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骤雨(刑侦)(154)+番外
这些资料他已经格外熟悉,不管是家属还是谁,也没有姓高的人能和今天那人相对应,王宇看了一会,有些沮丧地垂下了手,他皱起了眉头,胡乱把那些材料拢在一起,心里十分烦乱。
正准备把这堆纸页重新装回去,他的注意力突然飘到了对面王振业的桌子上,那上面放着一份报纸。
这要是放在平时,其实没什么值得注意的,王振业的桌子上,总是有几份报纸的。可是今天却不一样,王宇把那份报纸一把抓了过来,摊开的那一面上,正是关于少年宫一案的报道。
前些日子案件刚侦破的时候,都是些比较简短的报道类型,旨在和民众宣告案件已破,这过了一段时间又重新登上报章的,侧重点明显有所不同,是偏重分析类型的。
就像是标题:某某刑侦专家分析林城重大刑事案件,一样的透出一股电视里案件分析那股传奇剧本味儿。
王宇对文字不感兴趣,吸引他的是上面的配图,除了几张不知道从哪弄的文化宫环境图作为标题北京以外,最下排大大的头像照片排列着印在一起,都是黑白的,对比度很明显,有种阴沉沉的感觉。
那是自杀案件主人公们年轻时候的证件照,王宇回想起来,印象中这些人或多或少都有过比较体面的正式工作,所以都会有这种照片,报社想办法从厂里档案处弄来几张照片素材自然不足为奇,只是。
其中格外吸引他注意力的是最后一张照片,上面是一个年轻的男人,头上戴着一顶比较特殊的帽子,看起来像是服务类职业会带的那种。
这人眉毛很浓,眼睛大,整个人很有精神头,表情也也一样飞扬肆意,王宇仔细观察着他的五官。
是他!就是今天那个人!
我一直在寻找你的名字,最后发现,你竟然就在原地。
牛群……竟然还活着?并且还改换了名字,现在姓高?
王宇立即感到事情并不简单。
这种刻意改名的行为非常可疑,加上牛群本身就与案件的牵扯颇深,所以不得不产生一些联想。
但是,一般的罪犯肯定会想尽办法掩盖自己的罪行,除了隐姓埋名、远走他乡都是最基本的,可他为什么又回到林城?
太诡异了,王宇一时想不通,假如牛群真是幕后黑手,他应该不会做那个为他们提供那么多关键信息的神秘人才对啊,还是自知自信不会被任何人发现?处于一种挑衅的心理才这样做的呢?
王宇头上渗出了汗珠,办案那些日子,他竟然对真实的牛群一无所知。
他打开了值班室的电脑,登入公安系统,查询了牛群曾经的档案信息。
上面显示,他的父母都是合金厂的老员工,但是都不是什么重要岗位,收入应该不高,他十几岁的时候,少年叛逆,早早就辍学离家打工去了,后来经常因为些小偷小摸的案件进保卫科,在一开始都是些小案件,后来竟发展成汽车抢劫这种恶性案件。
一看到“抢劫”两个字,王宇就觉得这事暗中里肯定和卢刚脱不开关系,就像一看到鱼就想到水,这小小林城,有胆子抢劫的,多少都和那帮人有点关系。
他继续仔细地查看着,从面馆爆炸事件之后,他就把名字改成了“高方林”,而那时间节点,正是在——自杀案发的一个月前。
牛群作为“牛群”的身份资料自此,戛然而止。
太奇怪了!这其中一定,有什么他不知道的事情!
王宇想了想,又在系统中搜索了高方林这一名字,谁知系统上显示已经因病去世了。
太奇怪了,明明牛群活的好好的,难道他还伪造过死亡证明?不,这不可能啊。
这系统还是不太全面,没有相对应的照片,也可能是重名?
只能再观察一下了,牛群回到林城这段时间既然没有做什么坏事,那就还有时间。
他关上了电脑,打开了窗户,吹了一会儿冷风,脑子里却依旧是乱乱的。
现在的牛群顶着一个空壳身份在林城生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王宇百思、千思、千万思,依旧不得其解。
这些时日,王宇一有空就会到五金小店附近的地方暗中观察着,想摸清牛群的情况。
他以为牛群肯定不会就这么安于本分,没准就在这小店里偷偷做着些什么不能见光的买卖,所以他对进出这家小店的顾客、送货师傅、各色人员全都记清楚了。这家小店涉及的人员并不多,挺好记的。
可是一连数日,他也没发现牛群暗中做着些什么,他除了每天定时开店,按时关店以外,并没有什么反常的举动,看起来就和林城大多数老老实实的小店主没什么两样。
这些天的观察格外出乎王宇的预料,牛群竟然什么都没做。
不过这些日子下来,王宇对于牛群倒是增进了不少了解,进出店门的,除了牛群,就只有他身边的那个孕妇,从身形看来看起来已经六七个月了,两人几乎不会交流,只是偶尔会比划些手语,比划来比划去,那女人时常会笑起来,两人应该关系不错,看来旁边那小超市的店主所言属实。
数日过去,王宇得出的结论是,牛群这个人应该没有什么恶意。
某天下午,他趁着那女人离开,店里只有牛群一人的时候,踏进了这家小小的、昏暗的五金店铺。
店里比从外面看起来还要更小,柜台破破旧旧的,各种型号的螺丝螺母、钳子扳手一应俱全,还有一角特意摆放着电灯泡、衣架子、搓衣板那些日用品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