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兄入怀(187)+番外
回忆纷至沓来,那样鲜活有趣的时光再也回不去了。
太后眼眶湿润,突然开口问道:“好孩子,哀家和你外祖母自幼相识,却没能对你母亲照拂一二,如今既然遇到你,哀家想收你做外孙女,你意下如何?”
铺垫了这么些,群玉也为之动容,更何况太后的要求,她又岂敢拒绝,“承蒙太后厚爱,民女自然是愿意的。”
“好,在哀家看到你的第一眼起便知道,近日宫里的流言都是子虚乌有,皇帝对你母亲那是何等的深情厚谊,又岂会干出这种让人戳脊梁骨的勾当!”太后义愤填膺地斥责起来。
似乎所有人都在告诉群玉,圣上对母亲一往情深,可群玉实在是不明白,那母亲死的时候圣上在哪,他又做了什么呢?
“那民女有一桩事横在心头已久,想问问太后娘娘,我母亲究竟是怎么死的?”
太后娘娘所有表情凝固在脸上,抬眸转念间,她轻描淡写地一句,“后宫倾轧。”
群玉的愤怒油然而生,紧紧攥住手,果然,太后娘娘早就知道。
她既然什么都知道,既然口口声声说和外祖母关系匪浅,那她为什么不救母亲。
“是孟淑妃吗?”群玉心底狠狠一颤,声音都带着试探。
“哀家也是很久之后才知晓的,只可惜前朝与后宫息息相关,孟淑妃她手握权柄,哀家也无能为力。”太后语气毫无起伏,带着一股沉闷。
她并非是不谙世事的小娘子,更何况孟淑妃的所作所为群玉心里也有数,更想知道的是太后和她说这些,究竟所为何意?
瞥见群玉含泪而悲愤的神色,太后语重心长道:“好孩子,你想做什么,哀家都会帮你的。”
群玉顿时会意,太后或许与孟淑妃有仇,要她做这把趁手又好用的刀。
*
从佛云殿离开后,太后写了封信,为群玉请旨,说是如今群玉是她干外孙女,让圣上册封她为郡主。
锦书将这封信送到紫宸殿时,圣上面无表情的脸上出现一丝裂痕,“原因是什么,让母后亲自过来与我说。”
两个时辰后,太后换了身见客的衣裳,整装待发后出门。
距离上一回来紫宸殿见皇帝,已经记不清是哪一年的事情了。
那年春日宴,孟淑妃之所以能够全身而退,是因为还是贵妃的太后娘娘帮忙遮掩。
可谁能想到从前在她面前摇尾乞怜的孟家女,早就变成恩宠加身的孟淑妃,任何能够动摇到她地位的人都会被她处除之为快。
太后不满她霸道蛮横,皇帝子息不多,便将慈宁宫里养了好些年的宫女送了过去,谁知这一去竟然是将她自己的把柄递给了皇帝。
那几个宫女是太后悉心调教的,模样和身段,包括说话的语气都和萧韵有几分相像,跟了她有些年头了。
可即便是这样的人孟淑妃也能收买,她们在皇帝面前将太后当初为难萧韵的事情托盘而出,将所有的罪责全部推给了太后。
叫苦不迭的太后从慈宁宫迁居,被迫搬进了佛云殿,从此母子离心。
功成身退的孟淑妃也借着来佛光寺礼佛的名义来佛云殿看过她,自然是耀武扬威的嘲笑一番,什么规矩体统全然不顾。
毕竟阖宫上下都知道她这个太后,如今只是徒有虚名罢了。
好在持盈和玉仪偶尔会来看她,尤其是玉仪住在宫里,起初太后因为孟淑妃的缘故,还不大待见她。
后来她来的次数多了,太后才知道这孩子是个孝顺的,只可惜投错了胎,怎么就有那样一个心思犹如蛇蝎的娘。
紫宸殿里,太后将与群玉外祖母的渊源细细说开。
圣上沉声问道:“那母后当年为何要阻拦我和韵儿?”
“你问我为什么?我到要问问你,当年你为了救萧韵,从悬崖上跳下去,你有没有想过我为娘的心情?”太后不疾不徐的反问道。
气恼之下,太后连案前的茶盏都拂了下去,“你以为你的性命是掌握在你手上的吗?前朝中多少支持你的朝臣,倘若你死了他们也没有命活,便是我的母家举族之力为了让你争这个位置也都前功尽弃。”
圣上没有再问,只是冷声道:“母后的意思朕知晓了,你且回吧。”
太后心中恼怒,却也知道他这是松口的意思,也不好将他逼得太急。
等人一走,圣上下旨册封群玉为嘉和郡主,让曹永福亲自去景阳宫一趟。
群玉没想到太后动作竟然这样快,领旨谢恩后,又听到曹永福悄声道:“圣上的意思是,后日孟淑妃的赏花宴,郡主也该去捧个场才是。”
圣上的心思群玉没有多探究,不过即便是没有收到邀请,群玉也是打算去的。
否则一直待在景阳宫里,何时才能和孟淑妃身边人打上交道。
太后说要帮她也算是说到做到,锦书得了群玉的吩咐去尚宫局,说是太后需要抄佛经,身边人手不够,要从其余宫里抽调一二。
如此一来司薄司的名册她也就查到了,发现只要是在钟粹宫当过差的宫人,若是被调离出去,短则三日,多则半年都会突发恶疾,严重些的一命呜呼,苟且偷生捡回一条命的要么聋了要么瞎了。
最为奇怪的是,其余人宫里每年到了二十五岁,放出宫的宫女都有不少,唯独钟粹宫没有。
锦书将这些异动暗暗记下后,又不动声色地放回原处,最后从其余几位宫妃那挑了几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