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人下人(42)

作者:吴若离 阅读记录

“她们闹亏空,是她们的错,又不是我贪了,我怕什么?只管查明,让老爷哭去。”

她听到这句有些难受,喃喃道:“老爷是好人……”

“这也好人,那也好人,在你眼里,天下全是好人,操心得过来吗?你呀,还是这么傻!”

她蔫了,垂下头,缓慢摇动。

他看了难受,恨不得抽自己一嘴巴,急道:“我不过这么一说,你怎么认真了?行行行,怪我,说话不该这么刻薄。老爷的确是好人,可他命不好,摊上这么个混账老娘。没办法,父债子偿,这母债他也得扛。几代人攒下的家业,还怕这点亏空?我进出过国公府,富丽堂皇,随便挑个摆件拿去当了,就够你活一辈子,只是眼下不好变卖产业闹出动静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熬过这一阵就好办了。横竖全府都要守孝,节衣缩食还能博个美名。你放心,他们遇上天大的事,照旧吃穿不愁,不用你可怜。”

他说的也有理,她打起精神,用力点头,又说回前边的话:“我看往后指望不上赏赐,只那点月钱,过不上好日子。你也俭省些,将来娶妻生子,花销大着呢。”

他抬手,在她额头上轻弹,笑骂:“小混蛋,谁让你提这个了?屡教不改。”

她摸着额头傻笑,扭头欢欢喜喜选书。

第23章 没钱难做人

她不是没分寸的人,只选了两本警示逸闻。

这上边都是些编得没影的故事,后边再扯一个几乎不挨边的道理。他不愿意扫她的兴致,没评判,先帮她收着,提早告诉她:过两三日有“亲戚”给她捎东西,心里有个数。

她给七爷选了一堆手抄本,从破题到束股,全是上榜人的经验之谈。

大老爷在这事上费了很多心,旸七爷拿到书,摸着它们哽咽,要找巧善来说话。

碧丝只是性子冷,倒没那么大的敌意,叫院子里打扫的婆子去叫她,提早支开那两个,只留下在门口打盹的秋梧。

家安帮着送到东小院大门外,巧善再送到正房门口,交给碧丝,以为没什么事了,安心回去扎花。她才坐下又被叫走,担心是那边的事出了岔子,忐忑不安。

她进屋先行了礼,旸七爷看着她,泪眼汪汪,痴痴地连喊三声“巧善”。

这……

巧善手足无措,为难道:“七爷,您有什么吩咐?”

旸七爷又对着窗外喊“大伯”,巧善回头向碧丝求助。

碧丝清楚:他这是被大老爷触动,心里意难平。

亲爹官瘾难戒,得罪了皇上,当不成京官,仍然心存侥幸:兴许还能赴外任。他一心扑在寻门路上,常年不在家,四处找人打点,为起复铺路,从来不过问儿子的起居和学业。太太惦念儿子,又怕男人走远了,会让狐狸精有机可乘,便跟了去。

碧丝是奴才,不好指摘主子,只能含糊劝道:“大老爷不日就要回来,七爷多读几本,常过去坐坐,请他老人家指点指点。”

旸七爷一听有理,不哭不嚎了,嘱咐点灯,捧起书,如饥似渴地读起来。

巧善帮着点完蜡烛,伺机溜了。

碧丝盯着她的背影,回头笑道:“这个倒老实。”

秋梧掩嘴打哈欠,嗤笑道:“人还没长开呢,或是生得迟又没人指点,暂且没开窍,或是大智若愚,知道避锋芒。总之,您先管好那两个,这才哪到哪,就斗成了乌眼鸡。等大太太回来,必定要看五房笑话。”

碧丝不愁这个,她扭头看一眼东耳房,暗自叹气。

自家太太上心的事就三件:儿子有没有读好书,儿子有没有穿好衣,儿子有没有攒到私房。

读书这事好说,七爷本分勤勉,不用人督促。

早年有老太太贴补,一季能做几身好衣裳,穿着合身又体面。这个冬天过去一半,一件冬衣都没有做,少年人长得快,看料子或尺寸,都能一眼认出是去年的。太太想着横竖他有亲祖母疼爱,轮不到她来操心,不如省下来,没做安排。老姨奶奶身子不好,眼下又有更大的事要操心,顾不上这边。她们这些做奴才的,总不好冲到她老人家跟前去讨要,只能干巴巴地等着。

七爷身上有外家的孝,老姨奶奶免了请安。回来这小半年,统共也没见几面,送来的东西都是吃食补品,一粒银子都没见着。

唉!

接连两天没动静,巧善耐心等着。

白日闲来无事,天擦黑反倒来唤人了。她将绷子藏到枕头下,小跑出去答话。

碧丝见了她,不着急说事,先问:“青杏呢?”

青杏要守夜,趁饭后清闲,抓紧补一觉。

巧善帮她含混过去:“早起头痒,这会正在篦。姐姐有事只管吩咐,我有空。”

“你回去催一催,你们都要来,有事要商量。”

“是!”

几个贴身伺候的人睡西耳房,屋里屋外都留了灯,巧善回头叫上青杏,匆匆赶去。

七爷专心练字,跟前不留人。人都在这边,连天黑必须出去的小么也在。

碧丝言简意赅说清楚:七爷的生辰在腊月中,今年府里不好替他操办,但她们不能不管。大伙凑点钱,给他添件新衫,算是她们的一点心意。样式和颜色她都想好了:石青色暗花缎褂子,眼下能穿,出了孝也能穿,不算浪费。不用额外绣纹样,在领子袖口衣摆镶上银鼠皮毛,不张扬又体面。

暗花缎,银鼠皮……

青杏和巧善听懵了,霜菘先叫起来:“那得多少钱才能置办?”

碧丝报了数,接着说她能拿二十两,剩下的大家凑一凑。

上一篇: 醉卧关山 下一篇: 卧闻青梅落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