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刑(探案)(129)
见他久久不动,李希言撑着腮边问道:“怎么?张县令没听清,需要本官来亲自动手?”
“李少使。”张慈劝道,“按照律法,死刑应该送交刑部和大理寺审核后才可……”
“夜长梦多。本官等不及要看着他们死。”
张慈一脸不赞同:“李少使!”
“你就敢保证刑部和大理寺的人也会如同你一般通晓人情吗?”
张慈神色微动。
这案子就算是数罪并罚,罚下来也应该只是流放,不至于死刑,从重判决是他在“量情处分。”
可是……每个人的衡量是不同的。
“张县令是准备放过这两个杀人犯?”李希言问道。
吴缤儿的尸体在张慈眼前闪过,他下意识捏紧了拳头。
“来人!将人带去南市,立即斩首示众!”
杀人偿命,天经地义。
谁人无子无女?
气愤的衙役们早就等不及了。
一把架起高长祖夫妇就拖走了。
吴家人看着被拖远的二人,干涸的眼已经流不出泪。
“缤儿……”吴老汉喃喃地喊着。
吴氏扶着他的胳膊:“爹,我们走吧。”
“走……”吴老汉动作迟缓,向前走了一步,“走?”
吴氏扯起嘴角:“我们先去接娘,在带缤儿一起回家。”
“带缤儿回家……对……”吴老汉向前蹒跚着,“和老婆子,一起带缤儿回家……给她买糖葫芦,买红头绳……”
张慈给徐县尉使了个眼色,示意他带人离开。
“是。”徐县尉走到吴家人前面引着路。
张慈只觉得心里堵得慌,长长呼出一口气,想要排除心中的气结。
“张县令,这案子还没完吧?”李希言提醒道。
是,这案子确实还没完。
“梁曲!”张慈看着站在大堂中间的年轻男子。
梁曲擦了擦泪:“都是我的错。如果不是我不守规矩,就算他给马喂了疯马草,孩子也不会出事。”他跪了下来,重重磕了一个头,“是我害死了孩子。请县令处罚。”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看见他这样,张慈更是气闷,“明明已经出过一次事,却还是不改。纵马致人死亡,以斗杀论处,流放三千里。念在此案情况特殊,你也算有悔过之心,减一等,改为流放两千里。梁家也需要补偿吴家损失,粗略估计五百两。”
梁曲什么都没有说,老老实实领了罚:“罪人领罚。”
“把人带下去吧。”张慈摆摆手。
“等等!县令!”梁曲突然喊道,“我家的管事。”
“关他一个月。”
处罚不算太重,梁曲放下心,跟着衙役走了。
案子算是尘埃落地。
大堂内却很是沉默。
直到张慈再次开口:“李少使之前所言……”
密信的事是不能说出去。
李希言含糊道:“那四名禁军身上本就有紧要公务要办,为了那点事情杀人,你不觉得很奇怪吗?”
来福客栈的杀人案,涉及到京城的禁军。
身为此地的官员,张慈自然是有了解过。。
动机确实不足。
只是那刀上的血迹可做不了假,又偏偏只有那王佑年手里有院门钥匙。
更何况……
“李少使有所不知,当日,我就提审了王佑年,问了他当晚在做什么。只是此人支支吾吾,就一口咬定当晚自己在卧房内休息。可是看他的样子,明显是在说谎。”
李希言本来也不是想为难他,退了一步。
“这样吧,让我先见见他。”
张慈起身:“李少使,请。”
因为没有被定罪,作为嫌犯人的王佑年被关在监牢靠外的位置。
进入监牢大门后再朝里走几步路就到了关押他的牢房门口。
他正缩在角落里随意靠在墙上,呆呆地望着高处的小窗。
四周环境还算看得过去,不脏不乱。
李希言敲了一下锁着牢门的铁锁。
铁锁一动,发出哗啦啦的声音。
正出神的王佑年缓缓转过头。
四周有些昏暗,只能接着门口黄色的烛光才能看得清楚些。
他起身走近,在看清来人的脸时,布满血丝的眼睛骤然睁大。
“娘诶!”
他叫着向后一倒,坐在地上,像是见了鬼一样。
“老子还没死吧?怎么都见着活阎王了?”
相当响亮的声音让在场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所有人不由把视线投向了李希言。
李希言脸已经黑透。
她就不该好心过来!
另外三个禁军立即大声咳了几声。
“你傻了!是我们啊!”
魂不附体的王佑年这才回过神。
李希言对着他笑了一下。
老天爷!他现在装晕还来得及吗?
事实摆在眼前,没法逃避。
王佑年一步一步走到牢门前,垂着头,拱手行礼。
“下官见过李少使。”
李希言懒得计较这些小事,说起正事。
“案发那晚,你在何处?”
“我……”
如同张慈所言,一提到此事,王佑年就明显慌张了。
“在房里?可出过门?”
“没有!”这一次,王佑年的回答斩钉截铁,没有犹豫。
看上去不像是撒谎。
“既然没有出过门,有什么不好说的?”李希言不耐地斜了他一眼,“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