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刑(探案)(205)
“什么事端?”容朗想着苗青多圆滑的人,怎么会闹出事端?
李希言强忍笑意:“你可知道京城有家姓邱的富商?”
“他家?”
“嗯,邱家娘子听闻苗青理事很是厉害,特意上门求赘……带了八个箱子的彩礼。”
容朗傻眼:“在绣衣司?”
“对。”
“她怎么进去的?”
“卫川特意把人带进来的。”
容朗笑出声:“卫川真是……”
果不其然,是他能做出的事。
“苗青气得脸都红了。他又是个不说重话的性子,竟然一下急哭了。”
容朗捂住嘴。
无法想象当时的画面。
“之后,邱娘子眼睛一亮说……”李希言学着邱娘子的语调,“原本以为你姿色平平,没想到哭起来竟然还算是可人,我可以再多加一倍的彩礼。”
“再之后呢?”
“苗青哭着拒绝了,邱娘子遗憾离开。第二日又让人送了一箱子金子说是给苗青压惊,让他不要见怪。”李希言补充道。“苗青收了。”
容朗笑得不行。
“确实该收。”
二人说得正开心,忽然被一人叫住。
“二位请等一等!”
二人转过头。
只见一个穿着亮眼的红色短打,脖子上挂着好几个拨浪鼓的中年人小跑着朝着二人喊着。
容朗问道:“你有何事?”
中年掏出一粒碎银:“您刚刚是不是给了一群孩子这个?”
“是啊!你……”
中年大松一口气:“那就好……那就好……”
容朗一头雾水:“你这是?”
中年不好意思挠了挠头:“那些孩子拿着碎银来找我买玩具,我还以为……就多问了几句。”
一群普通人家的小孩拿着碎银来买东西,确实异常。
容朗解释道:“刚刚我问了那些孩子一些问题,这是谢礼。”
中年不住的道歉:“是我多心了……”
“没事。”
青年回头望了一眼:“我的货还在那儿了,就先告辞了。”
他说完行了个礼就风风火火离开了。
容朗感叹:“难怪那些孩子见外人都不怕,这里民风倒是淳朴。”
“小地方也有小地方的好处。”李希言很喜欢这样的环境,“都是相熟的人家,有人情味。”
“京城哪里都好,就是冷冰冰的。”容朗很是感叹,“我去过许多地方,要不是京城有哥哥嫂嫂在,当真是没有什么意思。”
“那如今呢?”
“如今嘛……自然是此时此地最好。”容朗转过头一笑,“我听说本地有个厉害的大夫,专治跌打损伤,我们去买几贴膏药试试?”
二人拎着大包小包回驿站的时候,绣衣使们都在大堂里,苗青眼皮一跳。
这是抢他的活儿干吗?
李希言把东西一放:“那些马匪的事情都处理完了吗?”
关风和回答道:“都处理完。那群马匪攀上的是鸣沙县的县丞。今儿刚去搜了那县丞的一处私宅,里面全是被马匪劫的女子,任凭他再巧舌如簧,也辩解不了这些罪行!”
“真是好样的。”李希言冷冷一笑,“核实后立即斩首,那些马匪,一个都别放过。”
“是!”关风和说道,“难怪那日那个头子一见我们去救那些女子就急得不要命,原来是怕这些女子说出他和县丞勾结的真相!”
“县丞不倒,他不死。”李希言摆摆手,安排道,“三日后,我们就进鸣沙山,去凉州。”
“这么急?”苗青有些无奈,“您身子才好,再休息几日吧。”
李希言压低了声音,见四周没有其他人才说道:“凉州来信,军中出了瘟疫。”
气氛骤然变得紧张。
只是到底在大堂,也不好追问。
“是。”
三日后。
一行人收拾好行李,从鸣沙县出发。
因为此处要越过的鸣沙山还不算太大,他们还是选择了骑马。
清早出发,天气晴好,还算不错。
从鸣沙县西门出,就是传闻中的鸣沙山。
脚下的碎石子越来越少,沙尘越来越多。
慢慢的,视野所能及之处全部被黄沙填满,只有零星几根枯木枝是其他的色彩。
松散的沙子让马儿也放缓了脚步。
在浩瀚的沙漠中前行,竟然有一种闲适的感觉。
李希言骑在马上,昏昏欲睡。
忽然身下的马儿长嘶一声。
“有马队。”容朗在她的耳边小声提醒,“应该是马贩。”
李希言立即打起了精神。
就在一行人前方不远处,一队马匹停了下来。
那领头之人是个圆脸大胡子的中年人,一身豪气,冲着众人招手。
李希言和容朗走上前和他互相见过礼。
大胡子笑着问道:“你们也是去凉州的吗?”
“正是,大哥也是去凉州?”
“是啊!”大胡子主动邀请,“咱们同路吧?听说这边马匪闹得可厉害,互相还能有个照应!”
李希言自然不好拒绝。
“这自然是好。”
大胡子笑咧了嘴,打探道:“你们是做药材生意的?”
“是,鄙姓任,京城人。这位是家弟,任朗。”
大胡子抱拳:“在下鲁达,是云州人,家里世代养马的。”
“鲁大哥谦虚了。”李希言瞥了一眼对方的马队,“您这些马可不是凡品,看来你还是个大老板呢。”
“这些大半都是给周小将军带的!”鲁达也直来直去,“那些劣等的才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