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佩(100)
关九郎:“只知道死于毒,还没有头绪。但康大人当晚一直在家,邻居们都能作证。”
那康渤的麻烦还是不小,都知道康渤和那两书生有龃龉,出门前那两人还唾骂康渤,而康渤回骂了一句:再特么犯事,早晚砍了你们。
有人会因为这个口角闹事。
书生们团结,加上这几日大考,北方面排斥东南的学子的情绪还是在的。
要不然那人也不会屡次犯事,东南学子的处境确实不太妙。
若是康渤案,一直发酵,最后会导致什么结果?
康渤做的事情是没错的,这是他的职责所在。
若是被东南籍的士人团结一致逼死了,南北从此就两立了,这个影响太坏太大了,谁也担不起。中枢中没人敢做这个主,唯有官家能决断。
赵诚甚至猜测,今秋会不会减少对东南学子的取第。
不过这也要看官家的决心。
按照他的个人经验,其实没必要,不光要取用东南学子,还要多取用,然后把人派出去,都放到河东、河北路去。
辽人和金人南下,祸乱河东路,河北路,整个河东路已经没有多少百姓了,北人南下,可不只是史书中一句劫掠就完了。
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劫掠人口,汉人如牛马牲畜一般,成群被赶着北上,成了辽金贵族的奴隶,不过三两年折磨死了,就继续南下再劫掠一批,犹如杀猪宰羊一般。
这群贵族老爷们,可不在乎这些,汴京城呆不住,可以去扬州城,可以去杭州,可以有南下,总之,不论怎么过,也能过好这富贵一生。
没有谁是绝对正确,谁是错的。
想要快治病,就要猛药。
想要保守治疗,那就慢慢守着,等守不住的哪一日再说。
最后一日考完,雨还没有停,一场秋雨一场寒。
赵诚第一次开始就和下面的人一起啃干粮,第二日周全回去和府里说了,来安准备的午饭,就让人送来了。
这一日到了晚饭时间,他还没回去,来安以为今日结束他就回来了,杜从宜因为练了两天静物画,汪伯言让她自由练习,但她的画带着西洋画的基础,画出来和国画就不太一样。所以关于她的技艺,汪伯言再三夸赞,但对于她的意境和想法,批评了很久。
这几天她练习的山水画,才有了一点感觉,感觉自己入门了。
连着几天赵诚太忙,大家也都跟着小心翼翼,今日他终于当值结束了,所以家里张罗着特意做的烤鱼,外面定了菜。
结果等了又等,不见人回来。
来安见她不高兴,就说:“我打发人去问问。”
杜从宜心想,赵诚,你给我等着,姑奶奶我还没这么等过人。
“不用,他估计去找诚甫或者子恒去了,咱们吃咱们的,正好咱们人多热闹。”
所以晚饭杜从宜带着几个女婢一起吃的,惠安见云雀不吃鱼,只吃羊肉,笑骂:“还吃呢,你瞧瞧你肥的。”
云雀嘟囔:“惠安姑姑,我年纪小,正长个子呢,等我十八了,我就去外面给大娘子去赚钱,给大娘子和姑姑买吃的。”
杜从宜平日里不怎么吃这么重口的东西,偶尔吃一次,觉得十分过瘾。
麻椒、茱萸、木姜子还有云贵高原传出来的类似辣椒的能榨出红油的,尝起来也是辛辣的味道。
来安见这个味道实在刺激,特意煮了一锅鱼汤。
杜从宜其实没吃多少,看到汤,她突然就想吃蹄花汤了。
扭头和来安商量;“明日买几只猪腿。”
来安:“为何要那个?要吃也是吃羊腿。”
“你买来就知道了。”
两人商量着,来安也不反驳。
等快子时了,赵诚才回来,今晚来复也跟着回来了。杜从宜没睡着,但是嫌他没按时回来,就装睡着了,没搭他。
等第二天一早她起来,赵诚还在家,见了她就说;“今日诚甫、子恒几个来家里吃饭。”
杜从宜静静凝视着他,瞪了几眼,才扭头出房间里去了。
来安做事效率第一名,昨晚说的,今早就买了七八只猪腿,厨房的里厨娘都懵了,也不知道怎么处这么多的肉,院子里没这么多吃饭的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吃得完。
杜从宜指挥人把猪脚和肘子分开,肉分解了冰镇了两个时辰,然后把猪腿肉剁了做馅。
反正不用她动手,指挥人她很在行。
来安见她很像回事,也就不乱说话。她炖猪脚的和炖肘子的思路很明确,剁馅也是瘦肉偏多加了胡椒等香料,肥肉留着煎油。
馅料分成了几份,有加莲藕、芹菜、韭菜,包饺子吧。
反正今天要把这些肉处掉。
正好招待赵诚的客人们。
厨房里的四个厨娘外加几个帮厨的,从大清早开始就忙。
来安心想,得亏当初几个厨娘都是大娘子做主留下的,要不然根本不够用。
大娘子总能想到一些奇思妙想的吃的。
等午饭前赵诚的几个兄弟们就到了。
杜从宜没露面,直接让人先去上菜。她自己吃饭,反而不着急。
赵诚领着人在西院吃饭,杜从宜和来安惠安三个人在正院里吃,原本来安是不肯和杜从宜一起吃饭的。但惠安习惯和杜从宜坐在一张桌上吃饭了。
杜从宜也说,我只是试试新菜,你们都尝尝味道。
惠安吃着猪脚:“这吃食腌臜,但实在美味。”
来安也试着尝了口,确实美味,黄豆软烂,连汤都鲜美。猪脚炖的入口即化,蘸了蘸水,味道更好,果真慢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