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神笔马良系统(77)
不过就在张北宁准备打电话给任部长的时候,工作室的门被人推开,一大早就没见到人影的贺殊终于进来了。
“下午好。”他拎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进来,表情很是冷静。
钟黛点了点头:“小贺,你会画能大规模喷火的无人机或者是除雪机吗?”
贺殊:?
贺殊沉默片刻:“你想要快速化雪?”
钟黛把自己刚刚发的东西给他看了一下:“你看毕竟这雪还在不停地下,越下越厚的情况下危险是很大的,所以我想帮一下忙。”
贺殊凑过去看了一下,这会儿那脚本已经复制了一整个集装箱的融雪剂了,不过想要将准备建农业工厂的几万亩地的雪都化了,显然还要再画一段时间。
“怎么样?”
贺殊摇了摇头:“这个现在用不上,毕竟现在还在下雪,你不知道雪什么时候会停,也许你现在把20厘米的雪融化了,一会儿还要再下20厘米,那你现在画的这个岂不是白做工?”
钟黛当然知道了:“我没有说要现在把雪都化了,只是先准备好了。”
她靠在椅背上叹了口气:“这要是有什么办法能让天上的云不下雪就好了。”
钟黛本来就是突如其来的想法,毕竟现在交通不便,就算基地能够从其他地方运来融雪剂,那也肯定需要一定的时间,而现在如果温度不降下来的话,雪就会一直在这里不会化,被草原上的白毛风一吹,下层的雪就会直接结冰——这些都是钟黛刚刚查询到的,所以如果想要化雪,最好是尽早就化了。
贺殊突然说道:“也不是不行。”
张北宁:“什么?”
贺殊此时已经将自己的电脑连接了电源放在桌子上:“刚才我去开会,其实也有谈到这个问题,刚才开会的也都是我们应用物理的专家教授在说话。”
贺殊将自己电脑上的一份图纸点了开来:“这是刚才的一位教授发给我的图纸,这上面是一份顶配的农用无人机图纸,或者说这是一台理论上可行的农用无人机,上面可以装载十五吨的重量,还有智能识别系统,可以自动识别需要工作的地方自动驾驶。”
钟黛眼睛一亮:“我们可以画出这个无人机,然后从空中往下撒融雪剂吗?”
贺殊沉默片刻:“不,专家们的意思是,如果你能够成功画出来这架无人机,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这架无人机尝试使用人工影响天气技术。”
钟黛、张北宁、叶昭:“……人工影响天气?”
贺殊将图纸发给了钟黛的账号:“对,其实原理跟人工降雨什么的都是一样的,只不过这台无人机可以大规模向天空中喷洒一些催化剂,使得空中原本要落雪的云层改为落雨或是雨夹雪。”
钟黛惊讶地说道:“现在科技这么神奇了吗?连雪都能阻止下下来了?”
贺殊摇了摇头:“这种设想很早就被提出,而且也经过尝试了,但是云层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这种方法的效果难以预测和控制,催化剂的播撒方式、剂量和云层类型等因素也会影响效果。”
简单来说就是这种技术存在,但还并没有到达可以每一次都顺利使用的程度。
钟黛突然觉得贺殊的说法有一丢丢熟悉的感觉,她问道:“所以呢?”
贺殊嘴角上扬了一下:“所以专家们就拿出了他们最近画出的关于人工智能改变天气,如果成功了的话,无人机就可以自动在空中寻找符合条件的云层喷洒催化剂,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可以阻止暴雪落下。”
见钟黛嘴角抽搐了一下,贺殊赶紧强调:“理论上绝对可行。”
钟黛干笑了一下:“说真的,一开始我只是想画个融雪剂而已。”
看来还是她格局不够大……
第41章
熠国,京市希望基地。
廖教授一边咳嗽着一边从实验室里出来,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兴奋。
一个看起来30多岁,浓眉大眼的男研究员跟在他身后,仔细地看着手里的文件,表情是十足的难以置信和兴奋。
“廖老师,我们居然真的攻克这个难题了!”他狂热地看着这些数据,爱不释手。
他们现在所看着的是最新改良款的锂空气电池的初次测试数据,目前这款电池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比起钟黛画的那一款稳定性还要更好。
钟黛画出的那一款空气电池虽然可以运行,但其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而且为了保密,廖教授并没有把那块电池一直留在实验室里,而是带着两个研究员把那块电池研究透了,把其中优越的地方吸取来反向研究,提出了针对空气电池技术的新方向。
在之后就是找了一些国内其他的专家过来一起做技术攻坚,努力把空气电池这块琢磨透了。
经过他们这阵子的努力研究,终于在这最后一次实验中彻底解决了空气电池中对于电池稳定性影响最大的碳酸盐。
——要知道在金属空气电池中,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会与放电产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不溶解的碳酸盐。这些产物不仅不导电,还会堵塞气体通道,导致电池循环稳定性差。这几乎是空气电池的研发过程中最大的难题。
而现在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让空气电池这种无污染的能源电池真正可以投入使用了。
这让刚刚从其他基地调过来的应用物理学家刘金弘十分激动。他已经研究空气电池许多年了,迄今为止所有的科研成果都跟空气电池有关。
这一次也是因为廖教授自身的精力有些不济,为了能够让空气电池的研究成果尽快实现,这才从其他基地临时将刘教授给调动了来,毕竟刘教授年纪轻,精力也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