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雪落青松(154)

作者:得白 阅读记录

奉元帝目光如炬,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哪怕叛军打到眼前,朕也绝不会弃城而逃,尔等若是贪生怕死,现在即可离去!”

那御史高呼一声:“陛下!”

奉元帝不为所动,“朕意已决,不必再劝!”

正于此时,江淮景出列道:“陛下,北疆叛军势如破竹,京都此刻兵力不足,若无应对之法,只怕撑不了多久。”

奉元帝不悦道:“连你也劝朕逃?”

“臣绝非此意。”

江淮景道:“回陛下,现下非死局。自北疆起兵以来,京都便发出勤王之令,然南境太远,支援不及;东边临海,不善陆战;唯有拖延时间,等待西方骑兵救援,方可扭转战况。”

奉元帝面色凝重,沉声道:“北疆与其他三方相比,离京都最近,这眼瞅着就打到眼前了,除了倾力硬扛死守,还能有什么拖延之法?”

江淮景缓缓吐出一个字:“有。”

众人皆屏住呼吸,静待下文。

奉元帝追问:“什么办法?快说!”

江淮景道:“林氏满门皆在京都,齐宗柏亦在,那齐明玄和梁子渊,难道真能对他们不管不顾吗?”

众人一听,心中便隐隐有了几分猜测。

奉元帝思忖片刻,问道:“江卿的意思是派人去讲和?与他们二人谈条件?”

江淮景道:“条件谈得是否妥当并不重要,关键是要借此拖延时间。”

奉元帝沉思了一会儿,又问:“依卿之见,派谁人合适?”

江淮景拱手回道:“林相与齐尚书老谋深算,若是让他们与叛军碰面,恐怕会节外生枝,不可控因素太多;两家女眷前去谈判,又缺乏足够的分量与威严。依臣之见,唯有禁足在府的林知瑾最为合适。”

听到此处,众人也咂摸过味儿来了,林仲检与齐宗柏绝不能去,女眷又容易感情用事,只有曾经的御史中丞,且与这些人均有纠缠的林知瑾,才是不二之选。

这时,有一人心中仍存疑问,上前问道:“梁子渊的妻母留在宫中,叛军尚且不肯停下动作,这林知瑾去了又有何用?他与齐梁二人并无血缘至亲,何谈分量之说?”

江淮景从容道:“正因他与叛军二人无直接利害牵扯,但林氏众人又都困于城中,他才是最适合去讲谈之人。”

话说到这份上,已无需再做过多解释。那齐梁二人若真顾忌城中亲系,自然会与林知瑾好好谈条件;若他们二人已杀红了眼,根本不在乎城中之人,那也只能指望林知瑾为救林氏满门,拼尽全力去拖住他们,哪怕能多争取片刻时间也好。

大殿内再无人上前反驳,一时间安静得可怕,须臾,奉元帝从沉思中回过神来,立刻差人前往林府,将林知瑾速速传进宫来。

既然有了延时对策,今日朝会也不算空无意义,大臣们又三三两两报些琐碎之事,待奉元帝一一听过,也就散了朝。

彼时,林知瑾已于御书房门外静候。

他久未出门,容貌却变化不大,此刻官服加身,更是与曾经无异,仿佛刚刚就在朝会上侃侃而谈,此刻散朝才来此处。

“陛下圣安,臣林知瑾拜见。”

奉元帝凝视眼前之人,沉思良久,方唤其起身。

林知瑾依言而起,随奉元帝跨进屋内。

奉元帝落坐御案之后,忽发一问:“可知朕召你为何?”

林知瑾沉默片刻,应道:“想是朝中有所变动,陛下有需臣之处。”

奉元帝闻之,浅笑而言:“林卿仍如往昔,言辞直白,不愿迂回。”

林知瑾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陛下有需,臣当全力。”

这话说的漂亮,竟叫奉元帝一时语塞,半晌才道:“林卿这般诚恳,朕亦不绕弯子。北疆举兵,梁子渊共谋,此刻已经连破数城,直奔京都而来,我朝危矣。”

林知瑾愈听眉头愈蹙,方欲开口,却被奉元帝抬手拦下。

“辩驳之言,无需再说,朕召你来,是因今日朝会……”

随着奉元帝详述来龙去脉,林知瑾面色渐黯,待其言毕,屋内死寂一片,静谧之中,唯闻呼吸可闻。

良久,林知瑾才回过神儿来,堪堪道:“陛下钦点,乃臣之荣。然此行凶险,臣心有所系,不知可否求陛下开恩,允臣父回府封禁?”

奉元帝闻言,手下暗暗用力,紧攥扶手,面上却未露声色,牵强一笑道:“林卿可是在和朕谈条件?”

林知瑾忙跪下道:“臣不敢。只是臣经上次探望,见臣父旧疾复发,双腿已难行走。那诏狱之地阴寒湿冷,恐病势加重,危及性命,故臣日夜忧思。今蒙陛下召见,又委以重任,思忖再三,方道出心中牵挂。”

奉元帝脸色越发阴沉,屋内静地可怖。

林知瑾复又一拜,“求陛下开恩。”

“够了!”

奉元帝陡然出声,怒喝道:“他是有罪之人!身上官司不清!绝不可轻易释放!”

林知瑾仍力争道:“陛下,回府封禁,可随时提审。臣但求养息疗疾,绝无他念。”

奉元帝冷哼一声,“刑部尚且关不住你林家人,何况于自家府邸禁足?”

此言之意昭然,乃暗指林知珩失踪。此事早在满朝传遍了越狱之嫌,只是被北疆危机掩盖了过去,叫众人无暇顾及。

未待林知瑾再语,奉元帝已下决断:“卿妹于宫中侍奉太后,近日常思家人。卿此行议和,府中清冷,朕稍后便遣人接卿夫人与孩儿入宫。一则团圆,二则若叛军破城,宫中有禁军护卫,亦可作最后之依仗。”

上一篇: 醉卧关山 下一篇: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