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的大理寺CSI手扎(1)+番外

作者: 蔡小雀 阅读记录

《我的大理寺CSI手扎(上)》

作者: 蔡小雀

出版: 禾马 2021-08-20

系列: 珍爱晶钻 BK270

专辑: 单行本

地区: 长安

时代: 古代,唐朝

情节: 重生穿越,近水楼台,日久生情

男主: 李衡

女主: 曹照照

【简介】

曹照照不知道自己到底犯了哪路神仙,

居然在台北车站地下迷宫一个转弯就穿越到了大唐,

还一脚踩到了大理寺卿李衡神骏坐骑的……那坨?

自从被李衡捡到后,她无意间靠着「美剧CSI」的死忠粉丝光环,

居然莫名其妙就成了大理寺基层公务人员,好好一个现代小护士,

被迫化身鉴识人才,从此跟随李衡上山下海、缉犯追凶……

果然无论在哪个朝代,社畜的DNA里刻着还是社畜。

好处是,大理寺俸禄佳、伙食好,

还有那位高大修长端肃睿智的李寺卿大人啊~

实在太容易让人生起春心荡漾想酱酱酿酿的念头,

光是天天看着他,她都能多扒三碗大米饭!

不过「办公室恋情」这种事想想就算了,

眼前最重要的还是一连串爆发的「胡饼案」、「行僵案」……

受害者死因成谜,行凶者动机可疑,

她和李寺卿大人全力追查下去,

却发现案件竟涉及到二十年前的沈阳王叛乱?

──到底凶手是谁?目的何在?

序言

话说,喜欢看外国影集的姊妹们应该对“CSI犯罪现场─拉斯维加斯/迈阿密/纽约”,“重返犯罪现场─NCIS”……等等知名刑侦监识影集不陌生吧?

当年这类影集可说是大大满足了观众们对于悬疑刺激、科学办案的胃口,精彩刺激得让大家看得血脉偾张,连连拍案叫绝。

尤其是当执迷不悟还不可一世的罪犯们,被监识人员和探员将确凿的证据拍在他们脸上时,再也无法狡辩抵赖逃罪的那一刻……正义得以被伸张,邪恶得以被消灭,整个世界都彷佛跟着清爽光明了好几度。

古有包青天为民伸冤、惩奸除恶,今有CSI循线缉凶,为受害者发声,盖因人们天生都有向往光明、追求正义的心,都希望这世上是非善恶黑白分明,行善者被世人以温柔相惜,行凶者自有律法严惩不贷。

许多中外历史上,都有这类刑狱侦查的纪录和传奇故事,最早可追溯到秦朝的“封诊式”(秦墓出土竹简),当中就提到——

治狱,能以书从迹其言,毋治谅(笞掠)而得人请(情)为上;治谅(笞掠)为下;有恐为败。

意指:审理案件,能根据记录的口供而进行追查,不用拷打而察得犯人的实情,是最好的;若施行拷打,则为不好;恐吓犯人者,最是失败。

而宋朝的宋慈先生,则是根据自己的监识办案经验,写下了世上第一本法医钜着《洗冤集录》,并有了那番令世人震惊感动的前言——

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盖死生出入之权舆,幽枉屈伸之机括,于是乎决。法中所以通差今佐理掾者,谨之至也。

意思是:在所有案件的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死刑的判决,要面对犯人判处死刑,最要紧的就是要查明案件的线索和实情,而要弄清案件的线索和实情,首要依靠检验勘查的手段。

因为人犯是生是死,断案是曲是直,冤屈是伸张还是铸成,全都取决于根据检验勘查而下的结论,这也就是法律中规定州县所有刑事官员必须亲身参与检验勘查的道理所在,一定要无比谨慎小心才行啊!

审之又审,慎之又慎。

这就是令我们深深崇拜敬佩的天下刑狱官们,竭尽全力、耗费终生,为守护正义、公理、和平,所做出的伟大付出与见证。

《我的大理寺CSI手扎》中的大理寺卿李衡,以及司直曹照照,追求的也就是这样的人生志业。

身处大理寺,他们很清楚自己的职责和角色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会开始惺惺相惜,会渐渐被对方吸引,也是因为在彼此身上看见了同样的追求和热情。

恶人,就应自食其恶果。

真相,就该大白于天下。

他俩既是伙伴,更是知己,在李衡端肃矜贵的身分中,以及曹照照欢快跳脱的外表之下,都拥有一颗相同干净温暖柔软的心,和一腔相同至情至性的赤诚热血。

所以一个大胆假设,另一个就小心求证……一个机谋擅策运筹帷幄,另一个就天马行空另辟蹊径……一个上窜下跳神经大条,另一个就温柔宠溺精于善后。

总的来说,就是李衡负责尽忠报国兼养家疼太太,曹照照负责协助办案加可可爱爱,一个好锅配上一个好盖,一个不用打一个也愿意挨。

于是盛唐.大理寺从此以后,也不再只是正义公理的化身,还是专产狗粮的工厂。

《我的大理寺CSI手扎》是关于大理寺卿和曹司直办案/恋爱纪录的开始,未来,还有更多更多属于他们的传说在朝野间流传……

第1章 (1)

……大理二星,在宫门内,主刑狱事也。

《甘石星经》

【胡饼案】

长安。

——大唐律例,不到日午后,市鼓不响,东西两市不得开市;日落前七刻,鸣锣三百,所有店铺皆需关张。

只今日,大雨滂沱,教热闹坊市落得了难得的寂静。

西市,尾端不起眼的角落食铺子里,有个弯腰驼背的苍老婆子正在揉面做胡饼。

这胡饼裹以肉馅,润以酥,入炉迫之,候肉熟即可……不但行走丝路的胡商喜食,就连许多小吏都会在下差之后,买上几只回家做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