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神大人请留步[快穿](67)
崔何平跟二两说想不想赚钱,二两就唯他马首是瞻,来的时候还挑了两桶沙子进来。
崔何平连忙接过手,“我不是让你每次提半桶沙就行了吗?你还这么小,不能太用劲。”
二两擦了擦汗,笑起来只有牙是白的:“和平哥我没事儿,这样快嘛。”
崔文明挑水回来看到两人在院子里,拿着筛子筛沙愣了:“你们在干嘛?”
崔何平抬头笑得神秘:“把粗沙筛成细沙,有用。”
崔文明:“……”
不懂,不过抱着大哥又在整什么事的好奇心,崔文明加入其中。
筛完沙后,小妹春花烧火,崔文明和二两把沙子倒进锅里,随后观望。
他们像是瞒着大人做什么坏事,除了崔何平,其他人都有点心虚,二两特地站在门口望风。
崔何平拿着锅铲不停翻搅,沙子热了,他把准备好的花生倒进去。
崔文明好奇地睁大眼睛:“你,你这是要炒花生?”
崔何平:“对啊,别看炒花生简单,里面也有大学问,比如这沙子和花生的混合比例,火候都要到位,才能炒出又香又脆的花生。”
其实他只知道小时候家里做过炒花生,细节早想不起来了。不过系统别的用没有,给他当百科全书,找烹饪攻略还是挺不错的。
赵风闲也庆幸自己懂因材施教的道理,要是任务对象没在农村里待过,穿书也是两眼抓瞎。
崔何平让系统计时,翻炒得手都酸了,终于成功炒熟花生,让春花熄火。
“你们都来试试!”崔何平兴奋呼喊。
三小只一起凑过来,崔何平抓住二两急切伸出的手,“小心点,现在沙子很烫。”
轻轻一捏花生壳就开了,里面的花生米也很脆,揉一揉外皮脱落。
四人吃到嘴里,皆是双眼放光。
花生是最普通的食物,可是怎么能这么香?又脆,又香,还有一股柴火味,口感极佳。
而且用沙子掺着炒是为了让花生受热均匀,外面的壳几乎没有半点糊到的黑色,而是金黄的,色泽鲜明。
第一次就尝试成功的崔何平十分高兴,跟另外三个参与者开开心心抱在一起。
赵风闲隐身飘着看着四人,突然也想现身和他们抱一抱。
多青春洋溢,温馨热血啊。
他们一天炒了一袋花生,等崔父崔母回来见面让他们坐好,春花端了盘花生上来。
崔文明挠挠头:“大哥做的,爸妈你们快尝尝,爷爷也说好吃呢!”
一旁的爷爷笑得合不拢嘴:“老大出息啊。”
崔父崔母本来疑惑自家娃在搞什么,听到是崔何平主厨互相看了看,拿起花生。
当然是一致好评。
崔何平趁着全家都高兴的时候说出自己计划:他打算从卖花生开始,慢慢上手做生意。
以后有了本金,生意说不定能越做越大。
崔家父母本来笑着的脸垮了下来,都不乐意。许久,崔父问他:“老大,这个你是怎么学会做的?”
崔何平理解书中父母的犹豫,何况就算在现代供出一个大学生最后去当销售家里都不太接受,觉得不做学历相关的工作书岂不是白读了。
他连忙解释炒花生的方式是在电视上看到的,他想做的事也是看书给他的启发,并没有白念书。
“爸妈,你们就让我试试吧,我好不容易有一条想走的路。”
晓之以理各种动员,父母终于松口,让他去试试。
他们也在心里感慨,祖国十年又十年发展真快啊,他们的思想快要跟不上时代变化了。
次日三四更,崔何平被弟弟叫起来:“你要去镇上,现在就得走。”
崔何平:“啊?”
走出家门,二两在外徘徊也想跟他们出去,三人于是一人扛着半口袋花生上路。
干花生不重,架不住路程远。
崔何平忍不住吐槽:“这村子到底有多偏啊!”
赵风闲:“实际上八十年代到处都是这样的村子。”
知青,城里工人,甚至一些公职人员都是少数,泥腿子才是普罗大众。
“创业初期总是艰辛的,加油吧!”
“……”
一直到天亮,三人单用脚走到了镇上的菜市口,寻了个摊位。
二两问两个哥哥,“咱们是不是得叫卖?”
和平文明俩兄弟瞬间安静如鸡。
呃,他们不好意思啊!
过了半天,才有人过来问了句口袋里是什么。崔文明连忙把口袋撑得更开,让客人看清。
客人看了看不感兴趣,转身走了。
“……”还是二两上道,扯着嗓子喊起来。
“上好的炒花生喽!大家都来看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等了一会儿,想着有人陪就不尴尬,崔家兄弟也叫唤起来。
花生,这年头谁家不种点?一开始没人感兴趣。
后来行人发现这仨兄弟喊得很卖力,也好奇不就是花生,终于有几个走了过来。
崔何平捧起一捧给他们看:“免费试吃,不好吃不要钱。”
“炒过的啊?看不出来。”
这花生平平无奇,没发现哪里特别,不过色泽看起来不错。
直到吃进嘴里又香又脆,说不出哪里好吃,就是闻着很香,尝着也很香,想买回去下酒。
无论任何年头,掌握一门手艺都足矣谋生,做到极致就能叫座。
崔文明和二两模模糊糊想不起来,他们是怎么把一整袋花生卖完的,甚至没过几个小时。
在他们看来,崔和平卖的花生价格甚至偏高。平常一斤花生一块钱,大哥叫卖时是一块五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