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四爷爱听我心声(清穿)(78)+番外

作者: 韩金书 阅读记录

王氏的事还没个结果。

康熙其实没有将红香阁放在眼里,可太子与王氏的事,都牵扯了红香阁。

王氏坚称,自己是遭人陷害的。

康熙相信她,她没什么根基,犯不着说谎。康熙让人查过了,确实是有人做的手脚。

但是再往深里,就还没有查明白。

那么太子,会不会也是被人陷害的?

康熙动了这个念头,就觉得很有这个可能。

康熙心里就情不自禁的开始为太子找补,若是有人故意陷害,就不是太子的本意,那么太子在惊吓之下,就真的有可能是怕他生气,所以才悄悄处置了这个格格的后事的。

康熙心里琢磨了一会儿,就想叫梁九功将这两件事并案调查,把真丨相查清楚,还太子和王氏一个清白。

而那个背后陷害太子和王氏的人,康熙则要重重惩处。

结果他这里的话还没说出去,外头的人却接了消息进来,梁九功一听,这神情就变了。

梁九功还在犹豫的时候,康熙将公文放下来,看向他:“什么事?”

梁九功知道这事儿既然查出来了,是肯定瞒不住的。不过是早一会儿说和晚一会儿说的区别。

皇上雷厉风行,是一定要一个结果的。

尽管这个结果一定会引起轩然大波,但梁九功只是个奴才,怎么拦得住事态的发展呢?

梁九功定了定神,上前道:“回皇上,他们查出来,那红香阁是内务府总管凌普凌大人的产业。”

不止查出这个。

还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太子亲自插手了红香阁的生意,与凌普的命令中,直接表示了太子是红香阁的东家。

有要红香阁拿出百把万两的银子出来,要给曹寅填补亏空,以此来收买曹寅成为心腹。

而太子格格没了的事,是太子亲自找红香阁要的东西,没有任何人陷害或者逼迫。太子单纯就是将那个格格给玩死了。

本来不是查红香阁的事。

但王庶妃的事有康熙盯着,谁敢敷衍呢?

于是,红香阁的账目自然也是被查了的。

这天底下,哪怕是太子的人也不能拦着皇上御前的人查案。偏偏替皇上查案的,还是八旗勋贵家的子弟,还有皇上自己指派的人,这些人可都不是忠于太子的。

甚至其中有人是不喜欢,也不乐意看见太子将来继位的。

红香阁的事本来会轻轻放下,可一见到太子的物证,这些人就直接往下查了,越查越多,以至于根本瞒不住也藏不住。

红香阁的账目里,有明确往太子处输送银子的证明,还有往江南各省官员处打点的明细证明。

种种迹象都表明,这两年在江南四省大火的红香阁,赚得盆满钵满的红香阁,是太子的产业,也是太子实际控制的产业,更是太子与那些有利益往来官员的中转站。

而现在,太子又意图用红香阁的银子拉拢曹寅入伙。

康熙一口气没提上来,差点眼前一黑晕过去了。

他还是撑住了。

上一刻还在怀疑太子是被人陷害冤枉,下一刻他这个老父亲的脸就被打了。

什么冤枉的!这事都是太子干的!

那么,王氏和十八阿哥,也是太子——

让康熙真正惊心的,是太子与各级官员输送银子的往来凭据。大概是觉得红香阁里安全,这些东西都是存放在这里的。

太子和人勾勾搭搭的,只是这两年的事吗?

康熙回想这四五年太子在江南的好名声。

还有曹寅。

太子现在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收服他的人了?

那么收服之后,太子下一步想做什么,逼宫吗?!

康熙不想脑补,但又忍不住脑补。

先祖建立大清之艰难,早在还没有建立大清的时候,太丨祖皇帝那会儿虽还没有明确的立太子,但定下过继承人的。

褚英阿哥,以太子自居。父兄还在,就说要教训规训所有人,最后被弟弟还有五大臣联合在太丨祖皇帝跟前告状。

难不成,这千百年里,就不能有个安安稳稳的太子?

康熙理智上知道应该给太子一个辩白的机会,但是感情上,恨不得将这个逆子废了。

他叫太子进来见他,抬手就把手里的砚台扔过去。

康熙抬手其实偏了一点的,不是真的要扔在太子的身上,只要太子不躲,就不会打到太子。

谁知太子跪了一回,又见康熙怒气冲冲的,他给吓着了,见扔东西过来,下意识的就往旁边一躲。

那砚台就直奔太子的面门而来。

被一同叫进来的还有阿哥们。

胤禛进门正好看见这一幕。

没有人会去为太子挡砚台,但是皇上震怒,他们按理是应当相劝的。

方才进来的时候,胤禛故意走在后面一点,嫌弃他脚程慢,老十四拉着几个人都走在他前面了。

胤禛不以为意,但是现在瞧瞧,时机正好。

“汗阿玛息怒!”

胤禛一声高呼,扑到前面去,正好将胤禵一撞。

他的力道很大,胤禵本来就没有提防,被他一撞,直接踉跄着冲到太子前面去了,那砚台正好砸到他的额角。

砰的一声砚台落地,胤禵额角顿时血流如注。

康熙本来扔砚台的时候带了气的,又没打算砸中,稍微用了一点力气,结果没想到阴错阳差竟砸中了胤禵,当即就皱了眉头。

胤禵遭受这无妄之灾,都顾不得这是在御前了,直接对着胤禛吼:“四哥,你推我干什么!?”

他在前面看的很清楚,那砚台就是冲着太子去的。