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骤雨(刑侦)(21)+番外
难道这个人,有潜入警方内部的本事?
他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紧接着,他拨通了师傅家的电话。
一番交流后王振业很快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二人很快联系了户籍相关部门,以及鉴定中心,说明情况后联合多方对牛群这个人进行详细的调查,即使他逃到天涯海角,也要查到踪影。
赵越对这种突发的情况已经见怪不怪,更令他感到兴奋的是又能见到王宇了。
他觉得这时候的王警察是最有魅力的,那种专注、沉浸的感觉,总是能一下子命中案件中心的、有力的话语,也次次都能击中他的心脏。
王宇在办公室最前方讲解着,他坐在最后,看起来认真的在随身的笔记本上记录着,实际上偷偷画了一幅王宇的速写。
白杨一样挺直的身板,目光如炬,穿着淡蓝色的警察服。
被叫来加班也值了。
紧锣密鼓的进行着,很快就查到了一些蛛丝马迹。
牛群本来是正经的职工子弟,父母都下岗后,本应被安排接班进厂工作的事也顺理成章的黄了,他整天无所事事,参加了两次高考,也没考上大学,就成了小混混,没少参与过街头打架斗殴这种恶性事件。
他们从几起恶性事件的记录,结合当时采集的指纹等锁定了一个新的名字:高方林。
牛群在一九九零年八月末,申请更改了姓名。
再查这个姓名,已经在当年冬天重病去世。
这个结果很明显,当年那起案件唯一有可能的嫌疑人也不在人世了,线索又断了。
虽然这并不恰当,但是在场许多人都隐隐有种失落的感觉。
“就此结案吧,这案子也费了这么多精力,现在都查到这份上了,结案吧。”一直坐在沙发上的中年男人说道,王宇认出他是去年刚升职的林城警察局副局长。
整个办公室的人都默许了他的提议,除了——
王宇冲上前去,斩钉截铁的说:“我总觉得事情没有那么多巧合,这其中一定还有隐情。”
刘局长粗暴地打断了他:“行了,你们这些日子消耗的人力物力就不提了,这种残忍的凶杀案,人民的恐慌情绪怎么处理?你倒是说说。”
王宇被吼的愣住了,他没想过自己的坚持会被如此质问。
“听清楚了,明天把结案报告写好交上来。”刘副局长抛下最后的这句话就摔下手里的杯子,离开了会议室。
会议室瞬间安静的一根头发掉地上都能听清楚,大家都面面相觑。
这时,一直沉默的赵越打破了寂静。
“人民需要真相。”
第16章 北方鹰隼
烈日当空,炙烤着大地上每一寸的土地。
路边树荫下的老大爷也并不习惯这样的炎热,他们一改平日的淡然,有些焦灼的摇着蒲扇,想借此获得一丝清凉。
“天太热了,十几年前可不是这样的。”
“谁说不是,现在老天爷脾气怪的很!”
随着时代的浪潮猛烈的席卷而来,林城也以夸张的速度产生着变化,一样样新鲜事物的出现替代了人们习以为常的老事物,这一点,从合金厂面前那条宽宽的大马路的变化中就可以瞥见端倪。
以前这条路上早早晚晚全是搭伴着上下班的工人,逐渐夹杂着几台自行车,又开始出现了十分时髦的摩托车,后来就是各种擦得亮晶晶的小汽车,可能有一天连汽车也变得不再珍贵,那会是什么样的光景呢,此时人们尚且没法想象,只能微笑着迎接。
一切呼啸而来。
九十年代是日新月异的时代。
一方面,铺天盖地的机遇像砸在地上的金蛋,胆大心细时运好的人,迅速的抓住了,财富、名利、荣誉、地位纷至沓来。
可另一方面,也有些人赶不上快节奏的变化,而被甩在时代的背面。
李建军就是这样的人,即使他自己从没有这么认为过。
五十年代,在他出生的年代,那个按部就班的时代,他一直是佼佼者。小学、初中他都是会被老师发自内心夸奖聪明的那类小孩,从刚刚建立起的厂区的子弟学校一路顺利的考上了市里最好的高中,学生时代的他一直走在一条最稳妥的康庄大道上。
虽然生长在物质匮乏的世界,少年的心性总是锋芒毕露的,他爱吃、爱美、爱生命、爱自由。
他与林城这个小小的世界格格不入,他总想象着自己有朝一日会去到一个更广大的世界,那才是自己真正存在的地方。
一九□□年。
那是他生命中特别的一天。
他最爱的胡康哥哥从部队休假回家了。
胡康十八岁应征入伍,刚满二十岁的时候就获得了好几面金闪闪的奖状。作为家属区院子里最有出息的孩子,一直是半大孩子们无条件崇拜的对象。
在小孩们的眼中,胡康哥哥总是很爱和院子里的小孩们一起玩假装打仗的游戏,还会用自己的津贴给他们买水果硬糖吃,所有孩子都特别喜欢他。
李建军从很小的时候就尤为崇拜胡康哥哥,在他心里,世界上最有成就的人非他莫属。
那天一听说胡康哥哥回来探亲了,他就兴奋的跑去迎接。
他从家里拿了一把花生、一把瓜子,把口袋塞得鼓鼓囊囊,瓜子一路跑一路掉。
胡康看到他远远的跑过来,冲着他用力的挥手:“跑慢点!”。
“小伙子,长这么高了!上次回来的时候你还没苕帚高。”
“我妈说我长得快。胡康哥哥,给我讲部队里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