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鸳鸯佩(226)

作者:顾青姿 阅读记录

来者见他傲慢,已信了五分,但依旧说:“康统制如今不在。”

“他人呢?”

对方不说话。

赵诚又说:“京中有消息,吕顺处,有东路军的消息,真定府被围,我等从城中出来,务必要见一面康统制。”

对方见一行人颇为狼狈,但举止文雅,已经信了,只是深深看他一眼:“跟我来。”

赵诚跟着人穿过围墙,扎营的地方在半坡上,仓促之下扎营,看起来是经过大战。

等那人引赵诚入帐中,但拦住来复等人,赵诚心一沉,问:“康渤怎么了?”

那人一言不发,赵诚跟着人只管进去,帐内光线不亮,康渤坐在榻上,赤着上身,左肩到下腹都被裹着,可见贯穿伤有多长。

他面色已经胡子拉碴,不太能入眼了,看到赵诚进来,如遭雷击。

猛地站起身:“大人,你怎么来了?”

旁边的人回头错愕看了眼赵诚,悄声出去,赶紧去招待来复等人去了。

赵诚盯着人问:“你和谁交手了?”

康渤:“金人打起来真特娘的不要命啊。”

赵诚怒吼:“我当初怎么和你说的!我让你去军中混资历!不是让你送命的!你有没有脑子!”

康渤被骂得嘿嘿笑,也不恼,小声说:“大人放心,我已经没事了。”

赵诚很无力,他只是出身市井最底层的人家,贫苦什么都没有,全凭着泼皮的本事,和行事义气,才混出点名声,最后却因为狗屁书生,差点丢了性命。

因为他的几句承诺,就不要命的冲。

他只是个小人物,不用这样的。

“坐,坐下说话。和我说说金人到底有多少?”

康渤因为看到赵诚很激动,这会儿才觉得后怕,辽金几十万人南下,赵诚是怎么来的?

“大人是从哪里来的?”

“真定府。”

康渤听的面色大惊;“自西而来?路上就没遇上人?”

“遇上金军过境,如雷轰鸣。”

康渤:“大人简直侥幸,金军前锋战无不克,若是被人察觉,大人必死无疑。”

赵诚:“所以你遇上的是谁?”

康渤:“不得不承认,金人为首之辈,不论是元帅、亲王亲自督战,冲杀在最前,进不退步,身后的兵卒自然不惜命,那样的人自有一番英雄命世之气。”

赵诚见他见识了女真人的厉害,点点头,也不再说,他不知兵,连营盘也看不明白,擅长的也不过是方寸之内斗转,兵事上,给不了任何意见。

“这一处意思是孤悬在外了?”

康渤否认:“并不是,大人有所不知,顺河而下,和过河没有区别,我在据此处向东三十里处和金人交手,败入山谷,退到此处。我猜金军前锋已经和吕将军已经交手,我的消息送出去了,任务就完成了。”

赵诚问:“你伤如何了?”

“皮肉伤,不碍事。”

赵诚:“你敢不敢领兵跟我走一趟?”

康渤眯着眼睛问:“大人想去哪里?”

赵诚摇头:“并没有,双方东路军会合,就是要把所有兵力压上去,不死不休。你们遇见的太快了。”

康渤:“是啊,不过一个多月。”

第124章 战争

赵诚问康渤:“辽金这次号称三十万军南下,真正可战的兵力有多少?”

康渤:“辽军我不清楚,金军绝不止十万,不,绝对不止十五万……”

他说到这里,扭头看着赵诚:“辎重。大人是问辎重?”

“不只是辎重,还有补给,这么寻思的急行军猛攻,必然后续补给要跟上。算金军二十万,民夫后勤,所有算五万到八万,那就是十到十五万的兵力,且必须是强兵,每一个都是可战的勇士。”

金军有个说法,金军不满万,满万不可战。

一万的骑兵战力可怖,但那也是对靖康时软脚虾们,如今宋人尚武,连先帝都死在战中,可见宋人血脉里,还不惧怕什么金人。

“对啊,前几日遇见的是急行军,没有辎重,大人遇见的大概是后军,押送辎重,若是南下攻下城池,自然能免了,可若是攻不下……”

他的思路一下打开了。

“大人是想去寻辎重?”

赵诚好笑:“我疯了,你也疯了?这不到一万兵可不能白送了。其实战事打到如今这个地步,已经是什么算计都没意义了,就是用人命、战马,和一口气硬拼。若是此战真能把女真人杀到丧胆,北方自此就能太平几代人了。”

康渤:“哪那么容易,河北路争来争去,其实就是丢了,沧州以北,哪有什么汉民,只有奴隶。”

赵诚:“我在真定府见了很多流民,大都是河北逃出来的。”

康渤就说:“我祖籍渤海,祖父死在女真人手里,被抓走了,家里其他人都难逃,父亲跟着人一路流落到汴京城,父亲总说,我们康家在渤海是有土地的,家族兴旺,可惜到死都没能回去故乡。若是真能把河北渤海一带收回来,我会带父亲回乡安葬。”

赵诚回头看他,才说:“我们能赢的,对吗?”

康渤问:“大人,总是令人出乎意料。我曾在汴京城巡检司里干活,那是我花了钱买来的差事,我最会巴结人了,其实我最痛恨的就是大人这样出身的人,可偏偏大人和别人都不一样。这一战,汴京城里的相公们想必是畏惧的,你却不怕死,硬是连夜奔逃到这里,实在不合算。宋人都像大人这样不惧死,何惧什么辽金,河北百姓,也不用死这么多。”

他是以己度人,他自己就是贫苦出身,见不得逃难的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