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雪落青松(147)

作者:得白 阅读记录

曹征依言,赶忙端来酒瓶与酒盅,轻手轻脚地放置于桌上。

林仲检低头一瞥,心中已洞悉一切,惨然笑道:“若此乃陛下所愿,臣自当饮尽。”

言罢,他伸手取过酒杯,仰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而后跪地俯身,向奉元帝行一大礼,便再未起身。

奉元帝面上似有不忍之色,静静凝望片刻,终转身拂袖而去。

牢内众人见之,忙不迭地紧跟其后。苏恒反应稍缓,待上前时,恰闻奉元帝对曹征吩咐道:“稍后差人将尸首抬走,切勿声张。”

尚未待他将此话语消化通透,便听得奉元帝传唤,遂连忙加快两步,应声道:“臣在。”

奉元帝道:“自今日起,封锁诏狱。方才之事,当作从未发生。令外人仍以为中书令尚困于此地,尤其是北疆那边,万不可走漏丝毫风声。”

苏恒呆愣应着,魂不守舍,待奉元帝离去,他缓缓扭过头,眼神中带着复杂的情绪,望向那牢门栏杆之内。

只见方才还跪趴于地的人,此刻已然卸了全身力气,勉强维持着跪姿,仍不肯抬头。

而那杯内含玄机之酒,似乎到了发作时间,起初只是一条细细的线,慢慢地竟如泉涌在地上蔓延开来,形成一片令人惊心的血渍。

另一头宴席华灯初上,宾客纷纷而至,林氏威望不似从前,如今又是这般水深火热之态,林知瑶孤身入场,少了旁人攀附拥簇,倒是清净不少。

金银花跟在身后,见她一路若有所思,到底是银花忍不住上前低声询问。

“夫人,那位刑部大人特意提醒,咱们为何不防患未然,借由推脱了进宫之事?”

林知瑶笑笑道:“该来的总会来,足不出户亦无法抵挡,再说了,太后娘娘和婆母都在,有什么风浪,我也该在。”

银花似懂非懂,木讷地应了声,退回身后和金花并行,视线却不由自主地往身后丫鬟行列中瞥了一眼,继而被金花拉着肩膀恢复常态。

“知瑶来了。”

太后娘娘一眼便瞧见了往近走的林知瑶,连忙招呼过来,梁母在侧,应声回头,亦是笑逐颜开。

“臣女拜见太后娘娘,太后娘娘万福。”

林知瑶上前,先向太后福身行礼,紧接着又拜向梁母,“儿媳见过婆母,婆母安好。”

太后与梁母相视一笑,将人唤了起来,随后太后轻轻一摆手,散了下人们。

林知瑶瞧这举动,便知二人同她有话要讲,待此间安静,果然见太后微微皱眉,眼神中带着一丝复杂的神情。

“你父亲之事,哀家也一直挂在心上。前两天我同你婆母去了诏狱一趟,他在牢里并未短缺吃穿用度,只是牵扯谋反之事,皇帝……”

林知瑶听闻这话,也算放平些心态,连忙道:“多谢太后娘娘费心,臣女亦知此事严重性,近日在府中静候消息,不敢有丝毫逾矩之举。只盼着子渊顺利召回齐明玄,陛下收回了北疆兵权,想是肯放父亲归家的。”

太后微微点头,“你且放心,哀家也探过皇帝口风,只要北疆那边稳住,你父亲和那些老臣们总不会有性命之忧。”

梁母在一旁添笑道:“行了,今日过节,人多耳杂,这些话不宜多说,臣妇瞧着四周花灯精工细作,我们婆媳陪着娘娘一起去赏赏?”

太后神色稍缓,露出一丝笑意:“你这一说,倒让哀家起了兴致。”

林知瑶顺着附和两句,渐渐将话题从沉重之事转到了这宫宴景色之上,表面上又恢复了过节该有的轻松姿态,只是彼此心中都清楚,那隐藏在暗处的事情仍如一片乌云,尚未消散。

片刻后,小内侍尖细悠长的嗓音喊道:“陛下驾到!”

众人立即停下所有动作与交谈,垂首敛目,恭敬地站在原地。

奉元帝步伐沉稳地走上高位,缓缓坐下,俯视着下方的众人,开口道:“去岁太后身体有恙,缺席浴兰宫宴,朕心中惦念,此次欢聚,只望能让太后欢喜。”

太后坐在一旁的凤座上,听闻此言,脸上满是慈爱:“皇帝有心了。”

皇帝接着道:“今日宫宴,诸位不必拘谨,畅所欲言,共贺佳节。”

众人齐声高呼,随后依次入座。

皇帝轻轻抬手示意,宴席正式开始,丝竹之声婉转悠扬,鼓乐齐鸣,似有千军万马奔腾之势,又有小桥流水之韵。

在这一片喧嚣与热闹之中,袁钊换值来此,极力保持着低调,悄然靠近苏恒。

“大统领,我听御前守卫的兄弟说陛下带您去了诏狱,我这心里实在是七上八下,便与人换了岗过来,那位…可有异动多言?”

苏恒眼神中透着沉重,低声回应:“死了。”

袁钊双眼骤睁,满是惊愕与诧异:“什么?!谁死了??”

苏恒冷声道:“还能有谁?自然是诏狱那位。”

袁钊仍是不可置信,磕绊道:“这,这什么情况,我分明听说诏狱并无异样,我还想着,怎么就……”

苏恒沉了口气道:“是陛下亲赐毒酒,压下了风声。”

袁钊瞬间皱起了眉头,一时接不上话。

苏恒见状,低头与他快速耳语了几句,简单解释了狱中情景,袁钊粗略听完,眉头更似一团乱麻。

“那位真就这么去了?竟然没在死前说出什么?”

苏恒回忆狱中惊心对话,叹道:“他身体不济,所谋不过儿女后路,而陛下为其饮酒,特意点了……”

不待听完,袁钊已然反应了过了,眉尖儿一跳,愕然道:“陛下这是以亲族……”

上一篇: 醉卧关山 下一篇: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