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落尘网(177)
更阑人静,最是容易犯困的时候。守在拒马桩前的小兵打了个哈欠,看着空无一人的街道巷口懒洋洋的往身后一靠打起了瞌睡。
然而就在他睡得朦朦胧胧之际,一把匕首如同潜伏在草丛里伺机而动的毒蛇般,悄悄从背后绕到他的脖颈处。
然后只见寒光一闪,他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便倒在地上很快没了呼吸。
旁边的人发觉不对想要喊叫,结果自己的脖子也是一凉,鲜血顿时喷涌而出,无力的瘫软在地。
几个黑衣人从暗处出来,又以同样的方式结果了其他守门的将士,迅速控制了这里。
其中一个黑衣人检查一番后,将足有大腿粗细的木栓搬到一边,然后打开了城门。
不一会儿,大批人马从城外涌入。这些人的脚上都裹着麻布,又经过特殊的训练,所以哪怕是这么多人一起入城,动静也十分极为轻微。
温则谦裹着厚厚的狐裘坐在高头大马上,俯视这群人朝皇宫的方向而去。
足足花了一炷香的时间,这些人才消失在街道的尽头。而此时,另一批人马也悄无声息潜了进来。
与方才不同,他们进城后在城门口短暂停留片刻,然后分成四队,由不同校尉带领分别往其余三个城门而去。
剩下那队人数最多的则由温则谦带领,迁带登上了东城门。
古话说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诚不欺人。早起时朝霞灿烂如蜀锦,到了晚上月色昏暗,冷风呼啸,吹动城外的榆树林如同鬼魅横行,让人看着不由捏了把冷汗。
所有人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今晚对于他们来说是一场豪赌。赢了往后衣食无忧,倘若输了则是万劫不复。
然而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皇宫的方向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众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温则谦临风而立,一袭雪白的狐裘更称他温润如玉。浓眉下一双琥珀色的眸子无悲无喜,淡然到仿佛是在登高赏雪一般。
旁边满脸络腮胡子的彪形大汉用力跺了跺冻得僵硬的脚,粗犷的脸上露出几分担忧来,问:“温大人,与大人约定的时间快到了,那边怎么还没有动静?”
温则谦与他不熟,只记得他姓贾,是刘荣光的亲信。闻言笑了笑,道:“贾校尉稍安勿躁,该来的总是会来的。”
贾校尉吐了浊气,暗自鄙夷,都到这个时候了还不忘故弄玄虚呢?他们现在干的可是掉脑袋的勾当,能不急吗?
他本想骂几句出出气,但一想到刘荣光对对温则谦很是看重,只能强忍燥火踹了旁边乱动的士兵一脚。
然而就在这时,一阵破风声在耳边响起。他还没来得及看清是怎么回事,一只羽箭便从他眼前飞过,“咚”的一声插入他身后的城墙三寸,箭尾轻颤。
紧接着他感觉脸颊一凉,伸手去摸,赫然发现是血。其他人见此情形立即警觉起来,纷纷往城下看去。
月光太暗,隔得又远,黑漆漆的什么都看不清楚。就让他们疑惑箭是从哪里射来之际,城外的那片榆树林里忽然亮起了许多火把。
密密麻麻,皓如星海,看得人汗毛直树。因为单纯火把的数量推测,对面的人数明显比他们多,更遑论是实际的人数了。
可这么大的一队人马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明明他们在进城时什么都没有发现。再说了,京城附近除了他们之前有这么多的兵马吗?难道是郑国公率兵回京了?
贾校尉额头冷汗直冒,整个人趴在城墙上不停张望,一边看一边喃喃自语道:“这怎么可能?郑国公若是回京,为何我们一点消息都没有收到?”
说话间,只见一个人骑着白色骏马缓缓从林中走了出来。那人头出玉冠,身穿紫色蟒袍,目如寒星,身躯凛凛,贵气逼人。
贾校尉一眼就认了出来,惊呼道:“定王?!他怎么在这里?”
温则谦看了一眼城下之人,道:“看来我们的消息走漏了。”
贾校尉顿时有些慌神,咽了口唾沫问:“那现在该怎么办?”
定王手下的神机营人数虽然不多,但装备精良。除了可以连发的梅花弩外,还有威力极大的火统。他们这里只有数百人,绝不是对手。
温则谦道:“去把其他城门的人马都调到这里来。
“那怎么行?万一有人趁虚而入怎么办?”蒋校尉想也想不想的拒绝了。
温则谦开门冷冷看着他,“如今定王已兵临城下,你还在担心那些莫须有的事情?东城门一旦失手,大人就算成功也会背上窃国的骂名,所以绝不能让定王进城。算算时间差不多了,咱们只需想办法拖延片刻,皇宫那边定会发来信号,届时定王也会无力回天。”
贾校尉想了想,知道这可能是目前唯一的办法,咬牙叫人拿着他的令牌往各城门处去调兵。
城墙下传来了定王的声音:“城墙上的人听着,尔等现在的行径实属谋逆。还不速速打开城门?本王可免尔等一死!”
温则谦不慌不忙的道:“定王殿下,你带这么多人深夜进城,难道是想要谋反吗?”
定王冷笑,“到底是谁想谋反?温则谦,你再不开门就休怪本王不客气了!”
“定王殿下不必吓唬我,宵禁时分任何人不许进城,此乃先皇在位时便定下的规矩。就算你是王爷,强闯入城也是死罪!”
“本王记得你是翰林院的人,翰林院何时还管起宵禁来了?!”定王面无惧色,驱马又往前靠近了几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