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鸳鸯佩(160)

作者:顾青姿 阅读记录

她觉得这个事情很难讲。

赵诚:“放心,武将敢战,能战,输不到哪里去。辽金人是人,汉人也是人。你只管去你的。”

杜从宜:“那个还早,不着急。你说实话,到底打到哪里了?”

赵诚:“没有你想的那么破败,若是真出事,京中的人早跑了。要是真守不住,我第一个送你们去东南。”

杜从宜嘟囔:“什么破世道,文盛有什么用?还不是没骨头……”

赵诚听着她抱怨,心里一笑,哪是一两句话讲的清的,历史不是无缘无故走入歧途的,最后错误的必然是为了弥补上一个错误。所以不能轻易否定它的必然性。

晚饭是烤鱼,赵诚不太能吃辣,大都杜从宜吃了,她吃完饭就开始账册,看了眼最后结余。

将结余的其中一张单子给他说:“这个钱给你,当初你花钱买的店。现在赚了钱也分你一半。”

赵诚看了眼,哟,挺能挣的。

“都给我?”

杜从宜:“我知道你比我有钱,来安手里的账簿都是你给的钱,那个我不过问。这是我给你的心意。”

毕竟为美色花钱,也讲得通。

赵诚笑起来,把单子放在桌上,“我的账簿在来复那里,你要是好奇,自己去看。我平时也没时间不过问。”

杜从宜:“我才不好奇,你自己留着吧。我今日瞧见二嫂去找你们那位郡主千金了。”

赵诚:“找就找吧,二哥都不管,我们更不用过问了。”

杜从宜聊着:“怎么?那你想过问什么?”

赵诚躺在她身边,房间里没有人走动静悄悄的,他闭着眼睛说:“我只想过问,你要不要睡觉?”

杜从宜不知想起什么,莫名其妙开始笑。

两个人一个坐着,一个躺着,笑的乐不可支。

杜从宜笑够了没好气说:“起来,擦药了。”

说是年初七后各衙门开门,其实大年初三已经都陆陆续续回去当值了,因为北面战事的消息终于传到了汴京城了。

互相打听消息的人自然也就多了。

赵诚年初三终于休息,不用进宫当值,他闭门谢客,谁也不见,。就躺在杜从宜书房,看着她画油画。她画东西下笔非常果断,丝毫不犹豫,这样的性格其实都很烈。不过至今都没见过她发脾气。唯一一次生气,还眼巴巴给他认错了,听讲道的一个小孩,也不知道什么家庭能养出这么懂礼貌的小孩。

她现在彻底不装了,开始练习各种画法,虽然对油画不熟悉,但画出来还是有基本功在。

而且她还在尝试水彩,来复给她淘遍了汴京城的纸,还真找到吸水好的厚浆纸了。

这会儿在给赵诚画水彩像,赵诚手里拿着书,但闭着眼,根本不看,旁边的一枝琴丝竹垂下来,正悬在他头顶。

杜从宜画的很满意,冬日的一枝绿,和他很相配。

赵诚在家不见人,但是架不住别人来家里见他。

章奎午后领着人来,来了也觉得无奈,进门就和他介绍;“这是,枢密院当值的小李相公。”

那位小李相公身后跟着的是林汝为。

几个人乍一见,还是有几分尴尬,章奎还抱歉和杜从宜说:“师妹,打搅了。”

杜从宜笑笑:“师兄客气。”

几个人听的诧异无比。

赵诚知道章奎拒绝不了,这位小李相公的父亲,就是去年冬天从东南回来的任宣抚使的李伯继。康渤案中,有他的影子,朝中十分有威望。这位小李相公算起来是章奎的前上司。

赵诚知道章奎被这位压着,也不生气,只管说:“来,咱们去书房说。”

亲近的朋友,他都在杜从宜的书房里招待。

外面的客人都在他的书房里。

那位小李相公倒是挺有礼貌:“赵大人,冒昧登门,实在失礼。只是我有求于人,也顾不得这礼数了。”

赵诚看起来仿佛一点都不介意,好脾气说:“好说。”

几个人穿过游廊,远远看到那边的赵敬和赵恒过来,赵诚喊了声:“大哥。”

这下热闹了。

赵敬:“五弟有客人?”

章奎见了人,就赶紧说:“凤石兄,好久不见。”

章奎小赵敬几岁,都是熟识的人。

赵敬笑说:“有段时间不见你了,上次还是在五弟院子里见了你。你们日渐忙碌了。”

章奎和赵恒也打招呼;“二哥。”

两兄弟已经沿着游廊过来了。

几个人遇见不免寒暄一番,赵诚给赵敬兄弟介绍了小李相公和林汝为。

今日的林汝为十分沉默,一改去年每每聚会就高谈阔论的姿态。

林相公最终没能上位,又不得帝心,想要左右逢源当好裱糊匠,结果两面都不落好,成了眼下这个尴尬的境地。

林汝为见了人觉得尴尬,自然话就少了。

赵诚只是装不知道,赵敬是认识李冈的。

“子敬,好久不见。”

李冈心里泛苦,今日他是登门求人,这赵若甫也是奇怪,原本听说他或朋唤友,朋友众多。

结果事到临头,他竟然找不到一个和赵若甫说得上话的人,赵若甫就跟与世隔绝了一样,谁也搭不上他的关系,他只好盯着章诚甫,章舍人也是官家面前露了脸的,但是他顾不上了。

“凤石,好久不见。”

李冈比赵敬大几岁。

赵诚只管招待人进书房去,来复守在门口,也不准其他人打扰。

李冈也顾不上其他,进了门就说:“不瞒各位,我今日来是有事相求。”

赵诚:“李大人有事只管直说,若是能帮的上忙,我一定不敢推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