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鸳鸯佩(35)

作者:顾青姿 阅读记录

之后她就带着惠安,去了冯氏屋子,冯氏正发愁,端王府的人一来她就心里焦躁。端看这段时间杜家门庭若市,她也是水涨船高,在京中得了名声,都说她持家有道,好教养,杜家门风清正。

她是面上好看,但内里也是亏空,出嫁女儿嫁妆实在是难以负担。

见杜从宜进门,她还是笑着说:“小四怎么来了?”

杜从宜也不是来客套的,转身接过惠安手里的匣子递给冯氏说:“母亲,这是小娘去世这一年多,我一直卖画,加上小娘留下的东西,这些给母亲好替我备我的嫁妆吧。”

婚事逃不掉,她也不想挖杜家的财。

冯氏听的皱眉:“拿回去吧,家里再困难,也没有让你掏钱的道。”

杜从宜也不着急,认真说:“母亲听我说完,我和小娘本流落他乡,得蒙父亲母亲善心收留,才有我的今日。如今汴京举债嫁女的风气愈演愈烈,这些钱将来也是会还给我的,只能算我的孝敬心意,家中三姐婚期已近,母亲只管筹备三姐嫁妆就是。没有嫁女儿,让父母亲举债的道。”

冯氏见她执着,她的性格一直都是这样,跟着张小娘进门才十二岁的年纪,见了府里的人从来都是静静地,没有惊讶,也没有慌张,看什么都静静的。

她曾和张妈妈还说过,这母女两的来历怕是不简单。

姐妹四个她年纪最小,性格却是最稳妥的,这些年住在偏院里不嫉妒,也不好强,主意正的很。

冯氏叹气,要说多疼爱,也说不上来,但她们母女知恩守礼,从不生事。她也没什么好说的。

张妈妈给她眼色,她也点头说:“那好,我就用你的钱给你筹备嫁妆,不够的我再填上,嫁妆单子等我备好你好好保管,咱们母女一场,也是情分。”

杜从宜也不多言,站起身说:“那母亲忙吧,我先回去了。”

惠安还要回去做绣活,跟着她出门还念叨:“不能再拖了,你但凡勤快些,我也不用这么忙。”

杜从宜也没想到端王府的老太太们这么着急。好端端的把亲事定在了六月。

等人走后,冯氏才打开匣子瞧了一眼,接过吓了一跳,半匣子的银子,加上银票,张嬷嬷目瞪口呆,数落道:“定然是老爷私下里贴补,我就说那张小娘生的妖艳,不是个安分的。可怜太太这么紧巴巴的过日子。”

冯氏还算有智,呵斥道:“胡说什么。”

张嬷嬷这才闭嘴了,冯氏大略看了眼数目,大约是四千贯。已经比老三的嫁妆丰厚了。

她才说:“不是老爷给的。”

杜良镛的钱是有数的,且都交给了她,官人是什么样的人,她再了解不过了,且两人是结发夫妻,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因为妾室红过脸。

张小娘自从进门,官人就托付给她了,一切银钱都是经过她的手,下发给张小娘的院子里的。

杜从宜这些钱都是母女两自己的私房和赚来的。

张嬷嬷看了眼门外,问:“那娘子,这钱……”

冯氏:“自然是都给她置办妥当。她将来是进端王府的。”

张嬷嬷这才反应过来。“是这个道。”

第018章 法外狂徒

杜从宜从冯氏的院子里回来,就收到来宝送来的信,赵诚又送来礼物了。

这次赵诚送来的还是钱,外加一些长辈的赏赐。

她看了眼,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也不太上心了。

惠安却兴致勃勃,惠安热衷于和杜从珍比较,尤其赵诚后来送东西比都亭侯府来的勤,惠安就特别骄傲,不论赵诚送的东西是不是好东西,但是只要来送了,在惠安心就是赢了对方。

精神胜利法。

她一边挑着东西,一边说:“这些放在嫁妆里,最合适了。又显贵又庄重。”

杜从宜看着来宝又来送信说观南楼的少掌柜连相公,约杜从宜见一面。

杜从宜犹豫再三,还是起身去了。

惠安问:“这不是又有什么大生意吧?”

反正她只知道,那位掌柜的只要买画,就是千金,十分豪奢。

但她又怕影响杜从宜婚事,就说:“能不能不去?这都要出嫁了,节外生枝就不好了。要是端王府知道你抛头露面,可不是好事。”

杜从宜没回答,跟着来宝出门,两人边走,来宝边说:“我听说,观南楼前段时间关门了几日,老东家的身体不好,少东家回家去了。这不,估计是没事了,人就回来了。”

等两人过了碧水桥,街上人不多,进了门那位连掌柜站在那里,只管招呼:“我们少东家在后院里,您只管去。”

进了回廊听见里面有人在唱曲儿,来宝有点面露难色,连颂给他的第一感觉就不是正经商人,果然四姐的手艺引来他的觊觎。

但是连颂对四姐的技艺十分喜爱。

杜从宜之前还是有点防备心,生怕连颂出事了会连累到她,没想到和端王府定亲后,她反而不怕了。

端王府的亲事,也给了她一些保护。

等她进了内院,女婢翠微报了声,连颂懒洋洋应了声,然后说:“去书房。”

杜从宜不知道他整日这么伪装,图什么。

明明是个阴鹫危险的人物,偏偏装作热情开朗。

见她能来,连颂是真的开心,画他见到了,说实话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他只以为她临摹出彩,没想到她是真心想赚那一箱金子。

那笔钱有一半是他掏的,他愿意给她花钱,自然是因为她的技艺,至于其他的他不想深究。

可能她自己对自己的价值一无所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