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鸳鸯佩(218)

作者:顾青姿 阅读记录

她接下来一个月会非常忙。

老夫人到底没辜负赵诚的心意,搬到了隔壁的萍园暂居,让杜从宜放开拳脚翻修。杜从宜和麻二在正院大兴土木,把老喷子都惊动了。

老喷子听说是赵诚的主意,不屑道;“心思不用在正路!”

倒也没有阻拦。

赵宗荣也很不解,问邹氏:“他们这是闹什么?”

邹氏只管应付:“敬哥儿也在那边,听说他们兄弟几个给母亲改造院子,说是母亲年纪大了受不得凉。”

邹氏说完,赵宗荣就不说话了。

邹氏也不在乎他说什么,只是为了堵住他的嘴。

杜从宜其室没见过土炕和地龙,她能知道壁炉,但也只知道个大概,和麻二一说,麻二按照她说的和图纸,满城寻找工匠定做,那么大尺寸的壁炉,很少有工匠能一次成型做好。除非军中有关系。

最后老夫人原来的卧房没动,留着春秋夏天住,东暖阁盘了个小小的火炕,地上开了地龙。

前后差不多一个星期的时间,因为工匠人多,工期很紧。

最后在屋子里装一个类似壁炉,有排烟孔,可以防止煤烟中毒。

邬嬷嬷是陪着老夫人一起睡的,东暖阁旁边打了一组新的家具,邬嬷嬷领着人铺好炕,壁炉里添了柴火,把屋子里的温度烧起来,确实比之前要暖和很多,也不怕烟熏。

老夫人搬回来那日,小辈们都过来看新改的屋子。

大家好奇,四处参观,摸着地饭,真的是温热的。都觉得方便,而且壁炉也好用,陈氏坐在壁炉前,笑说:“要不说祖母疼你们,这主意一个又一个。”

老夫人坐在罗汉床上,只管笑说:“若甫总操心这些。”

邹氏问:“工匠还在不在?麻不麻烦?”

杜从宜:“不麻烦,谁想翻修,直接店里找麻二,他都知道。”

这个冬天,谁也不想挨冻,刘氏也坐在壁炉前笑说:“海哥儿才学会爬,装了壁炉,他也能屋子里走来走去,不怕其他的了。”

小周氏抱着孩子放在老夫人身边,静静听着,也不说话。

因为赵诚的主意,端王府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装修风。

赵诚在十日后,到达大名府,他一路北上,不断有消息传来,康渤至今都盯在最前面,赵恒都去了真定府,双方兵马每一次交锋,死伤都几乎达到三成。

这个死伤率已经很高了,步兵对骑兵,还是没有优势。

赵诚一路上都有些忧心忡忡。

沿路南逃的人越来越多,先是拖家带口的人,看起来有些家资的人家。渐渐变成了流民,赵诚之前能预估到这个状况,可等真的看到饿殍遍野,还是不能接受。

一路上他几乎闭口不言,他太了解活不下去的境地了。

赵策给他的旨意已经到达了吕顺的桌案上。

赵策直接给了吕顺旨意,让吕顺务必看护好赵诚的安全,然后才是磨练赵诚的性格,重点是让他负责后勤,和地方的宣抚,军粮筹措,协助地方内政。

赵策想看看,赵诚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

赵诚抵达大名府那日已经是晚上,大名府已经禁严。没想到吕顺直接派人来接他,而且直接到了吕顺的院子里。

赵诚第一次见吕顺,他是汴京城派来的宣抚使,主将也要敬着他。所以他并不担心和吕顺有什么摩擦。

吕顺这个人乍一看,犹如一头野兽,生的极为高大,他已经是一米八几的身高了,在吕顺身边看起来竟然还似文弱书生,可见吕顺有多雄壮。

见了他,吕顺就呲着牙大笑;“吕某等小赵官人多日了。”

赵诚听的牙碜。

“大人客气。”

双方首次交锋,都客客气气的。互相问候之后,就此歇息了。

等他从吕顺院子里出来,来复就问:“怎么样?”

赵诚摇头,不是那么好糊弄的,性格极为霸道。

这厮不是个好鸟。

他一走,吕顺就眯着眼和身边的亲随说;“怪不得郭奉对这小子赞不绝口,瞧着不错。”

没有读书人的迂腐,不知兵就是不知兵,并不多管闲事。连一路上的见闻都不曾提起。亲随说城外流民很多,他从城外进来只字未提。

汴京城里不知兵却有兵权的人多的是,武人最厌恶的就是乱弹琴的文人。

赵诚第一次见面,就说的很清楚,我不知兵,也不是来督军的,我是奉命来协助吕将军的,一切以吕将军的命令为主。

亲随;“但也看着不好说话。”

吕顺:“你以为他是下马威?他是拜码头来了。他曾和韩彦私交不错,康渤就是他通过大宗正的手札送来的。赵恒是他推荐给郭奉的,不要小看他年纪小,就轻视了他,他很不简单。”

能让官家这么上心,可不是汴京城那帮软蛋们想的那样,赵诚没机会争储位了,因为自古储君不出京都,这话不假。

但眼下非常时期,赵诚若是能在北方表现出众,那就是板上钉钉的储君,因为黄河北岸的人都只认他。

或许,官家心里早已经有了决断。

又或者,官家心里也有其他的心思。

赵诚当晚放下行李就开始处公务了。

大名府知州沈晦,年三十九,是元德二年的进士。

因为之前吕顺杀俘的事情,沈晦一直多次弹劾吕顺等军中将领。

武将说实话要么就是底层起来的杀才,要么就是世代为将,世袭的军中资产。

卖命的时候,有些毛病,不能太过苛责,贪财好色甚至都算不上缺点了。

只要贪的别太过了,不要暴虐杀人,只要由得当,都可以解。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