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四爷爱听我心声(清穿)(37)+番外

作者: 韩金书 阅读记录

康熙就不免想起弘晖来。

这孩子五岁以后进宫,康熙见过好几回,老四的孩子里头,康熙对弘晖的印象是最深刻的。

那孩子聪明得体,照康熙看,那才像个皇孙的样子,现如今的,都还是不太行。

只是瞧着老四和老四福晋好不容易放下了,康熙也就不再提起这桩伤心事了。

只对胤禛道:“咱们讲究一个多子多福,你同你福晋抓点紧。再给朕,还有你额娘,多添几个聪明灵秀的好孩子。”

康熙对现有的几个孩子,评价就是,都是好孩子,就没有再多的了。

李氏也在旁边伺候着。四贝勒府上六个孩子,四个都是她生的,偏偏三个身体都不好,这让李氏心里很愧疚,她自己其实身体还行,但不知道为什么生出来的孩子就不大行,总是有这样那样的毛病。

皇上显然是对此不满意的,李氏就差跪下请罪了。根本不敢因为生了孩子就冒头得意的。

康熙还随口说了句:“农户家的孩子总是好养活的。因为他们总是下地干活。老四,你试试叫他们跟着你锻炼锻炼,咱们大清皇家的子孙,也不能养的太矜贵了。”

这是一个人干活还不够,还要把府里的孩子们都拉着一起来干苦工。

玉颜看看那几个孩子,她接触少,不好下定论说什么,但确实是没长好。

康熙催生她还不够。连带着把未来贝勒府里一年的动向方针都定下来了。

大的小的一起种地锻炼去。

太子这一招,直接把胤禛弄回家里来种地带孩子了。

[不爽。]

玉颜站在胤禛的身边,身边是脸笑到僵硬,心里还有些愧疚惧怕的李氏,然后就是弱不禁风的孩子们。

玉颜倒是笑得眉眼弯弯。

她以前有一次参加业内的活动,笑了整整一天还能保持真诚和温度,因此接待康熙对她来说不是难事。

她可以在心里吐槽的同时,还对康熙笑得十分的周到。

这是一家子站在园子门口送康熙。

康熙回隔壁畅春园,就是抬抬脚的事情。

接下来也没有什么事情了,皇子们送了康熙回去后,也就各自散了。

胤禛听到玉颜心里的话,康熙一行浩浩荡荡走远了,胤禛脸上的笑容一顿,福晋不高兴?

是因为皇父提到添丁之事,让福晋想起已经过世的弘晖,所以心里难过了吧?

[我不想生孩子。]

胤禛一听,果然。

他心里一叹,福晋心里放不下弘晖,他这个做阿玛的,又何尝忘记过弘晖呢?

但人过日子不能总是沉溺于过去。

福晋的身体才好好见好,应当想开些才对。他们还年轻,以后还会有很多机会的。

第20章 理想主义的 热烈

玉颜是个自我十分盛大的人。换句话说,就是从小就主意正,自己有主意,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该做什么,想做什么。

她家里往上三四代的出身,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封建地主。

不过从玉颜有记忆开始,家里就跟普通老百姓一样,都是过着平凡的为

自己奋斗的日子,祖上的东西是一概都没有了的。

这有外部原因在,当然也有内部原因,但并不是家里子孙不孝将东西都败光了。

从小到老家上坟,父辈念念有词进香,受供的祖先们,甚至还有某某太爷的姨太太姨奶奶。

想想,就连姨太太姨奶奶都有牌位,这得是什么样的富贵人家啊。

后来玉颜知道了,家族传承千年,是个庞大的家族,后来分家了。

他们这一支衍送至今,家谱的记录是从明代开始的,本支一直有人做官,甚至有人做到了六部尚书之位,是地地道道的科举世家。

明清至现代,延续六百年。

然后就到了玉颜这里,爸爸妈妈只生了她一个。

她爸是部队军官,妈妈是律师。

她从小立志当医生,最后干了动物医学这一行。

要不是这样的家学渊源,她也不会对清代的历史这么熟悉。

从小也不是没有懵懂的时候,但关键时刻似乎没有让她行差踏错的机会,所以长到三十岁,连初恋都还在。

随着自我价值的实现,人生观价值观的拔高,她渐渐的明白一个道理,现代社会真爱难寻,多半都是在一起过日子,然后伴随着亲情磕磕绊绊的度过这一生。

完全没可能让玉颜满足对爱情及婚姻的所有向往和追求。

她想要的是什么?

激情澎湃的爱意,对彼此永远忠诚,一生都不会背叛的身体与心灵,欲丨望,就是永远只凝实在一个人身上。

从古至今,这样坚固的感情近乎于绝迹。

玉颜觉得,自己也承担不起中途变心的变故与打击。

她想要的婚姻,真的就只能存在于幻想之中。如果能遇到这样的感情,她愿以同样的热烈与忠诚酬之。

那既然没有,也不能接受利益等价交换,两个人互相输送利益的婚姻关系,那就一直单身呗。

太传统,也太决绝。

至于生孩子,在评估了所有风险因素之后,还愿意给自己的爱人生孩子,玉颜觉得,孩子就应该是爱情的结晶。

而不应该是因为任何其他的事,甚至是父母的稀里糊涂来到这个世界的产物。

生下来,就是要负责任的。而且这是个重大的责任。

玉颜在婚恋育儿这方面的想法,是极端的理想主义,甚至带有极致的浪漫主义色彩,简直是空想者的代表。

和封建社会的婚姻生育观念是两个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