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鸳鸯佩(232)

作者:顾青姿 阅读记录

杜从宜心说,这种事,还讲什么良心。

她活着的时候,两个人互相折磨,互相厌恶到了极点,吴氏也确实伤害了赵恒。这是人死了,她做的事情可都在,害了多少女婢小厮,她的命是命,仆人的命也是命。

杜从宜开玩笑问:“那大哥要是将来纳妾,你怎么办?”

陈氏瞪她一眼,笑起来:“你小心五弟回来,真给你带回来一个美娇娘,北面可乱着呢,无家可归的女子多的是,为了活着,什么事情做不出来?”

杜从宜:“你也说了,他人在北面,他要是真看上,我有什么办法?”

陈氏:“你糊涂啊!这大度的时候吗?你们连孩子都没有,凭什么他在外面胡闹,你在家里担惊受怕!”

杜从宜:“你怎么就肯定他出去鬼混了?”

陈氏一下卡壳了,笑起来;“也是,五弟是个稳妥的性格,要不然二房院子里那位当时就霸占了他。”

说完哈哈大笑。

论起编排人,陈氏张嘴就来。

杜从宜也不和她计较,但心里还是想,该提醒提醒他。

不能把男人想的太诚实。

就是她都未必能做到,尤其乱世,女子命不由己,试问她是个男人,身边收留逃难的女子,温柔可人,乖巧听话,伺候人十分妥当,甚至连自己的思想都没有全凭收留的主人做主,她肯定也是,把持不住的……

晚间回来,来安问起年礼,和她对单子,她坐在罗汉床上,伏在小桌几上写信。一边和来安商量北面该送什么,已经腊月十一了。

今年的战士怕是打不起来了。

麻二和赵诚的往来联系更紧密一些,麻二的商队已经停了,但是他手里的人则很多,他拉着马车,商队成群结队的走,路上遇到几次危险,反而因为都带着刀枪,和流民起过几次冲突,然后堪堪脱困,商队日夜不歇,等到大名府那日是腊月初八,军中犒军,十分热闹,他凭借着赵诚的信物进了城,赵诚才从淄州回到大名府,因为之前在南归的途中受的伤没有保护好,又些发炎,他这回不敢大意,退到大名府,暂时只是在养身体。

吕顺派出的西面的部队和真定府始终有机动性的链接,要不然真定府孤悬在外,要是西面援军不能到,真定府就危险了。

赵诚其实也想明白了,可能辽军的西路军战力并不强,困在陕北黄河边,若是关西军能北上绕路杀过穿过太原府,那么东路军的后路就切断了。

但不得不说,这一步实在是险。

看到麻二的那一刻,赵诚脸色都变了,以为汴京城出了什么事。

麻二是他放在杜从宜身边的人。

麻二见他面色不好,问:“夫人安好,特意让小的来给大人送礼。”

赵诚皱着眉,问:“送礼?送什么?”

麻二回头看了眼乱糟糟的门口,赵诚看了眼身后的马车,才说:“卸了车,先休息。”

麻二摇头:“大人能寻个稳妥的地方吗?这些不能卸车。”

赵诚看着一行人灰头土脸,问:“这是什么?”

麻二回头吩咐了声:“你们先在这里等等,我和大人交代一声。”

说着示意赵诚回屋说。

回了房子,他就把杜从宜的信给赵诚。

赵诚看得很快,但是看得太快,有点没反应过来。

她胆子太大了。居然在城外做实验……

这种试验,他也懂,但是他不能碰。

他抬头和来复说;“你,让人把东西拉到二哥的院子里去。记住让二哥立刻来。”

赵诚才回大名府不久,赵恒这个风流崽居然早早南下到了大名府。

见赵诚身上的伤,把他骂了顿,赵诚这几日一直在给赵策些北方的奏报。

不管别人怎么说,他走的路,做的事要说清楚。

这一战将来如何,端看现在,金人还没有吞虎之势,战力稍显不足,只要等开春,熬到天气暖和了,春雨一来,金人必定北归。

不到一个时辰,赵恒匆匆而来,见了他就问;“你又搞什么?”

赵诚把东西给他,然后说:“从今日开始,你什么都不做,专心去寻这些,然后去城外试验,然后去找吕顺。记住了。”

赵恒还不知道这是什么,看了介绍,不可置信问:“你哪来的?”

“你别管哪里来的,这东西不能从我手里出来。”

赵恒这个傻人,命就是好。

迷迷糊糊带着配方带着麻二走了。

赵诚看了眼剩下的东西,都是杜从宜给他的东西。

他还和来复感慨:“城里逃来的北方的太学生和进士大概的人数确定了,看吧,逃的比殉职的多的多,只有元德九年的进士高景元和太学生李毅宁死不逃。殉职。你要说这有什么可守的?大军都退了,又不是亡国,不至于,可写给官家的奏折,我竟然不下不去手……”

来复从前是不懂,后来走动的多了,尤其这次跟着赵诚出门。

赵诚也素来不把他当下人,他从前就知道赵诚和别人不同,向来不把身边的人当下人,连麻二这样出身的人,五爷都对他恩遇有加。

“殿前授职,拜过官家,读书人管这个叫气节。”

来复也不懂,但死是最容易的。

赵诚叹气:“也不知道二哥行不行,若是能行,早些定下吧,我真是厌倦了,每日都听见有死人的消息。”

外面熬药的人端着药进来,赵诚不敢大意,生怕养不好伤,彻底废了。

腊月初八的收到,赵恒连着十天,都没回去休息,按照杜从宜的配比,最晚不能超过过年吧,赵诚计划着但愿能早一些有效果,甚至不必有突破性效果,威慑有时候在战局中都是一种实力。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