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他们这么一大早来,居然是来赔罪和道谢的。
昨日在甄家园子里发生的事儿,他们也很快便知道了。
因为身体不好,朝廷和铺子上又都是一大摊子事儿,故此薛公虽然平时也想好好管教自家的这个儿子,但也实在是有心无力。
这一次听说自家儿子不但随意在女眷面前无礼,还公然在皇子公主那等贵人们面前大喊大叫,薛公气得几欲吐血,当时就预备家法伺候。
谁料还没来的及打板子,他那个黝黑健壮的儿子却忽然白着脸说要“出恭”。他本以为那小子是装的,谁料,他居然当场就出了出来。
黑着脸的薛公挥手让人将薛蟠抬下去处理干净再带回来,谁料到,那小子这一“出恭”竟出了个没完没了。
看着跑了几次茅厕的儿子脸都白了,他也不忍心再责罚了。便终于顺坡下驴,在哭成泪人儿的妻子女儿的劝说下饶过了儿子,又派人寻了大夫好生给儿子看看这“腹泻之症”。
不管怎么样,他这辈子恐怕就只有薛蟠这么一个儿子了。
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看着不好,其实内里更是不堪。再强撑着,也就是这一两年的事儿了,薛家以后,还要靠这儿子呢。
要是真得把这唯一的儿子折腾死了,他也的确不忍心。
因为自己身体的状况,薛公对家业做了许多安排,借着他的势头,薛家几年之内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不过,他也知道,自己若是不行了,靠这不成器的儿子,长久下去,薛家肯定是不行。
妻子王氏善良娴熟,但性子太软弱,又惯会惯着蟠儿那孽畜,想必日后是辖制不住他的。女儿宝钗倒是个好的,可惜,到底是个女儿家,接不了他的衣钵。
原本一直苦于找不到好的方法,这一次遇到了林如海,他有些麻木认命了的心倒是重新活泛了起来。
或者可以同林家走的近些,为夫人和儿女日后再多寻一份庇佑?
本来因着没有门路贸然上门不好,但女儿宝钗说,昨日多亏了林家的女公子帮着她和蟠儿圆场,这才免过了一番祸事。此事虽然可大可小,但于情于理都该登门道谢的。
虽然他身体一直不大舒服,女儿宝钗也说同母亲一路去拜访林家夫人便已经足够,但想着此次机会实在难得,他便还是亲自来了。
没想到一来便受到了林如海一家亲切有礼的欢迎,随便聊了几句便发现林如海不是寻常那等呆板迂腐之人,薛公愈发感动,不由得握着林如海的手说起了肺腑之言:“承蒙如海兄不弃,小弟有个不情之请。”
第十八章 托孤
听得薛公这么说,林如海不免有些怔忪。
然则看着这位昔日同窗那蜡黄的脸色、触摸着他那冰凉的手指,林如海却又不忍心当场拒绝他——事实上,从薛家下帖子想来上门拜谢开始,他已经猜到了事情可能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正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哀”,林如海何等睿智,早从那封言辞恳切、笔力已经有些不济了的帖子上预感到了什么。再说,那日在皇家接风宴上,他也已经看到了薛公的身体状况。今日既然答应了同薛公见面,其实也本就没想着拒绝这个眼看着就不久于人世的同窗的要求。
只不过,眼看着薛家的夫人和女公子眼圈儿俱都红了,他便知道接下来的话,是不方便在女眷们面前说了。
万一等会儿那两位哭倒在这里,不说她们身子受不受的住,便是没出什么事儿,弄得动静稍微大点儿了,都有可能引得人来。
毕竟他们现在还都是在人家甄府的地盘儿上,最要紧的是圣驾也在不远的地方,着实是敏感的很,一切都还是要小心谨慎的好。
这个念头才在林如海心中转了一转,他便就立刻拿定了主意,一面继续同薛公寒暄,一面已经暗暗朝着贾敏使了个眼色,要她带着女儿陪着薛家母女到后面院子里的小厢房坐坐。
贾敏会意,当即起身笑着朝薛王氏道:“王家姐姐,他们男人们自去说他们的话,咱们女人家也到后头走走,说说体己话儿可好。”
薛王氏本来看着自家老爷心中难过,自己也差点儿滴下泪来的。这个时候听得贾敏这么说,又见到自家老爷也点头示意她先离开,便也就带着宝钗站起身来,勉强露出了一个微笑道:“既然如此,那我们母女便就搅扰妹妹一番了。”
贾敏笑道:“姐姐这话说得便见外了。昔日里在家时,可不是这样说的,如今也还是该和旧日里一般相处才是。”
薛王氏听得贾敏这么说,倒也想起旧日在闺阁中的时光来,又被宝钗稳稳扶住,想起还有儿女可依靠来,面色总算稍缓,便也用空出的手扶着贾敏的手臂,一路往内院而去。
代钰也恭谨地起身站在一旁,准备跟着贾敏陪同薛姨妈和宝钗到后院去。
不过趁着大家各怀心事,没有人注意的时候,她还是偷偷地给那薛家老爷的茶里加了份壹号药剂。
虽然说不能一次就见奇效,但好歹,给他添点气力也是好的。
看他那脸色苍白、摇摇欲坠的样子,能撑住别晕在她家厅堂上,好好地回到他们自己家里去,就很是不错了。
说实话,寻常人若是身体差到了他这个样子,早就该躺在屋里不出门了。
但即便是这样,他却不但里里外外操持着接驾的事儿,居然还趁着好容易能喘口气的时候,硬撑着来林家替薛蟠赔罪了。
虽然说那日在甄家园子里的事儿,说起来可大可小,而且小儿女的事情,原本不必如此正式地上门谢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