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佩(224)
赵策静静看着地上的汪伯言,这位锐意进取的老臣,前几十年,一直被旧党压的死死的,他大半辈子都在去贫苦之地为官,但名声极好。
当年追随先帝北伐,他毫不犹豫,先帝驾崩于北方,当年的人大都获罪了。
这位新党的代表性人物,一直积极响应北伐。
“是。”
汪伯言垂首:“老臣知道了。”
赵策倾吐一口气:”闻仕,朕怕等不急,做梦都想把辽人灭了。”
汪伯言:“官家怎能丧气,老臣今年六十有三,张相公今年六十又九,我等盼着能助官家收复北境,闭眼前,再去看看当年的旧地。”
赵策听的伸手扶起他,轻声说:“会的。”
朕一定会定都燕都。
赵诚和吕本昌几人在城头观战了半夜,城外的人收拢回来,当晚避战。吕本骏通知他们,让早些回去歇息,一切明日再说。
主将的魄力在,其他人也不慌张。
赵恒看了眼远处山上,和赵诚说:“这兵马来的蹊跷,你别大意。我猜东面也遇袭了,消息还没来得及传来。”
赵诚和他回了院子,他从行李中翻出杜从宜绘制的地图,赵恒看了眼:“你怎么不早些给我?”
赵诚也不说,只是指着前面:“你是说沧州还是德州?”
赵恒:“德州的吕本康,比吕本骏都要老辣,我猜还是沧州。”
赵诚盯着地图自言自语:“太原方向的人马该来了。”赵恒吓了一跳;“现在就来?”
赵诚:“我猜这股人马只是障眼法,是掩护东面的人,又或者是掩护其他地方,直扑陕州,别忘了那边顺河而下,进洛阳城轻而易举。只要拿下洛阳城,东西合围,就是国破。”
赵恒皱眉:“你未免太危言耸听了。”
可是他说完,便有些惊疑不定:“你说的是真的?”
赵诚:“别慌,一切都不能慌,现在主将对垒,就是互相兵力对决,吕顺比你想的聪明的多。我舅舅人在陕州,韩彦等人也在等着西路辽军。辽金联盟,是最坏的消息了,没有比这个更糟糕的了。”
赵恒问:“那你怎么早不和我说?”
赵诚:“你不需要知道那么多,你只要听吕顺的,不会伤到你的性命,知道的多了反而累赘。”
“那你现在和我说!”
赵诚看着他:“因为,我要去找康渤,需要你帮我。”
“你疯了?”
赵恒人都快疯了。
赵诚指着地图上的位置说:“康渤在这儿,晋州一带,他可能是最先和金人交手的。这片平谷地带,他挡不住骑兵,他需要后撤,最好退至德州,吕本康也挡不住金人的骑兵。”
赵恒:“你怎么会惧怕金人?金人不过是肘腋之疾,辽人才是心腹大患。”
赵诚总不能说,当年阿骨打的四子完颜兀术一人,就将赵宋杀的溃成一滩烂泥了。你们对金人毫无概念,还沉浸在赵宋的美梦中。
辽人已经没落,阿骨打的时代就快来了,千万不要小看苦寒之地成长起来的猎人。
“金人的厉害,丝毫不逊色于辽人。”
赵恒怀疑地看他:“你就是这么说,吕顺也不一定相信。”
“我不需要他相信,金人会让他相信的,或者他早就知道金人的厉害。”
第二日天不亮,城中炮声就响起了,赵诚匆匆上了城头,攻城已经开始,远远望去,对面扎寨的人马,他回头问身后的老卒:“对面人马大约有多少?”
老卒远眺了半天,才说:“目测大约不到一万人。”
“这么多?”
老卒和他解释:“大人有所不知,兵马扎寨都是有规矩的,外围前锋和粮草后勤都是分开的,颜色不同。”
身后而来的吕本骏倒是说:“倒是个明白人。行伍出身?”
赵诚:“家中老仆,当年参加过平党项之乱。”
吕本骏看着对面的人马:“来的是大辽的前军先锋将,耶律五马,年三十四岁,宗室出身。有些名声。”
赵诚听着问:“他们的大军呢?”
吕本骏也问:“是啊,他们的大军呢?”
赵恒扭头看着弟弟,心想,别是让这个乌鸦嘴说中了吧?
他一个劲的看赵诚,吕本骏也不在意,忧心忡忡说:“怕是德州也已经被盯上了,辽人既然走西路,那东路必定也来人了,爹爹说的没错,辽金合并,东西两路南下了。”
第123章 东路军
赵诚丝毫不怀疑吕顺的本事,他既然能做东路的兵马元帅,必然对北方的情况一清二楚,赵诚问:“信差回来了吗?东面如何了?”
吕本骏摇头:“没有。”
十一月,北方的风很大,城头上北风凛冽,所有人昨夜几乎都没怎么睡。
赵诚:“那我走一趟德州吧。”
吕本昌大喊:“不可!”,开玩笑,他本来可以上战场的,可是爹爹交代让他务必跟着小赵官人,他委屈着呢,这会儿人有个三长两短,他可就麻烦了。
赵诚回头和两人说:“真定府城坚,靠着西路,久攻不下他们会撤退,或者是等着东面的战况,若是东路失守,真定府被合围,就麻烦了。我绕路去各路看看,各地的城防和地方军队怎么样。”
吕本骏冷笑:“别说一个耶律,就是再来两万人马,我也不惧。大人还是安心在城里等着吧,现在出声,乱军过境,非死即伤。”
赵诚:“先锋六部自西向东排开各守一处,你就不担心,豁开口子吗?安抚百姓,周转各处,是我的本分。”
他这次北上的任务就是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