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鸳鸯佩(50)

作者:顾青姿 阅读记录

杜从宜笑着扶着她的手臂:“母亲放心,都挺好的。”

杜从薇见她一身不出众,但是十分华贵的料子,酸溜溜说:“四妹终究好命,一飞冲天,做了枝头凤凰。”

杜从蕊笑说:“这不正好,我妹妹往后尊贵,我只有高兴的份儿。三妹也是,你看三妹成亲才一个月,这身气度就不一样了。”

杜从珍却不如杜从宜坦然,她这门亲事怎么来的,她自己心虚,所以赶紧说:“瞧二姐说的,我哪有什么气度,二姐才是光彩照人。我不过是求个……”

她说到一半又不好意思说了,大约是想说求个如意郎君。

杜从薇却说:“三妹夫为人有些傲气,你也不用那么伏低做小。”

杜从珍脸色不自然说:“瞧大姐说的,嫁人为妻不就是要恪守本分,孝敬婆母嘛。”

杜从薇;“话是不假,但只要自己立身端正,就用不着讨好谁。就算王侯门第也不惧怕。”

杜从宜听的想笑,符合她穷横穷横的性格,没看出来她挺自我的。

杜从珍讪笑:“大姐说的严重了,都是自家人,哪有什么讨好不讨好的。你问四妹,端王府里,热不热闹?”

哟,还知道祸水东引?

杜从宜笑着说:“挺热闹,只是我们各房吃住都在自己院子里都分院,寻常事不怎么牵扯。家里老夫人上了年纪,嫌我们小辈们呱噪,都不让晨昏去打搅她。”

杜从珍混淆视听:“四妹夫对你,当真是极好了。”

她摇头:“并不是因为我,那是府里早就定好的,听家里人说老妇人说了孝心在心,不在虚名。不必每日都去打搅她的好梦。所以小辈们每日早晨不必去晨昏定省,白日里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

杜从薇听得大笑,因为她也不用伺候婆母。

另外两个则是听的有些羡慕,尤其是杜从珍,嫁入都亭侯府,是她梦寐以求的,但都亭侯府里也复杂,规矩也大,都亭侯夫人性情严肃,家教甚严,每日晨昏定省,三餐伺候日日不缺。

姐妹三人原本就是嫉妒她好命,但说起来赵诚是庶房,之前除了太出众的美貌的名声,几乎没什么作为,但随着定亲,他有了差遣官职,眼看着有出息了。这会儿是真的嫉妒杜从宜了。

之前还有人说酸话,端王府败落,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那也是王府。

杜从宜太清楚‘怕姐妹吃苦,又怕姐妹享福’的这种微妙的心态了。

再说,她到底不是杜良镛的女儿,和她们三个不能比,但是塑料闺蜜团,也是闺蜜,要不然显得她多不合群。

赵诚是第一次进杜家,今天杜良镛非常高兴,除了老三女婿腿脚不便没来,两个女婿都是对他和气。大女婿不用说,人又些傻气,但十分赤忱。赵诚虽然话少但每句都恭维了他这个老丈人。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人虚荣心得到了满足,人就很容易快乐。

直到午后休息时间,赵诚才起身去了杜从宜住的房间,东跨院里,非常狭小,边上有个小角门,能容纳一人出去。

进了房间里,他站在窗前,想她就是躲在这狭小拥挤的东跨院里,日夜不辍赚钱攒钱的。

杜从宜进来,见他张望,问:“你看什么呢?”

赵诚问:“你房间里东西搬空了。”

杜从宜无所谓说:“原本有些挤,我和惠安住这个房间,她们三个没地方住就住在隔壁。京城居大不易。”

赵诚其实这两天能从她身上窥探到一些她从前的生活习惯,比如她从前肯定是不缺钱,她对生活境遇没有那么大的渴望。

就比如她卖画很赚钱,但对生活境遇没什么渴求,也并不执着想改善。

他收过她送的礼,即便住的狭小逼仄,但那一套青玉雕刻文房用品,价值可观。

她有很多不经意的时刻,比如初次进了他的院子里,对房间里的摆设看了也就那样,没有多喜欢,也没有多惊喜,再好的东西在她眼里,也就那样。

所以他断定,她是生在富贵家庭里,学艺术的女孩子,才气横溢,泰然自若。

果然和他这种小镇青年不一样啊。

第025章 回门

赵诚喝了酒,靠坐在床上,还在打量着房间里的摆件,问:“你那个铺子想好做什么了?”

杜从宜回头看他一眼,问:“我见你看账簿,你有什么生意?”

赵诚:“我?木材生意,你要做吗?”

她皱眉:“木材?你哪来的木材?怎么想起做木材生意?”

赵诚笑起来:“自然是山里寻来的木材了。”

他原本的身家并不多,只是城外有个庄子,田亩也不算大,有山地种些瓜果而已。去年底开的铺子做家具,也是机缘巧合,来复管着铺子,遇上有个益州木材商,因为家族中家产分不均,想卖了这边的生意,以保家中的其他产业。来复觉得是个好机会,就做主买了木材商的产业,包括雇佣木材商做管事,黔南益州等地山中木材照样运来,加上他的关系,木材生意已经源源不断。

再者他管着宋门和旁边的卞河水门进出也方便,漕运都是经卞河进城,这与他做生意更方便。

杜从宜“那我能做什么生意?”

赵诚试探:“你想做什么生意?”

杜从宜了解画廊运营,但是目前来说,不具备这个条件。

她只能说:“我没什么可做的,只会一些小道,比如书画。”

还比如,做生意、工业元件,家里从事这些行业,她多少懂一点点。

在这里,都是没什么实际用处的东西。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