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被心机权臣盯上后(重生)/雁回春(79)

作者: 经赴 阅读记录

“通陵县城墙导致防御不力死伤数百,按理县令本该问罪,最后却不了了之。”

陈丁从怀里拿出名册递给姜回,“这是与张喆文交好官员名册。”

姜回放下书卷,伸手接过名册打开,依次看下去。

“属下根据名册依次查对,最高不过是四品典仪,却也是因着张喆文发妻母家姻亲,并无不妥,也无人牵涉在此事之中。”

于是这条线索便到此终止。陈丁便又按着姜回的吩咐去查这些年“因公暂住”在县令府的官员,却发现一个人在新历八年之前,几乎每隔一年,便会或途经修整,过遇雨难行宿在县令府,虽长不过五日,看上去无任何异常之处,却因是眼下唯一的,他便命人去查,多翻问询方知。

“这人便是涪州现任知州,原涪州通判殷崇义。”

“在当时要处置张喆文之时,殷崇义下属擒了一个外敌奸细进了议事殿,殷崇义怒不可遏,当即对当时知州进言,严惩彻查,张喆文之过反倒不足为提,因此搁置。”

“后不知怎的,就再也无人问起。”

“可有查到殷崇义与张喆文之间私底下有何往来?”

陈丁却摇了摇头,“不过属下命人去殷崇义原籍查探,却得知了另一个消息。”

“殷崇义曾玷污人妇,却因并无苦主相告,北朝律法无状不审,因此并未受到惩处。后来这个妇人为保名节自缢而亡。”

“这与张喆文有何关联?”姜回声音平静,却有一丝难辨克制的冷意。

“张喆文曾盛宠一女子,名唤夏玉,而这女子是那妇人族中亲妹,生的五分相似。”陈丁低眸道。

“说来也是凑巧,夏玉鲜少离开凝夏院,出府更是屈指可数,偏偏为数不多的一次遇到了曾在夏家侍奉的老嬷嬷,而我们找到的人恰好是这个老嬷嬷的亲侄。”

丝丝缕缕看似毫不相关,一经串联便如明线清晰,老嬷嬷侍奉夏家,自然识得夏玉和那妇人,听得打探殷崇义旧事,痛彻他禽兽不如也叹那妇人凄惨悲凉,顺着话又说起这妇人族妹可是有了大造化。

这嬷嬷那日碰见夏玉,见她衣着不俗,问她可是嫁了什么富贵人家多年来了无音讯,夏玉却几次搪塞怎么也不肯说,这嬷嬷按耐不住心下好奇,在夏玉离去之后悄然跟上,瞧见张喆文正大动旗鼓的命人出去寻找,那模样可当真是将夏玉放在了心尖上疼爱,是以多年也不曾忘记。

抚掌叹道,两人本为姐妹,境遇却天差地别起来,姐姐早夭,妹妹成了县令大人的心尖人,衣食富贵享用不尽。

“凝夏院空置许久,县令府中又不曾听说有一位玉姨娘。”姜回低声喃喃道。

平地起风,湖水中荷叶频娑沙动,忽起一大片阴影在眼前闪过。

姜回眉心蓦然一动,突的想到前几日,雨夜惊鬼。

所以,夏玉是,死了?

第40章 、满堂彩

◎逢喜◎

寒意凄幽,灯色冥冥。

水痕浸透长阶,檐下白纱灯笼在风中摇摇晃晃,飞快一抹犹如鬼影落在凝夏院那一方照壁。

照壁自古有藏风聚气,阻煞添福的之意,因此备受高门大户喜爱,讲究农家也会摒弃奢华而用土墙简易筑成,再请上秀才公绘上“五谷丰登”“年年有余”的字样图个吉祥。

但县令府的照壁却更像祈求照壁的另一个寓意——驱鬼。

自从前几日雨中闹鬼,凝夏院前这方照壁引来不少丫鬟小厮有意无意的打量,不知哪里传出的流言,说这照壁太小不能挡煞,图案也不吉利,才招至小鬼作祟。

本是流言,谁知第二日林伯渠便大费周章的命小厮搬来一块更宽、中细、底窄的,绘着如意、元宝、犀牛角的长方形琉璃照壁,更有飞檐翘角,奇致精巧。

言之更与公主殿下高贵身份相配,却难掩心虚。

姜回几乎轻易便可断定,这位县令府曾最受宠爱的玉姨娘,死的蹊跷可疑。

或者说,她的受宠,只不过是因为她是张喆文献给上司的一份正中下怀的礼物,而礼物在送上之前,总会竭力予它美丽,却又如惊弓之鸟般小心保护它周全安致,不容一点闪失受损,就如,母雁孵卵,即便身体虚弱,腹中饥空,也绝不肯轻易离开一步。

更遑论,不过一点掌缝之漏,张喆文自然允的爽快。

屋中传来低低咳嗽声。

绥喜眉头紧皱,把温好的汤药递在姜回手边,便安静的低着头。

县令府到底不是她们自己的地方,汤药更容易被动手脚,更何况,若是此时露出弱态,则更若细颈落人股中,一败涂地不过瞬息之间。

是以姜回每日喝药都是由李桂手煮好之后再由陈丁送来,医馆距离县令府遥远,路上再遇人询问,药总免不了变凉,便会由屋中小炉重新温热。

姜回接过瓷碗,沉默一饮而尽。如此多日,口中苦意也似寻常。

“绥喜,等你想明白,随时可与我说。”姜回微微抬眸,“你我主仆一场,你的身契我会给你。另外给你一百两,也不必再回庄子,足够寻个去处安然度日。”

绥喜还未听完,就已经跪在姜回脚边,等抬起头时,早已泪眼朦胧。

“奴婢不想离开公主。”

“可是绥喜。”姜回一双眼漆黑而清亮,宛若月光下的水潭,静静注视着泪流满面的绥喜,音色仍冷静无波,却在此时显露几分过于冷漠而致的绝情。

“你真的觉得你适合留在我身边吗?”

若是姜回当真是一个千娇万宠受尽宠爱的公主,那么绥喜在她身边无论是何性情,都能肆意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