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财神大人请留步[快穿](73)

作者: 念无卿 阅读记录

赵风闲挺喜欢崔何平的,虽然偶有惰性,偶尔安于现状,却能很快调整自己,脚踏实地奋斗进取。

崔何平在照相馆观摩协助了半个月,偶尔也有表现机会,照片都拍得很好看。

一天照相馆里来了一对刚结婚的新人,想要拍一组结婚照片。

老板对他说:“这次你能再给我一次惊喜吗?”

言外之意就是,只要他表现得好就能转正,长久留下来。

这对新人是旅行结婚到海城的,可以说走在潮流第一线,是这个时代的新新人类,工作单位和经济条件肯定也不错。

崔何平看了看照相馆供租赁的西装婚纱,还是觉得单一了点,拍结婚照怎么能只穿一两套同质化的婚服呢?

他想了想找到老板,对对方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不知道照相馆有没有条件做到。

老板沉默半晌,掏出大哥大打电话联系自己的人脉去了。

崔何平单知道照相馆老板肯定财大气粗,没想到他这么富!三四万才能得到的手机,就是现代他也舍不得买啊。

大约半个小时后,服装店的人员把最时兴的款式送货上门,由照相馆的另外两位学杂工接过来。

他们听说这些衣服是租的可珍贵了,损坏得照价赔偿,移动过程小心翼翼。

交涉是老板擅长的事,很快把事情原委讲清楚,这对小夫妻高高兴兴接受。反正他们请假旅游很休闲。能穿上不同款式的衣服拍照,多等一段时间没什么的,简直是物超所值啊!

租回来衣服后,夫妻俩分别被男女学杂工带去试衣间换上。

之前背带摄影师已经给他们拍了婚纱照,崔何平主拍的是换装照。

他发现来照相馆的男女摆拍动作总有些不自然僵硬,便极力与顾客交谈,让他们身心放松。

以前他是有点内向,但经过当众叫卖花生食品的几个月,他已经慢慢社牛起来。

于是他不停赞美顾客,这对男女都禁不起夸夸,笑容越发真诚灿烂。

老板也很惊奇崔何平怎么会有这么多想法:他会根据服装特点,建议客人改变发型和动作,也很会根据顾客需求迎合对方,以后要是去做生意应该很可能成功。

几天后,小夫妻回到照相馆取照片,都感到十分满意和惊喜。

他们的结婚照片并不是不自然站在一起的刻板微笑模式,他们表情是丰富多彩的却又很美,不会崩五官;他们当时的反应和动作发自内心,显得自然无比。最重要的在于这几张照片很有“活力”,仿佛并不是定格的画面,而是一段连贯的影像。

或许这就是摄影的魅力。

相信多年后拿出来看,还能记起当时的心情。

妻子十分激动,爱不释手地看了很久。崔何平连拍了许多张,他们根本选不出来哪张不要,纠结许久选择全都要。

崔何平看了看突然说:“如果能制定成结婚相册会更好,方便收藏,你们拿出来看的时候也方便。”

女士惊叫:“结婚相册!”好心动!

他的丈夫无奈又宠溺地看了看自己的妻子,“可以给我们做成结婚相册吗?我们可以加钱,也能等的。”

无论崔何平多有奇思妙想,他的点子都帮老板赚钱了,老板笑呵呵答应,表示自家照相馆会以最快的速度做出来的,肯定十分精美。

送走旅行夫妻后,老板伸出手笑道:“你的表现太棒了,以后一定要保持住。”

崔何平伸出手与其相握,心里却在想这些点子其实是后来几十年的通用套路,他不过是站在别人肩膀上,打了个时间差才显得新奇。

自打崔何平找到稳定工作后,生活步入正轨,时间也似乎变快了。

每天就是上班下班,领到工资后给家里寄去一半,剩下的他自己生活也够用。

或许是上次婚纱照拍出的效果很好,经过同意后选取两张贴在展示墙上,想拍同样题材的顾客总会指着问能否安排,无形中拉了不少客。

更是在某一次照相馆里走进另一对生面孔夫妻,看着墙上照片表示他们彼此认识,就是上一对夫妻推荐来的。

随着崔何平连续数次拍出优秀的摄影作品,经过口口相传也有了一定名气,慕他名前来的很多,照相馆生意比之以前生意更加火红。

老板笑得合不拢嘴,给崔何平涨了不少薪水,从最开始的三十几块一个月,陆陆续续涨到一百多块一个月。

即使如此,崔何平一边养家一边攒钱,距离他想要以后自己开一家影楼的目标还很远,还得继续工作许久。

此后,崔何平一边学习摄影知识,一边积攒实践经验,他拍出的照片质量也越来越精良,模式从不死板。

照相馆不止在室内拍,也会应客人要求去拍外景。

几个相约好的姐妹团穿着样式趋于丰富的流行元素服饰站在树下:牛仔裤、及膝裙,碎花衬衫,色彩艳丽人也娇艳如花。

崔何平思索片刻说:“各位美丽的小姐,来跳个舞吧!”

说起来,全/民/运动和跳舞也是八十年代的特色啊。

女孩在舞蹈中忘却自我,被拍下最开心的时刻。

这个时代的人们热情洋溢,迎着开放的潮流,大方与人相交,整体氛围轻松热烈。

崔何平处在其中,感受着八十年代的快速发展和周遭一切的变化,大大增长了见识,自己也渐渐改变和加入了。

儒雅小老头总是嫌他穿着土气,让他改改衣品,拍照顺应潮流,自己怎么就不能穿得潮一些?

他在现代总穿黑白灰三色,穿颜色过于鲜艳饱和的衣服总有些莫名的羞耻症发作。然而当整个社会流行都是这样的风格之后,崔何平也渐渐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