除婚约,独自回江南了。
此后,纪婉就成了村口的谈资,街坊们有替她不值的,有看她笑话的。
可她照常过自己的日子,继续做着她的女红养活自己。
薛三娘看不下去,一边陪着纪婉怕她想不开,一边又骂谢如松,“那个狼心狗肺的陈世美!你合该闹他一场,坏了他和镇国公家的好事才算痛快!”
“然后呢?”纪婉比任何人都要冷静,摇了摇头:“他是官家,我闹开了,能有我的好果子吃?”
“那你甘心?”
“不甘心又怎样?寻死觅活的让人笑话吗?”纪婉淡淡唏嘘:“像咱们这样的人,不困于情才有出路。”
薛三娘一直记得纪婉的话。
她是个洒脱的女子,爱得时候是真心为着谢如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