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离前夜(80)
不管潘姨娘做何打算,去看看总归是好的。
至于事儿能不能成,就看潘姨娘了。
遂起身向范氏道:“不如让儿媳去吧?”
范氏没想到她竟会主动站出来,便似抓住了救命稻草,忙道:“对对对,还是你去更好些。毕竟是老二的屋里人,夫妻俩一条心,只怕潘姨娘还能听进去几句。”
对面薛氏瞧着她那如蒙救星的神情,脸上不掩蔑笑。
事情也就此议定,由云娆出面去潘姨娘住的三水庄探探意思,看她愿不愿回府来住。
第36章 投缘 觉得她不像个需要依附于人的妾侍……
三水庄在京城西边八十里处。
这样远的路程, 若要当天往返未免过于仓促。且若真能说动潘姨娘回侯府来住,难免得帮着收拾随身物件,少不得在那里留住两宿。
常妈妈昨晚就让人收拾了行囊, 今早搬上随行的马车, 怕绿溪她们年少不晓事, 便早早地用了午饭, 亲自跟随云娆前往。
晴日高照, 树影婆娑,两辆马车驶出侯府,云娆身边带着青霭和绿溪, 常妈妈则坐在后头那辆马车,留金墨守在枕峦春馆。
街市上摊贩往来,热闹如旧。
出城之后却冷清了不少。
鹿岭的事震动朝野, 这时节虽仍暑热难耐, 却鲜少再有高门贵户去京郊避暑纳凉。且近来京畿巡逻盘查得严密,别说是摊贩商人, 就连寻常行客都比往年少了许多, 连累那些做行客生意的食店都门可罗雀起来。
贺峻稳稳驱着车,口中感叹, “作孽哦!”
青霭原本挑着小半边帘子看风景的,闻言道:“谁作孽了?”
贺峻努嘴,往左前方指了指。
这条官道是京西的要道, 修得阔敞整洁,通往京西的许多要紧去处。沿此道往前走一阵再拐向左边的岔路,便是通往鹿岭的方向。
青霭从前也曾跟云娆到那附近游览过,明白了他的意思,便小声聊起来。
里头云娆打着盹没太留意, 绿溪却笑嘻嘻凑到耳边,低声道:“青霭这妮子,什么时候跟贺大哥这么熟了?”
云娆听出她的打趣,瞥了眼沉浸在风景和闲聊中的青霭,也自抿嘴笑了笑。
这俩小丫鬟都是陪她长大的,性格却稍有不同,绿溪嘴甜心细,却又性子内敛容易害羞,青霭则开朗外向得多。云娆每尝去书肆等处,多是把青霭带在身边,谈价钱商量事儿都更利索些。
倒没发现她跟贺峻已这般熟络。
主仆俩相视一笑,都没插嘴,只眯了眼,就着徐徐暖风听他俩闲聊,不知不觉困意袭来,便相互倚靠着睡了过去。
……
醒来的时候,马车已快到三水庄了。
车外是一处流水环绕的村落,不远处则是大片的农田。
日色渐倾,邻近傍晚的天气总算凉快了稍许,这会儿有人忙着在田里劳作,亦有炊烟袅袅的飘出来,等候劳碌的人回家吃饭。
青霭递来早就备好的茶水,云娆喝着润了润嗓子,再拿软巾擦擦脸,等马车穿过一条晚风幽静的绿荫道,眼前是一片开满菡萏的池塘。绕水而过,紫藤遮蔽的青漆门扇背后,便是潘姨娘的住处。
傍晚柔暖的日色铺在水面,镀上一层淡金的色泽,有野鸭在荷叶下扑棱棱的戏水,池边的高柳上则蹲着几只麻雀。
云娆下车抻了抻筋骨,深深吸了口气。
晚风渐凉,这口带着菡萏清香的气息吸进肺腑,让浑身都舒爽起来,也让云娆微微展颜。
——比起靖远侯府里雕梁画栋围着的荷池,眼前这一方未经雕琢的荷塘,实在是更加清净而有野趣。
为常妈妈赶车的老刘常来这里,停好车后赶着上前敲门。
开门的是位老仆,从门缝里瞧见老刘的脸,便笑道:“怎么府里终于想起这庄子了,又让你送些东西过来?”口中如此调侃,却还是笑吟吟地开了门,似乎也不太在意侯府的东西。
老刘笑呵呵的,“别贫嘴了。快去禀报潘姨娘,二少夫人来看望她了。”
“哪个二……”老仆最初没反应过来,瞧见池塘边被青霭她们簇拥着的窈窕身影,猛地想起来自家二爷是已成婚娶妻了的,忙一拍脑袋道:“瞧我这老糊涂,真是怠慢二少夫人了!快里面请!”
说着话,连忙将门扇洞开,一面喊人去里头通报,一面帮着将两辆马车牵进院子里。
云娆瞧他有趣,留青霭帮着安顿行囊等物,先带了常妈妈和绿溪拎着准备好的见面礼往里走。
乡下地方不像京城里寸土寸金,这院子修得也阔敞。虽说屋舍用料比侯府里差得远,胜在自然清爽,借着背后一带山色,令人心旷神怡。
没走多会儿,迎面便出来了位美妇。
她打扮得简单素雅,发髻只拿一枚银钗挽着,八成新的衣裳裁剪得素净合体。容貌生得却好,哪怕已年逾四十,也未见太多岁月的痕迹。
夕阳在院中洒了层柔光,她的眉眼依稀能瞧出几分跟裴砚的相似之处,神情却颇柔和。
云娆觉得亲切,含笑上前施礼。
潘姨娘忙将她扶住,笑道:“这孩子,我不过是个姨娘,不该行这样重的礼。快到里头坐吧。”
走过穿堂,进了花厅,便有小丫鬟奉上香茶。
这地方住的人不多,洒扫得却十分干净,门口一排花盆养得极好,桌上供着新折的花枝,果子也像是新采来的。
里间明亮宽敞,可以看到几排书架上摆满了书囊,上头悬着各色书签,大约是为了找书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