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门皆摆烂,师妹她靠发疯苟成神(425)+番外
至于为何选择卿沂,不是选择了卿沂,而是卿沂恰好是第一个入套的,换谁第一个走过那条路,都会看到那张脸。
要保证不出错的形成视觉暂留,需要计算,幕后之人很有脑子,还很谨慎,在卿沂这边发现时,就清理掉了他做的手脚。
不用全部清理,容易引起怀疑,随便抹去一处即可,视觉停留时间本来就短,少量就必须多次。
把控到位,缺一不可。
后面来的人,自然看不见。
幕后之人并不急着全部处理,容易引起怀疑,而是时不时的路过,陆陆续续处理。
因为不起眼也不会有人注意到不对。
虽然那日那些窗外的血手印都被清理掉了,但沈织玉多多少少能回忆起一些,乍一看确实杂乱无章,细看,会发现选择的窗户位置都是有区别的。
如果挨个排过去,难道不够省事么?为什么会跳过一些窗?
很简单,在搞排列布像。
那夜她听到拍窗声音,确实不是幻觉,也不是雨水被风吹打在窗上,而是……一种很常见的东西。
第379章 【我们是不是走错路了】
飞蛾。
别忘了,那夜雨很大。
自古就有个成语,叫飞蛾扑火。
字面意思则是取自飞蛾的习惯。
在下雨前,空气中的湿度会发生变化,很是潮湿,飞蛾的翅膀又比较轻,空气中的湿气会粘附在飞蛾的翅膀上,导致飞蛾群体的飞行速度变得更慢。
所以下雨天的飞蛾很多,并且会飞蛾会往光线亮的地方聚集。
那日沈织玉整宿没睡,烛火是一直亮着的,在漫漫黑夜中,就这里有光亮,大量的飞蛾扑窗发出拍窗声。
而那夜恰好雨很大,风也大,飞蛾并非凭空出现,而是有人在那时放的。
被放出时看见她屋里的光亮,拼了命般撞在窗户上,沾了雨的翅膀飞不起来,被风一吹,被雨一打,便落了满地。
而黑夜中,那人又隐在夜色间观察着沈织玉,趁着厚重的夜幕,快速将地上大片的飞蛾尸体处理掉。
而飞蛾翅膀上的粉末,被落在地面流动的雨水带走,一场雨,可以抹去所有痕迹。
这是沈织玉后面突然想起检查自己窗户上,发现了边边角角的窗框上,有着难以察觉的粉末,很少。
灰尘与粉末有颜色差别,很好认。
因为窗上的血迹是手印,会潜意识里认为是有人拍窗才留下这些手印,导致思维进入另一个误区,实则不然。
夜间为了安全考虑,她在客栈外设下一层结界。
结界天明消退,夜里起,里面的人出去没事,但若有人从外面进来,那势必会惊动沈织玉。
所以幕后搞鬼之人,只能是这个客栈中的某一位。
要想在街道上那几个固定的摊位做手脚,熟知每一个摊位,与商贩是熟人……足以说明此人在浮光城的时间不短。
同时满足所有条件的人不多,可惜目前尚不清楚到底是谁。
方才客栈掌柜来时沈织玉观察过,他面上神情不似做伪,要么是对方太会隐藏,要么就是真的毫不知情。
至于那具尸体,不一定就是真凶的,大概率是从提前准备好的尸体。
哪有什么现世报,做完亏心事就挨雷劈的几率低得就像买彩票。
而且太刻意了。
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打雷的时候不能往地势空旷的地带跑。
沈织玉去看过具体的位置,很神奇。
在没有建筑没有树木,没有任何遮挡的情况之下,人就成为了这片区域当中最高的,自然而然就会成为雷电的目标。
下雨都是有前兆的,空气中湿度会产生变化,观天色也能大致推测到会不会下雨。
引雷就更简单了。
幕后这人是真的心思缜密,在无形之间就引导着众人的思维往误区方向跑。
例如夜里那人为何会往城外跑?包括选择谁做目标,如何将目标引到城外成为目击证人成功脱身洗清嫌疑,每一步都算计得清清楚楚。
选择让林安与慕长平看见,是因为慕长平是沈织玉的徒弟,林安同样是计划中的一环,需要两个人为“目击证人”才能增加可信度。
单是慕长平是沈织玉徒弟的身份就很有说服力,又有林安与慕长平一道,二人同时看见。
事后再借林安与慕长平的说出,几重buff叠加之下,没人会怀疑此事的真假。
虽然直接让沈织玉看见是更好的选择。
但那人知道沈织玉那几日在外,对浮光城的地形应该了解得七七八八,若是被沈织玉看见,自己会偷鸡不成蚀把米,逃不掉也就无法成功脱身。
慕长平他们对此的地形不了解,不了解地形加上慕长平的身份,无疑是最后合适的人选。
只要对方绕路,就很容易利用地形优势拉开一段距离,而这短短的时间段里,就可以让他躲到事先准备好的藏身之地。
那具尸体估计是提前被放在那里准备好的,地势空旷,又是雷雨夜,大半夜谁会没事出去淋雨瞎溜达。
西行一段距离就是一处坟地,坟地呢,最不缺的就是尸体。
即便是那人不了解浮光城中谁家死了人新葬,同样可以通过花圈新旧来判断。
那具尸体上放了易引雷的东西,人死后身体会僵直,用什么东西支撑站立片刻,能让慕长平他们看见雷电击中那尸体即可。
环环相扣,精彩绝伦,沈织玉都想给对方鼓个掌。
说句老实话,对方这心思拿去干什么不好?去衙门上班吃公饭那不得嘎嘎乱杀,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