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间小饭馆(168)
因为他这一手本事,导致无数个关系户都没能成功把他从食堂挤出去,直到学校合并入了其他学校。
学校的第一堂课程,讲的是常用的烹饪工具。
谢迢迢根据自己的经验,选择蒸煮锅和炸炒锅,但其实这里面也有许多门道。
不同的食材、不同的烹饪方法,用哪一种类型的锅,制作出来会更美味。
网筛可以过滤掉液体中的杂质,也能筛出更细腻的食材,但有些食材,并非越细腻越好。
三千饭馆的锅铲都是每一次升级时自带的,陆家的锅铲是一来就有的,谢迢迢给啥就用啥,从来不知道,锅铲的选择也是一门学问。
她认真听完第一堂课,笔记将教材的空白处填得满满当当,直到下课铃声响起,才意犹未尽地收了笔。
这种课程,对她这个外行人来说,非常有用,看来这笔学费加VIP费,她是不得不出了。
第89章 金钱诱惑
试课结束后,谢迢迢报了李辉的厨师班,并加钱走了VIP通道。
在钞能力的作用下,学校特意为她调整了一波课程表,在保证上课效果的份上,将基础知识全部往前面塞。
毕竟厨师学校的正常学制是一年以上,而她顶多在这呆半个月,必须走速成路线。
因此,她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当当,白天在厨师学校学习,到了饭点,就借用学校的厨具将饭菜做好,让厨师分别送到陆家和公司,如果朋友有约,就只能晚上出行了。
陆家对她确实很好,不但没有计较她每日在外学习的事,陆东菱还特意给她安排了一个专职司机,满足她的一切出行需求。
谢迢迢手手里最拿的出的就是自己的厨艺,作为回报,她每天换着花样给陆家姐弟做营养餐,补气血的新鲜元力大把大把地往里撒,强身健体的元力也不吝啬,不过一个星期的食补,陆东菱的气色就好了
很多,失眠情况也得到了大大的缓解。
对于这一现象,陆东菱并不诧异,只是对谢迢迢更好了,不仅经常给她送各色礼物,还对她贴心至极,每次她跟朋友聚会,陆东菱甚至会让助理给她们定好酒店和玩乐,确保她们只要把自个带上就行。
虽然谢迢迢已经不太缺钱,但还是被她的大手笔砸晕了。
在她外出学习的这段时间,三千饭馆连上了好几次热搜,其中一次,便是谢克夫尔教授第三次在权威期刊上发表了自己的论文。
这篇论文快速被建筑界人士搬运到国内,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
跟尚且客观的前两篇期刊相比,这一篇简直无脑在吹,什么“你是我人生中最大的奇迹”、“汲汲一生就是为了遇见你”、“我愿意为你付出我的生命”、“老天没有过早夺去我的生命就是这一场相遇”……就连最过火的营销软文都没有他肉麻。
偏偏他算得上建筑界的泰斗,这么肉麻一文还真成功在权威期刊上发出来了。
肉麻得谢迢迢抠出了三室两厅。
她打开评论区,热评第一就是:“这老头别不是吃菌子吃坏了吧?”
赞同的人不少,但也有反对的,说不一定是吃蘑菇坏了脑子,或是到了年纪了,开始老年痴呆的呢?
她往下翻了翻,没想到评论并没有一边倒,很多人都在为三千饭馆正名,说三千饭馆的建筑就是很神奇,东西也好吃,算得上这辈子最值得去打卡的地方之一,除了服务员笨了点,简直没有别的缺点。
还有一位小姐姐在回复里解释道:她曾经向饭馆投诉过服务员太笨的事情,但一位姓莫的经理告诉她,这些些轻度智障的员工是饭馆特意聘请的,意图帮助他们社会,拥有一份谋生的本领。
小姐姐感到十分感动,号召大家对这些笨蛋服务员们多一些宽容,虽然他们反应慢了点,动作迟缓了点,但特别注重客户的需求,对待客户也认真细致,要啥给啥,你不想见到他们,他们立刻转身就走,绝不停留,比一些听不懂人话的服务员好多了。
这条评论被顶到了楼中楼前排,看着不停上升的点赞数,谢迢迢格外心虚,她之所以这么丧心病狂地招聘纸人员工,除了保密,也是为了省钱省积分。
这件事在热搜上挂了三天,眼看热度渐渐平息,一则公示再次将三千饭馆砸上了热搜。
#姜氏集团发生投毒事件,疑因高层利益纠葛#
#三千饭馆一眼救下中毒员工#
#恶心的商战出现了#
谢迢迢隐隐生出一种预感,她快速点开词条,迎面就是一张熟悉的脸庞。
郑维面对镜头,抑扬顿挫地讲述自己被三千饭馆的老板——也就是她,一眼看出了他身体中毒的事情,然后他果断报警,从而大难不死的全过程。
记者明显跟他是一伙的,问的问题都恰到好处地打起了三千饭馆的广告,将三千饭馆吹得神乎其神,将她这个老板吹得华佗在世。
不得不说,郑维的演技非常好,面对着镜头,该愤怒的时候就愤怒,该落泪的时候就落泪,都不用上眼药水的,也多亏了他,这一则新闻出来后,三千饭馆的热度又翻了一番。
关掉视频后,谢迢迢往工作群里翻了翻,果然看到了姜无薪看似请教,实则炫耀的消息,这波的新闻就是他安排的。
他的媒体资源确实很丰富,这则新闻视频不仅上了国内的热搜,还被贴心地附上了不同翻译,在多个国家开展了病毒式的推送。
别说,效果出奇的好,国内反而半信半疑地,觉得这事也太夸张了,但国外却是一信一个准,说他们国家果然像传说中那样神奇,只要一个眼神就能看穿人的身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