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间小饭馆(73)
2.临时员工(不限名额):赵北、唐元、李余、胡光玉、孙明明。
每一位员工旁边还附有“人品值”和“忠心值”,只有点进去才能看见更具体的信息,而正式员工和临时员工可看见的信息又不一样。
再往下看,是一个招聘按钮。
谢迢迢点进去看了看,与上一次招聘相比,此次招聘范围多了一个选项,除了传统的招聘方式,还多了一个“位面交易所”选项,一次需要三积分。
她研究了一下说明,感觉有点类似人类社会的中介。
谢迢迢扒拉了一下自己的余额,就剩下七个积分,等《做菜心得》第三章的知识点练熟了,她还得解锁新章节呢,还是省着点花吧。
不过这次系统这么大方,竟然给了四个正式员工工的名额,确实得好好计划一下,谢迢迢略一思索,就有了计划。
除了小红雷打不动做打杂工,还得再配置一个厨师。
她现在几乎每天都十二点多睡,六点多就起床了,每天都很辛苦,长期下去,不但身体吃不消,也腾不出进修厨艺的时间啊,长期下去,也不利于饭馆的进一步发展。
剩下两个名额,暂定一个去种菜,一个照顾果林,但人还是不够。
不过具体情况,还是得等施工快结束后,看一看具体情况再决定。
谢迢迢退出“员工管理”,按照首页的顺序,点开了“订单管理”,只见里面写着“今日订单:52”。
这是之前预定的团购单。
她把时间往前划拉一下,还可以查看历史订单,每一个订单的具体菜单、订餐人、订餐价格等信息都显示在内,订餐人的旁边还会显示近本月已经点了多少份订单,完美区分常客。
谢迢迢想了想,这功能也不能浪费,于是立即在网上定制了一批精美的贴纸,每月用餐次数达10的倍数便送一个煎蛋及一张贴纸,收集十张不同的贴纸可送糕点一份。
她划拉了一下屏幕,不知道碰到了哪里,手机页面一分为二。
左边是订单信息,而右边,却是一份做菜顺序,只见上面写着:
1.番茄炖牛腩:30份。
2.糖醋排骨:15份。
3.干锅花菜:12份。
……
谢迢迢研究了一会儿,发现这个表排序十分科学,系统将收到的五十二份订单进行了归纳和分类,以40个左右的菜为单位,将相同的菜色归到一起,根据出餐时间、洗锅时间、是否耐放等因素的影响,将做菜顺序进行统筹规划,确保整体出餐速度达到最快。
“果然是信息化时代啊。”谢迢迢下意识发出感慨,耳边立即传来了细细一声“哼”。
得,用头发猜都知道是谁。
谢迢迢赶紧闭紧嘴巴,不给对方进一步发作的机会。
突然,手机弹出来一条消息:“老板,今天中午我想要定一份餐,我不要三拼盒饭,三个菜按照正常菜量每样来一份,再要一份时蔬炒饭,多少钱我转给你。”
几乎是瞬间,手机上弹出了一个对话框——
【请问宿主是否开启智能接单模式?】
谢迢迢点了“是”,几乎是一瞬间,聊天框里瞬间回复过去一条信息:收到!一共92元,请问什么时间为您送餐呢?
很好,看来又能省一点人工了。
谢迢迢按照软件顺序点开“收益查看”。
这个模块倒没什么特别,只是实时更新不同平台获得的收益,并进行汇总,唯一让她有点感兴趣的,是右上角“预估收益”模块,点进去后,可以显示未来三十天的收益。
她手指划拉了一下,果然还能点进去查看收益详情。
谢迢迢视线百无聊赖地划到最后,正想退出,手一滑,不知道摁到了哪里,她随意看了几眼,却凝住了视线。
除了正常的餐饮收入,竟然还有几笔奇怪的收入来源,分别是:广告收入115.6元,直播收入15000元,版权收入100元。
什么鬼?广告收入……不应该她付广告钱出去吗?
直播收入,她什么搞直播了?
还有版权收入……这更是无稽之谈,饭馆能有什么版权?那些菜谱也不是她原创的啊,她都是抄的网红菜谱呢。
第40章 上门碰瓷
谢迢迢分析了许久,都没找出这些莫名其妙的收入来源何处。
她翻看了一下那一天的日期,刚好是二十天后,想了想,便撂下了,反正过不了多久就能揭晓谜底,干脆继续查看APP。
作为每日解压项目,谢迢迢在结束完一天的辛勤工作后,都会点开“系统商城”,看一看当日上新的产品——虽然她大部分都买不起,但能增加一下见识啊。
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谢迢迢几乎已经确定,这系统以前应该不是什么正经系统,大概是经历了什么变故,才不得不从良,以后也不知道会不会闹啥幺蛾子。
她一边提醒自己时刻保持警惕之心,一边点开了APP上的“系统商城”模块。
与之前只有三样在售商品的磕碜模样不同,更新后的它变得高大上了许多,不但页面变精致了,商品更是占了满满一页共二十个,看得人眼花缭乱。
当然,商品的内容依旧不太正经,像什么“一夜三百斤牛”、“多子多福丹”、“好孕药水”,“好感增值器”……只有少数几样能被用到饭馆里的商品,就是太贵了,她买不起。
她暗暗记下其中售价50积分的“一棵永远在挂果的果树苗(随机)”和售价200积分的肥遗蛋,将其加入了收藏页面,这也是升级后新出现的功能,商城的商品会随着每日的更新自动刷新掉,但若是加入收藏,便可被保存下来,之后若是攒够积分了,可以把商品买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