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知府(91)
高华何时成了妃子了,她不是进宫照顾高枫的吗?
安乐王这话是什么意思!莫非高枫的死与华儿有关!?
安乐王瞥了眼高游的神情,继而道:“不过你也放心,皇上是有意立小高妃为继后的,是时东山再起也不是不可能。”
?继后?
安乐王叹了口气,拍拍高游的肩膀,“这些话,我也是念在往日的情谊上才冒着风险同你说,可莫要宣扬出去。”
高游机械似的点点头,他不知自己怎么告辞的,也不知自己是怎么出了城的,只是踏在上山的石阶上,独属于山间的气味钻入鼻尖时,他才隐隐回过神来。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回神时,却有一僧拦住了路,“施主……”
“何事?”他掀起眼,只见个眉目清俊的秃驴拦在他面前。
“施主心不诚,难能过此山门。”
他嗤笑,心不诚?
于是他反问道:“我若偏要过这一趟呢?”
“……”
秃驴不再相劝,只是冷冷道:“施主一路所见,皆为所想所愿,是非真假,自请辩驳。贫僧只能言尽于此。”
说罢,他转头离去,转瞬之间便没了身影,只留高游怅然,他口中轻轻念叨:“是非真假……假亦真时真亦假,我如何能够看透……”
直到上了山门时,这人没了来时的戾气,眉宇间却能品出几分苦涩,没人知道他在几百级台阶上的所思所想所怨。
和尚们无暇管他,闷着头做自个的事情,打扫庭院的拿着扫帚扫去尘灰,跪香的跪香。于是一众僧尼中,独他墨发如瀑,那红衣似燃烧的火,可他的眸中却好似藏了千年的冰霜,黯自失神。
那一夜,他跪在大殿中,大殿灯火通明,候在门外的一个僧侣皱着眉,转头问道:“就让他在这呆一晚上吗?”白日那位拦路的和尚神色淡然,他看着殿上的身影,“无妨……”
夜里风声呜咽,烛火晃动,枝桠残影,好不恐怖。可高游仍是跪在蒲团上,虔诚地望那满殿神佛,他说,愿高叶儿下一世去个寻常人家,不要再和他们有瓜扯。
*
姚温近些日子忙着处理公务,但高枫殁时,他亦忍不住为其哀悼。这样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女子,最终的归宿却是在寂寞深宫中,好不可惜。只是翰林院人多眼杂,于是面上不显,只是在提笔时总会晃神,想起在书院那会的事情。
但他们也来不及再去伤春悲秋,生老病死,人亦有命。更何况,他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前些日子青水县的县令过来了,同时还带来了此番试点推行的报告,他们还得先把有问题的地方再摘出来,再根据年末各地呈上的卷宗再加以改进,皇上变法的决心势在必行,于是他们也连轴地加班,有时为了方便,就直接宿在翰林院中。
可他仍然是热情满满的,若真能做出一番成绩,从而造福百姓,纵是累一些又何妨呢?
--------------------
某种意义上的过渡章,下一章还要虐……唉,其实当初很期待回忆卷的书院日常,但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计划有变,因为三次元备考,所以更新改为一周双更。
第52章 风华魂断了了算计,天难有情此心不易(三)
山中安然自在,于是兔缺乌沉,便不知多少光阴。
高游与寺庙里的和尚也算能够相处,他也因此得知了那时拦他的和尚:无间
这无间乃神人也,寺庙存了多少年,他便也在这里呆了多少年。
于是高游问道:“那这寺庙究竟存了多少年?”回答他的小沙弥只是摇摇头,“不知,只是从哪时起,这寺就在了,无间也就在了。”
高游乐了,“你们吃穿住行都在寺里,怎会不知?小长老莫要打趣我。”
小沙弥双手合十,目光透过高游瞧向远处,“也许是一两年,也许是很久。”
眼见得这小沙弥打哑谜,高游也不欲再同他纠缠,于是直入话题道:“小长老,寺里若有锄头之类的,可否借我一用。”
小沙弥点头,“请随我来。”
这两人的身影逐渐远去,最终拐过一道弯儿,彻底消失在视野中。
无间从背后走了出来,这人面目清秀,看上去不过十七八岁的样子,可周身散发出来的气质却好似沉浮在俗世中已久。他瞥了眼他们过去的方向,抬脚转过身出了寺。
山间雾气阖闾,云烟缭绕。高游问和尚们了借了锄头,下到差不多山腰时,眼见得四周树木繁茂,宁静幽然,他摩梭着下巴,觉着高叶儿一定很喜欢这里。
于是他挑了个不抖的地,埋头便挖起土来。
就在这时,那个熟悉又有点讨厌的声音在面前响起,“你在作甚?”
高游抬起头,迎上了一张臭脸。的确算臭脸,因为这张脸并没有任何表情,甚至连皱眉都没有,就这样冷峻地注视着,像个旁观者一样。高游莫名恼火,连带着语气也没有那么和善。
“无间长老,不呆在寺里,跑来特意盯着我?我可真是好大的面儿啊。”他口上说着,但手里的动作也没停。
无间不语,良久,他方才开口,“你为何上山?”
高游没有回答他,仍然在挖土。
无间继而问道:“你在为她立衣冠冢?”
高游依然不答,并不想理会这个人。
无间看了他一眼,眸中多了些别的情绪,可只一眨眼,这点情绪便被隐藏起来,“你是为她上山,还是为你自己?”
高游把土坑挖的差不多了,小心翼翼从怀里掏出一块帕子,这是高叶儿曾经在他生辰礼时赠给他的礼物。他将这块帕子整齐叠好,庄重地放进那个土坑中,而后又将土坑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