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五零重组家庭协议养娃(25)

作者:姜丝煮酒 阅读记录

当时摸记忆,“姜臻”把不想记住回想的事情,屏蔽的很厉害,她还真不知道和严家文之间,发生的具体细节。

“为什么要帮,欠你的吗?”姜臻问。

严家文理亏:“对不起姜臻,我知道,当初我们说好的,你需要个人结婚,让腹中孩子名正言顺,我家穷,我自愿的,你也按照约定,每年给婆家钱、粮、救助,这些我都感激你,我是真找不到人商量,对不起,你当我没说过,但是你一定要注意杜秋意,我怀疑翻船的事,和她有关系。”

姜臻:……看来严家文也察觉出什么,感到不安了:“真受不了你这可怜劲,说说你怎么想离婚的?”

“就是从杜秋意回来开始,她人缘再好,也有人不喜欢,不喜欢她的那两个,一个被家里强行嫁到外地,一个犯了严重错误,被家属投诉开除,还嘘寒问暖,问我和安启慧的关系,问我们这么几年没孩子,有没有离婚的打算,我都一一否认,但从她来了后,只要我和哪个护士说笑几句,那个护士就会被排大夜班。”

“你是不是太多心了?”姜臻故意问,想让严家文说出更多。

“不不,是真的,只有我这样,其他医生就不会,现在齐医生也这样了,齐医生对一个女患者很体贴,杜秋意就对那位患者很关照,我现在替那位病人担心了。”

“那位病人叫什么名字?”

“何淑丽,妇产科,宫外孕,需要做手术不然性命堪忧,可她未婚呀,娘家一个人没来,也不肯说孩子是谁的,可怜的很。”

姜臻点点头:“我被分到妇产科,回头我看着点。”

“来不及,她今天做手术。”

顾连城在外面全听到了,原来如此,两人也不管严家文,往手术楼栋和楼层跑去。

严家文看着两人快速消失的背影,喃喃自语:“不是说要保密的吗,怎么叫她爱人来听,我被安家栽培,供了出来,是该报恩,可再不想办法,真怕小命不保。”

姜臻和顾连城到的时候,听到的消息是手术失败,何淑丽死了。

第14章 结婚前,你也没说(小修)

姜臻摸了何淑丽的尸体,看到一些记忆:“我看的记忆是何淑丽的,就算杜秋意动了手脚,我也看不到,但在手术前,杜秋意对何淑丽嘘寒问暖,何淑丽把杜秋意当一见如故的好友,还把妹妹不是亲生的事情当遗言,说如果她下不来手术台,希望杜秋意能帮忙,找妹妹的亲生家庭,记忆里的杜秋意,表情古怪,好像她知道何淑丽妹妹的身世。”

顾连城突然想到:“樊城医院的前身,是私人开办的保济医院,十四年前,杜秋意还没出国,正在樊城医院实习,不会是她调换的吧,那时候杜秋意不过十几岁,如果是她做的,动机呢?”

姜臻眼里闪过办法:“你们找证据判她死刑,我摸摸尸体就知道了。”

顾连城:……“从长计议。”

……

杜秋意有些紧张,本来何淑丽并不是非死不可,但她竟然知道妹妹不是亲生的,如果找下去,凭着万家的能力,一定会发现调换的蛛丝马迹,后果不堪设想。

调换孩子这门生意,持续几十年了,挑选大户人家把孩子调换,等到孩子继承家产,必须捐献一半出来,十几年前她师傅收她入门,那时候为了锻炼,她就用何淑丽的妹妹,和院长夫人家的女儿对换,来练练手,后来师傅被炮弹击中遭了天谴,她又出国,这门生意彻底断了。

回国这半年,她决定重新经营,可计划赶不上变化,她决定收手了,至于那些换错的,就继续错下去吧。

……

顾连城还有一天婚假,他和姜臻说:“樊城的冬天很冷,明天我们赶集,囤一囤过冬的物资,把需要买的东西买齐吧。”

姜臻之前就想买点锅碗放空间里,连忙说好,第二天,带着四个孩子,顾连城开了辆轻型卡车过来,给孩子们都抱上了车厢里。

姜臻意外:“你不会是从部队开来的吧,合适吗?”

顾连城笑着解释:“我外公在樊城有个纺织分厂,舅舅在经营,车是前几年从国外和机器一起进口过来的,两台卡车,解放的时候,捐了一台给运输队,厂里留了一台。”

虽然到1953年,就要私转公,但在私转公之前,还是可以自家用的。

顾连城母亲家那边,是大户人家呀,姜臻有些小小忐忑:“结婚前,你也没说。”

相亲结婚的时候,顾连城处于刚重生,考虑的根本不是身外之物,而是如何保全家人平安的事情。

他道:“舅舅家里也一团麻烦,我母亲去世前,和我们姐弟几个说过,不要去和舅舅家分那个纱厂了。”

姜臻搓搓手,顾连城家的东西,她不好提意见。

顾连城看着姜臻遗憾的样子,问道:“你想分?”

姜臻:“有点想,但我跟你的关系,实在不好意思叫你去和亲舅舅抢。”

她突发奇想:“这调换孩子会不会是门生意,你舅舅是你舅舅吗?”

顾连城:……“哪有那么巧的事情,不会的。”

……

集市上,姜臻趁着顾连城看不见的时候,买一点锅碗瓢盆放到空间里,买着买着,碰到齐医生陪着安秀青,采买过冬物资。

安秀青主动打招呼:“早知道你们来,我们就约着一起了,齐医生找农户约了个牛车,回去的时候,可以捎上你们。”

顾连城冷漠拒绝:“不用,我们也有车。”

看到停在一旁的卡车,安秀青内心受挫,顾连城家境其实很好的,他母亲家那边是大资本家,记得顾连城外祖父,1915年办起了纱厂,之后在全国开了六家分厂,现在萎缩到了三家,但之前,纺织生意可是做到了南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