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心机权臣盯上后(重生)/雁回春(64)
顺理成章的,便想起了自己这个女儿。
不过一月,便将她的私房钱拿走了大半,让莺莺想起他便觉烦闷,连带着对始作俑者也迁了怒。
“大人怎么回事?竟让此人住进府中?”莺莺胸膛起伏,脸色也带了几分红晕。
莺莺又问:“夫人可曾去见?”
“不曾。”灵梅道。
“她现在在哪?”莺莺绕去屏风后更衣,一边穿袖边问。
“应是在正厅用茶。”
莺莺轻斥一声:“将客人独自留在正厅用茶,可不是县令府的待客之道。”
灵梅小心的整理罗裙,谨慎着不答。
“既夫人不去见,那便只能我去了。”莺莺垂着眸,掩饰掉眸中轻愤,似是有所顾忌又像是觉得实在不妥,微微叹息,百转柔肠。
正厅。
姜回推开窗,外头疏朗叶阔,墙角绿树枝叶千枝繁复,隔绝出一片幽深的晦暗,微风斜入,吹散声音渺渺。
“陈丁,派人去查张喆文去了何处,所谓何事。”
想来不过月余,先前长乐坊青玉章对张喆文的震慑尤在,即便有小心思,也不会在她入府第一日便故意不见,毕竟表现得太过明显就是落她话柄。
再者,张喆文对她“背后之人”明显惧怕,断不会在此时如此做,出公差这种表面堂皇实则乃为搪塞之语,除非,这其中另有关窍。
姜回眼眸微深,窗下环流着一方暗渠,檐角悬铃悬象牙弯月,清铃冷水,林叶遮蔽下唯余凄寒悄怆。
莺莺携灵梅至正厅外,遥遥看见一个女子的背影。
微微一愣。
女子背影纤细孱弱,宛若玉兰神韵清骨纯净,似乎听到声音,女子淡漠回眸,方才的孱弱之感骤然被打破,少了清透纯白,反添绮色惊鸿,纵眼神平淡,也无端让人挪不开眼。
眉眼间若午后湖水平静,无波无澜,却有一股尊贵之气。
“见过贵客。”莺莺莫名有些忌惮眼前人,本欲出口的话也住了口,躬身福礼。
“让贵客久等,是妾身怠慢了。”
姜回漆黑眸光注视着她。
莺莺摸了下头上岫玉花簪,迟疑道:“堂内风寒,不若贵客先去妾身的院子稍坐?”
姜回眼神倏而玩味,随意挑了个位子坐下,以手撑额,慢悠悠打量她许久,忽而开口:“你是谁?”
“妾身。”
“这倒有意思了。”姜回打断她,莺莺脸上笑意微僵,坐在上首的女子眸光一变,语气蓦地凌厉,“北朝律法,礼无二嫡,张喆文身为正七品县令,竟敢违逆皇上!”
“妾,妾身不知,这话从何而来?”
姜回似笑非笑看着她:“一夫二妻,两月同辉,如此逆转乾坤之举,岂不是说明张喆文有谋逆之心?”
谋逆?这可是株连九族的大罪。
“没有,没有,妾,奴婢是大人姨娘,不。不是。”莺莺吓得瘫倒在地,脸色难堪,面色苍白默默垂泪,梨花带雨,霎是美丽。
可惜,在场无人愿意多看。
绥喜哼道:“你一区区姨娘,竟敢在公主自称妾身,如此不知尊卑,看来,当真是张县令宠爱太过,让你不但蒙了眼还迷了心。”
公主?
她本以为有张县令撑腰,通陵之内谁家夫人不对她避让三分,久而久之难免有些得意失矩,谁知道,通陵县什么时候竟然冒出个公主?
莺莺肩膀颤栗,心中微冒出惶恐。
“本宫最近心绪欠佳,你却是满脸喜色,让本宫看了很是不高兴。”
姜回似忽然想到什么,歪头问:“听说你颇通诗书?”
“奴婢只是略识得几个字,不敢说精通。”虽是这样说,但莺莺眼底却有些得意,显然是承认的。
“那便把《金刚经》抄上百遍。”姜回接过绥喜捧过来的酸浆水,喝了一小口放下碗盏,用帕子擦了擦唇角,轻描淡写道。
“顺便静思己过吧。”
这是要把她禁足?就算是公主,也管不到臣子的后院!
莺莺眼底不甘,可却不得不遵从。
“奴婢,遵命。”
“退下吧。”姜回收回眼,不再看她。
莺莺扶着灵梅的手起身,看了一眼姜回,姜回依旧平静坐在那里,不时喝一口酸浆水,并不理会。
莺莺绞着手中帕子,咬了咬唇,携着灵梅走了。
绥喜注视着两人踏出正堂,身影在眼前消失后,才缓缓道:“看来这位莺姨娘是知道那日在长乐坊发生的事了,可,奇怪。”
有邱荣知在,莺莺知道长乐坊的事并不奇怪,奇怪的是莺莺既然知道是公主所做,但似乎却并不清楚公主的身份么?才会如此冒冒然找上门来,又毫不顾忌的在公主面前自称正室嫡妻才能用的“妾身。”
“无论是何原由,她都帮了我一个忙。”姜回唇角勾起浅淡笑意,莺莺若不来,她也是要故意去到她面前稍稍透露些什么,毕竟,她若不在府内“消失”,那一步又该如何进行呢?
“帮忙?”绥喜不解,莺莺有帮她们什么忙吗?分明来者不善,找晦气还差不多。
凝夏院是位于湖水尽头的一座阁楼,树影婆娑,点点金光细碎落在湖面。不同于其他院落的朱甍碧瓦,眼前阁楼呈现暗红,远远便能觉出肃穆,唯独亭子的顶上画满了花鸟虫鱼,显出几分夏日活泼。
阁楼前后各有一道台阶,近处宽阔,阶上石砌得甚是干净,最低一层石阶漫上薄薄一层湖水,光可鉴人,飞檐攒尖,翘角灰瓦,朱红漆板檐微微暗沉,屋脊上又镶嵌大匾,上面写着‘凝夏院’三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