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女配不干了[快穿](190)
“成!就叫徐记卷饼!”
次日一早,天还没亮,徐秀兰就干劲满满的起床出门买肉买菜去了,东西买回来后,徐秀兰先炒酸豆角,又熬了小半锅酱,接着才开始准备摆摊的材料,还做了早饭。
她知道姜甜爱睡懒觉,也没喊醒她,一个人忙活完就推着三轮车出去摆摊去了。
隔壁李婆子说酸话徐秀兰都没功夫搭她,干啥都没挣钱重要,儿媳妇还说要给她做面徐记卷饼的招牌,她一定要好好做,争取早日把招牌的名声打出去。
昨晚没人闹腾,姜甜难得睡了个好觉,一觉醒来天都大亮了,太阳光顺着窗柩撒在了梳妆台的镜子上,在屋里折射出一道漂亮的光晕。
姜甜起床换好衣服坐在那对着镜子照了照,镜子里的姑娘精神饱满,皮肤红润有光泽,一看就休息的极好。
魏成林不在家,她的小日子越过越美,去厨房一看,还有婆婆一早给她做好闷在炉子上的早饭。
一碗鸡蛋羹,两个葱花卷,底下还有甜甜的红枣小米粥。
吃过早饭,锁好家里的门,姜甜也骑着自行车出门回娘家去了。
两家离得近,她到家时恰好碰见大哥出门,姜甜吱的一声刹车停下,不等大哥开口她先问道:“哥你怎么还没去上班呢?”
姜大哥看见她来刚想笑,闻言却先叹了口气,“甜甜来了,你先进屋去,我给你嫂子送完饭再回来跟你说。”
“嫂子还没吃饭呢,那你快去吧。”说着她和大哥错开身,推着自行车进院。
姜妈正在院子里晾衣服,抬头看见她过来,脸上还是挺高兴的,“过来了,前儿你跟成林回来说他过两天就要去外地,人走了吗?”
“嗯,走了,”姜甜停好自行车走过来给她妈搭把手,顺便说,“我今天回来是有件事想跟你们说,妈,哥今天请假了吗?”
姜妈也叹了口气,“他哪敢请假啊,昨天是厂里发工资的日子,结果这个月还是没钱发,车间为了减负都开始轮班制了,你哥在仓库上班,待着也没啥事,就回来给你嫂子帮忙去了。”
姜爸跟姜大哥在一个厂上班,但姜爸是老员工,本来就是临近退休被安排在了安保队,工资也没发,但还得照常上班。
“妈,我要说的事刚好跟挣钱有关呢,”姜甜拉着她妈去客厅坐下,“我之前看到有人家把临街的房子墙砸了,开店卖早点,生意很好,我就想着咱们家的房子也临街,而且前面不远处还是十字路口,人流量也有,咱们家也可以把墙砸了开个店当个体户吧。”
姜妈原本就跟姜大嫂一起在忙菜站的摊子,她倒是不反对开店,但想了想她还是摇头道:“咱们家人都没啥手艺,开店能卖啥呢?”
姜甜晃着她胳膊加大了音量,“卖腌菜啊!妈你腌菜的手艺这么好,怎么不算手艺?”
“那玩意又不值钱,人人都会,咋还值当开店卖,能卖的出去吗?”姜妈有些不可置信,随即摆摆手觉得不可能卖的出去。
“是不值钱,可是家家户户都离不开啊。”姜甜给她举例,“别人是会腌,但是你腌的好吃。”
“每年冬天要腌酸菜的时候咱们左右邻居都来找你,一样的材料,你过遍手大家都觉得比自己做的好吃,你忘了吗,大家都爱吃你做的腌菜。”
姜妈将信将疑中,姜甜又给她下了一剂猛药,“昨天我跟我婆婆去摆摊,大家都爱吃你腌的酸豆角,我婆婆也说拿辣椒随便炒炒都好吃,肯定好卖。”
“真的?”姜妈被女儿说服了,“等你爸跟你哥你嫂子回来,我跟他们再商量商量,大家要都觉得行……”
她话还没说完,姜大哥给媳妇送饭回来恰好听见她后一句,人还没进门大嗓门先问,“啥,妈你要跟我们商量啥?”
姜妈迟疑着把姜甜的话跟他说了一遍,“甜甜说咱家临街位置好,可以把墙砸了开店当个体户,就卖我腌的菜。”
姜大哥听罢沉默了下就道:“我觉得行,反正厂里的工作我已经准备先办停职了,妈你要是在家开店,我正好能去给春杏帮忙。”
“咋回事?不就才两月没发工资,你咋就要办停职了?”姜妈一听姜大哥的话,顿时也顾不上开店的事,连忙追问起来。
老一辈的人都觉得厂里的工作是铁饭碗,即使现在很多小厂倒闭发不出来工资,也有很多人不愿冒险丢了工作去干个体户,因为毕竟工作代表着稳定,个体户就是干一天活一天,哪天要是又被打击那不就没活路了吗。
“妈,我就是还想再看看才办的停职,”姜大哥抓了把头发,郁闷道:“我们仓库的王主管都打算买断工龄离职了,他说下个月厂里也不会发工资,还是赶紧趁现在财务账上还有点钱赶紧卖了工作算了。”
这个王主任姜妈也认识,当初姜甜高中毕业家里还想走他的关系给姜甜安排进厂呢,这人最会巴结,消息也灵通,该不会是知道了啥内部消息提前跑路的吧?
要真到这一步,那姜爸的工作也指定保不住,一时间,家里简直愁云惨淡。
这个节骨眼上,姜甜也不好再跟他们说开店的事,留给他们时间再好好考虑下,吃过午饭她看没什么事就先走了。
离开娘家,姜甜半路拐去了一家裁缝铺,请人帮忙做招牌,定了两面一米长的红底黄字的绒布招牌,或者说叫幡,这东西用棍撑起来,立在摊位前非常醒目,一面写徐记卷饼给婆婆,一面写姜记酱菜给家里。
她相信,家里的店肯定能开起来,至于给家里的招牌为怎么不用她妈的姓,姜甜觉得铺子开在家里,用姜字应该更合适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