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公主新寡(11)+番外

作者: 赵朝朝 阅读记录

他分神一二,照看何签,“你不去看看?次子洗三,误了围盆,后头的洗澡,剃发可是不能误了。”

何签一愣。这厮适才还半死不活,而今不过半个时辰,都有闲情逸致关心旁人了。他没空多想,次子的洗三,缺席过多着实不好。拱手告别,往后院去了。

崔敬没有离开,站在飞仙桥,继续看着后院的热闹。

洗澡,剃发,又给小儿取名,末了包裹得严严实实。谁承想,堪堪将小儿裹起来,还未送入内间歇息,便听有小厮高声禀告,说是今上赐下恩赏,让人赶紧准备。不多时,宣旨的小黄门来到小花厅,宣陛下口谕,给明远侯次孙赐名“度”,又有如水的小黄门鱼贯而入,赐下诸多金银珠宝。一派热闹景象,不用去提。

崔三郎的目光,始终落在秦叶蓁身上,见她恭敬接旨,眉眼不动,仿若这于旁人而言的热闹煊赫,于她而言再寻常不过。想来也对,今上和秦叶蓁这对兄妹,感情非比寻常,这等煊赫她自然看不在眼中。

今上

乃六皇子,同秦叶蓁一样,也是个毫不起眼的存在。她们兄妹二人,早年在一处讨要吃食,结下不小的情谊。

如此,她有今上护着,有四公主解闷逗趣儿,那他这食言而肥的崔三郎,是不是可以回去了。

回到西北去,回到玉带河去。

那里,或许才能忘却一切,重新开始。

这里,与他而言,早已是过去。

恰逢飒飒北风,崔敬萧萧索索下了飞仙桥。

小儿洗三,本就是独属于女眷的热闹,他一个未成亲的小郎君,来此作何。他有些后悔,为何没能听从大哥的话,不来这一趟。

思索之间,崔敬迈步朝门外走去,路过前院,熙熙攘攘的人群越发喧嚣,想来是因今上的赏赐,咧嘴笑笑,这京都,多年来都是一个模样。

他和小厮走到茗轩居,恍惚之中像是有人在外惊呼,他不由地驻足细听。这一听,便再也走不动道。

门卫有人大声通禀,“小王爷不见了!”气喘吁吁,极为迫切。

几息之间,这人跨过门房处,入到前院大厅。晃晃荡荡的身影急匆匆越过崔敬。来人满头大汗,脚步不稳,许是害怕,许是急切,行路间根本没瞧见一旁的崔敬,结结实实撞个满怀。

崔敬出手搀扶,来人没能倒下,连一句谢过也没有,他匆匆抱拳,阔步去了。

直到来人稍显沉重的脚步,越发听不见,崔敬才吩咐小厮,“不用回去,我们也去看看热闹。”

今上的天使还在明远侯府呢,谁这么大的胆子,赶在这等时候掳走五公主的儿子。更何况,今上选妃立后不久,宋家的小王爷宋之舟,是整个京都最为精贵的小儿。

天底下之事,当真越发荒诞。

崔敬的小厮西风,默默跟着自家郎君,默默在心中嘀咕。他家郎君哪是爱看热闹之人,突然决定不走,不过是去后院看看,若是能趁此机会说说话,那才是更好。

哎,情之一字,最为伤人。他是个小厮,这辈子不打算迎娶新妇。

主仆二人赶到之时,那通禀的小厮才说道:“今日含光殿魏大学士说,课业重要,出门交友亦然,是以早早散学。小王爷朝明远侯府来,说是来看望新出生的弟弟。刚走到北横街,小王爷看中路旁一处小贩,是个叫卖小儿玩具的。小王爷下了车,说是瞧着好的,买了来送给弟弟。哪知道,刚下马车就遇见有人在大街上跑马,呼啦啦一通混乱,等我们几个醒过神来,哪里还有小王爷的影子。连带着那个叫卖的小贩,也不见了……”

听到这里,早已忍不住的秦叶蓁一个踉跄走到小厮跟前,厉声呵斥,“小王爷出门,四个小厮,四个护卫,拢共八个人,连一个小孩子也看不住。你当我很蠢么?”

秦叶蓁暴怒,那好似十八学士的面庞,气得抖抖索索,如风中浮萍。再有一双眼,噙着泪,光亮亮,泫泫欲泣。许是外头射来的光线,使她眼角泪珠,更为幽光灿灿,崔敬看在眼中,一颗心登时纠得厉害。

不及他想明白说句话,又听小厮说道:“公主,四个护卫,还未出宫门就被小王爷派了出去。福王府上的三郎君,前儿说我们小王爷是个没爹的孩子,两人结下仇怨,小王爷气不过,说是今儿一定要找回场子,叫人好好收拾他。”

“你!”秦叶蓁气得结巴,“在哪里不见的,派了谁,可有人去找了?再有,福王叔府上,去了人没?”

小厮怕得要死,哆哆嗦嗦继续,“我们几个小的,一个在小贩那处守着,另一人去了福王府上,再有一人,去宫里头报信去了。”

五公主府上的小厮,还算有几分本事,如此境况,还能镇定地安排人手。

秦叶蓁许是震惊过后,缓过劲儿来,朝四公主歉意一笑,而后问道何签,“何世子,可否派几个人跟着我,去一趟福王叔府上。我若是去寻自家侍卫,怕是要迟上一会子。还望世子体谅我一片慈母之心。”

原本,何签这等场面之下插不上话,突然秦叶蓁转头问他,他想到崔敬曾经是福王世子伴读,悄然朝门帘子下站定的崔敬投去眼色。

崔敬尚震惊于秦叶蓁的转变,并未接到何签的眼色。这才五六年,想当初瑟瑟缩缩的小娘子,已然成了独挡一方天地的人物。

崔何二人的眉眼官司,四公主并未看在眼中,不明白何签为何不言语,当即喝道:“你没听见?让你派个人,你黏黏糊糊做什么?又不是要你作何。福王叔老了,在朝中也无甚差事,你还怕他不成。赶紧的。”

上一篇: 权臣九千岁 下一篇: 青衣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