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悍妻娇夫(139)
梅利民先去现场调查了,眼下调查还没结束,谢琼的办公室先迎来了她的合作伙伴严豫。
严豫走进来,开门见山地说:“谢老板,我想把红叶服装厂卖给你,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
谢琼惊讶:“这么突然?”
严豫的想法很现实,也是为了以后考虑,“其实从知道你要买厂的消息开始我就在想了,红叶服装厂是靠琢玉服饰才维持到今天。”
谢琼肯定回答:“就算我买了新的厂,跟红叶服装厂的合作也不会变。”
严豫摇摇头,诚实道:“其实不只是这个原因,你也清楚红叶服装厂的情况,这两年经济状况确实好了点,但想要升级生产线引进新设备很难,我的经济能力不允许,长此以往,即使我不卖掉工厂,过不了几年早晚也要被淘汰。”
“做这个决定是我经过慎重考虑的,你不要有心理负担,我相信红叶服装厂在你的领导下,绝对能够发展得更好。”
他踌躇着开口:“我就只有一个要求,希望你接手工厂以后暂时不要进行大幅度的人事变动,原来的职工,他们在厂里干了很多年了,需要这份工作养家,我不能辜负村民的信任。”
合理要求,谢琼没拒绝,点了点头,“除此之外,我希望红叶服装厂还是继续由你当厂长,薪资待遇方面,我满额给你。”
严豫没想到卖掉厂自己还能留下,语气激动道:“真的可以吗?太感谢了。”
“当然可以,失去严厂长这样的人才是服装行业的损失。”
谢琼定定看着他,又问道:“严厂长,红叶服装厂你的心理价位是多少呢?”
严豫顿了下,轻声回答:“四万五。”
红叶服装厂的情况谢琼非常了解,设备虽然旧了点,但占地面积很广,预估总价值应该在五万元以上,严豫这个价算是降价出了,谢琼毫不犹豫答应下来,“成交,稍后我跟法务部沟通下,看怎么处理购买的事宜。”
严豫颔首:“好,我等着你电话,随时联系。”
谢琼起身送他离开,回到座位上思索之后该怎么安排红叶服装厂,买下这个厂的成本虽不高,但升级生产线和购买新设备都不便宜,没个几十万搞不定。
在服装生产方面,谢琼的经验尚浅,具体车间应该怎么布局,生产线又要进行哪些改造,新设备该买什么,她对此一知半解,不过她也不执着,专业的事就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全权交给了梅利民和严豫。
严豫是个有深谋远虑的厂长,也乐于接受新的的缝纫观念,对当前市面上的新设备眼馋已久,碍于之前手里没钱只能看着,眼下谢琼让他放开了选,严豫凭借之前搜索来的资料,制定了一份详细的计划给谢琼,让她一一过目。
最后算出来的总金额远远超出了谢琼给出的预算,可新设备和新工艺的诱惑力实在太大,其中有一项免熨工艺,当前国内拥有这个工艺的服装厂只有寥寥一两个,谢琼实在舍不得放弃,想着该花的钱还是要花,咬咬牙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红叶服装厂经过一个月的修整和简单培训,再重新启动时,车间增加了两条生产线,换了新设备,厂区面积扩大,流水线安排也更加合理,整个焕然一新,制衣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产量在当月就翻了一番。
梅利民组建的销售团队则在这时派上了更大的用场,凭借他们多年来走南闯北的本事,将琢玉服饰顺利销往全国各地,产量和销量并进,一辆一辆车接连不断从厂里开出来,谢琼惊觉她现在一个月就挣到了门店过去半年才能挣到的钱,不禁感慨过去只局限于平州市市场的自己眼界太窄。
第67章 正文完
到98年秋天,赵敏祯升入初中这年,琢玉服饰在谢琼的经营下顺利在省会城市开了第一家分店,凭借多年来积累的资金,谢琼在选址上强势选择了最好的商业圈,无需大力宣传,完全不缺人流量,加之琢玉服饰的服装款式新颖,定价合理, 第一天的营业额就直接突破了一万大关。
琢玉服饰能有这个成绩是谢琼没想到的,小时候看着母亲坐在缝纫机前工作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她现在竟然是一个拥有职工人数超过两千人的服装品牌老板了,有时候处理手头的各种文件,她会莫名其妙数一下那些数字有几位数,感觉一切像是梦一样。
从小就在油田长大,虽然母亲早逝,父亲工作又忙碌,缺少父母陪伴,但谢琼在吃穿上倒是没缺过什么,生活优渥,对金钱的欲望相对来说没那么深厚,待人接物也很大方。
之前在采油厂工作的背景,也让她在做生意时更能揣摩出对方的心思,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懂得把握适可而止和乘胜追击的时机。
谢琼享受过作为平原油田家属的福利,想当然也认为应该这么对待自己公司的职工,无论是薪资待遇还是公司福利都给得非常丰厚,因而琢玉服饰的公司职工工作积极性很高,极少有辞职的情况。
创办公司以来,谢琼始终坚信两个原则,一是稳扎稳打,做好备用计划,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不会凭空掉馅饼;二是坚持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作为老板不懂就少发表意见,相信下属。
偶尔在用人方面她也会看走眼,这时候就体现出了坚持第一条原则的重要性,有损失,但在可控范围内,能弥补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